从目前各大超市的食用油销售情况来看,全国性大品牌始终销售良好,稳坐江山。但同时也面临危机,一方面要应对一些本土品牌低价入市的策略,另一方面也要在品牌的本土化过程中花费更多的精力和财力。
在区域市场与本土品牌的夹击下,全国性的食用油品牌又如何保持自身的优势,保持固有的市场份额并使之不断扩大?为此,记者采访了多力、龙大、鲁花等全国知名食用油品牌的相关负责人,在他们看来,保持产品的高品质,才能赢得客户,特别是中高端客户群的认可。
晚报记者 袁瑞清/文 赵楠/图
坚持品质 做出特色 上海多力葵花油企业行销处长 林美华
“我们始终将为市场供应安全、健康的产品,”在林美华看来,“一线品牌能长期赢得市场的信赖,主要原因还是产品质量过硬,如多力葵花油的‘充氮保鲜技术’就曾获得2008年科学技术成果奖。”
她认为,一线品牌要想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长期保持领先地位,就必须坚持走高品质路线,寻求差异化发展,做出自己的特色,“如果别的品牌降价你也跟着降,最终只能沦为市场价格战中的牺牲品。只有品质过硬的产品才能赢得消费者。”
“在欧美市场,目前葵花油的市场份额占到了30%~40%,在中国的港、澳、台地区,约70%的人普遍食用葵花籽油。而内地市场目前则以大豆油和调和油为主,葵花油的上升空间很大,相比而言,葵花油更加天然与健康”,林美华表示,多力是国内葵花油市场的倡导者与引领者,这也是多力推行差异化发展战略的体现。
“坚持高品质也是多力坚守的原则”,对于葵花油的异军突起,林美华表示,除产品本身外,加工工艺的革命对葵花籽油领先市场也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不是所有的油脂厂都可以生产葵花油,葵花籽油的国家标准已向精、纯、清、透方向升级,这对油脂厂的加工工艺要求甚高。多力葵花油是采用了国内首创的全程充氮保鲜抗氧化技术和先进的7道多重精炼的技术,最终保证产品的高品质。”
品牌和质量才是企业生存之本 龙大食品集团有限公司河南分公司经理 位雪涛
“河南市场食用油品牌鱼龙混杂,尤其是地方性的小品牌较多,品牌、价格、质量、口碑等参差不齐,但是市场的发展还是比较健康、有序的。”位雪涛认为,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消费者对小包装食用油的需求量会越来越大,散装油的市场份额则会逐步的萎缩,价格与品牌将最终成为消费者选择食用油的两个关键因素。
对于一些小品牌通过拉低价格占领市场的做法,位雪涛认为这会对大品牌的食用油销售造成一定程度上的影响,也会引发同行之间竞相降价促销的恶性竞争,费用增高,利润降低,给消费者造成一种只买特价油的消费心理,不利于食用油市场的长远发展,“当然这也是一个大浪淘沙的过程,坚持到最后的才是胜利者。”
“在自由市场竞争中,品牌和质量才是企业生存之本,哪个企业在这两方面做得好,谁就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位雪涛说,龙大把品牌和质量作为企业发展的首要目标,公司引进了先进的生产线和检测设备,有能力、有信心赢得消费者的青睐。
坚持企业自己的发展之路,强化企业核心竞争力和品牌宣传理念,踏实的运作市场,提升品牌美誉度,势必会得到越来越多的消费者的认可,“我们不会盲目跟从去打价格战,龙大靠的是以质量、品牌和服务去赢得消费者的心。”
用品牌去抢占市场“高地” 鲁花集团郑州分公司总经理 李恒严
“目前的食用油市场并不是很稳定,消费者在购买食用油的时候也存在一定的盲目性与冲动性,将价格因素放在首位。”李恒严表示,一些小厂家往往在价格上大做文章,有些甚至用低于成本的价格销售产品,“也的确吸引了一些消费者,但并不利于市场的长期发展。”
据李恒严介绍,地处中部的河南一直是鲁花十分重要的市场,销售额一直位列全国10强,“我们也一直在加大对河南市场的占有量,目前在各地推行优惠让利的促销活动,在保证产品质量的基础上,将更多实惠让给消费者。”
针对目前市场上一些厂家将花生油变成“调和油”销售的情况,李恒严表示,一些商家花生油变身的背后推手肯定是利润,由于花生油的原料多取材于内地,很少转基因产品,因此产量有限,成本自然就高。
“一般压榨的话,2.5斤花生能出1斤油,1斤花生的价格是3.5~4元,那么,1斤纯正花生油的成本很容易就算出来了。鲁花花生油采用独创的5S纯物理压榨工艺,精选优质大花生为原料,拥有万吨恒温库进行原料存储,依靠独有的黄曲霉素去除办法,解决了一个世界性的难题,填补了国内空白,达到了国际领先水平,保障了消费者的食用安全;这道安全的屏障也大大地提升了产品的成本。原料好,工艺好,这也是鲁花花生油价格比其他花生油高的原因之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