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A16版:新农村建设 上一版3  4下一版
祭城村的致富之路
      
返回主页 | 郑州晚报 | 版面导航 |      
     【打印】  
祭城村的致富之路
祭城村两委领导班子“合家欢”

开篇语

2005年10月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召开,会议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历史任务,3年多来,我市新农村建设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效,许多乡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今年6月22日,在市新农村建设工程指挥部2009年第二次指挥长会议上,市委常务副书记、市新农村建设工程指挥部指挥长马懿明确要求,新农村建设下一步工作是要抓好典型搞带动,挖掘、总结各地工作中一些好做法、好经验、好典型,及时推广,以带动提高我市新农村建设的整体水平。

郑州晚报开辟“新农村建设带头人”专栏,在全市(包括六县市)范围内大力挖掘新农村建设典型人物和先进集体,大力宣传他们的经验和先进事迹,充分发挥典型的激励和示范效应。活动从7月启动并延续至年底,据此,年底将评选出“郑州市百名新农村建设带头人”。

公元前1000年左右,西周周公的第五个儿子封地祭国,建城后名为祭伯城,也就是现在拥有8000多人的金水区祭城路街道办事处祭城村。如今,崭新的楼房,繁荣的街铺、整洁的社区、完善的设施、安逸欢度晚年的老人……无不向外人展示着这个数千年古村镇的新风貌。这一切起于郑东新区建设,在村党总支部书记宋全发、村委会主任时军伟的领导下,祭城村发扬团结向上、踏实肯干的优良传统,把握机遇、与时俱进,推动物质精神双文明建设,打造了远近闻名的新农村形象。晚报记者 龚一鸣 王军方 通讯员 王国华 王继昌 文/图

把握机遇,“双强”干部带领群众致富

一个好的带头人、一个好的领导班子、一个好的发展思路、一个好的创业氛围、一套好的扶持政策,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关键。

郑东新区建设大规模铺开以后,时任村支部副书记的宋全发审时度势,敏锐地看到了改变农村面貌的重大时机。他和同村的时军伟等人凭借年轻人大胆进取的勇气和带领乡亲们脱贫致富、共建新生活的强烈愿望,千方百计筹措资金,于2003年11月组建了河南神力混凝土有限公司。

作为公司董事长的宋全发和总经理时军伟展现了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高超的经营管理水平,制订了“以质量开拓市场,以品德胜过别人”的发展理念,短短几年时间,河南神力混凝土有限公司就发展成为具有国家混凝土生产二级资质,可以生产各种强度等级混凝土和特种混凝土的大型商混研发、生产企业。

公司现有固定资产3.8亿元,员工1280人,年销售额6亿元。拥有2HLS180混凝土搅拌站一座、2HLS120混凝土搅拌站三座,混凝土生产线9条,日实际生产量已突破20000方。公司拥有37米汽车泵6部、混凝土拖泵16部、混凝土搅拌运输车186辆。同时拥有高级工程师1人、工程师12人、助理工程师40余名。

公司于2004年12月通过ISO9001:2000质量管理体系认证和计量认证。公司连年被郑州市建设委员会评为“建设工程质量管理先进单位”和“郑州市建筑业先进企业”,2008年被市郊信用联社授予“AAA级信用企业”。

几年以来,河南神力混凝土有限公司快速发展的同时,宋全发和时军伟没有忘记社会责任,没有忘记祭城村民。他们认为自己致富不算什么,关键还要带领村民致富。尤其郑东新区建设后,村民失去土地,多数人没有工作失去了生计。面对这种情况,他们依托公司积极为失地农民想办法、找路子,解决就业问题。

在安排本村失地农民283人就业的同时,由公司提供贷款担保,村民购买各种混凝土搅拌车辆117部,仅此一项又安置234人就业。另外,每部车辆车主每年收入15万元,而每辆车都是由2~4户人家共同出资购置,这样算来,每辆车可解决6个人的生计。据统计,公司每年为失地农民谋福利2500万以上。

随着企业快速发展,商品混凝土的供应量骤增,也培养了大批原材料供应商。供应原材料的供应商中,东区失地农民占60%。 在宋全发和时军伟的带领下河南神力不断壮大,也为祭城村乃至东区失地农民铺就了一条致富路,使他们完成了生产、生活方式的重要转变。

干部群众团结一心建设美好新农村

2005年底,东区建设的关键时刻,宋全发、时军伟当选为祭城村新一届的村党总支部书记和村委会主任。

此时村里面临着3大难题:东区拆迁安置,社区环境治理、群众生活保障。

当时祭城路街道办事处共有10个行政村的2.6万多名群众相继拆迁。种种原因,各拆迁村二期安置房建设都进展缓慢,祭城村也不例外。群众长期不能安置到位,有不满情绪。而村里一期安置房建成入住时,由于基础设施不完善,居住人员不稳定,人力、物力、财力资源严重缺乏,管理不到位等主、客观因素影响,小区内车辆丢失、入室盗窃等案件频发,乱贴乱画、乱堆乱放、乱扔乱卸、乱搭乱建现象也比较严重,人居环境不好,治安水平不高,群众意见较大。自郑东新区发展建设以来,大量土地被征用,失地人员、闲散劳动力急剧增加。作为农民,失去了土地也就失去了生存的保障,如何安置失地农民,解决其就业问题成为了头等大事。

在纷繁复杂的情况下,宋全发和时军伟凭借多年农村工作的经验和智慧,找出解决问题的关键所在:人心。

农村是一个特殊集体,人心乱了就什么都不好办了,同样只要人心齐,各种问题就会迎刃而解。在这一思路的指引下,祭城村利用时下开展的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夯实党建基础,以党建统一人心,促进各项工作,村里各项工作步入正轨,形成良性循环。

心齐了,风气好了,事就好办了。在安置房建设上,采取了积极有效措施,加强对上协调,确保建设资金及时到位,保证安置房建设持续推进。村两委加强工程管理,办好民心工程,加大了对原材料选购、现场签证、资金拨付等关键环节的审查力度,控制建筑成本,提高工程质量,加快施工进度。第二期安置房提前建好,比第一期更漂亮,群众吃了定心丸,各种不稳定因素随之减少。

在社区管理上,村里不断提高小区服务管理水平,制定了各项管理的制度和社区公约。规范了小区车辆停放,及时清除私搭乱建、杂物垃圾和墙体广告。大力开展绿化美化工程,增指派专人做好游园和健身器材的日常维护。

在办事处成立社区巡防队的基础上,村里又组建了一支19人的治安巡逻队,并且安装了可视闭路监控系统,建成标准化监控室和警务室,确保24小时不间断巡逻和能够随时出警,强力震慑违法犯罪等不良行为。

及时做好物业后勤服务工作,逐户发放了便民联系卡,到位率100%。为减轻群众生活负担,村两委还研究制定了水费补助方案,让群众得到更多的实惠。经过一系列措施,社区环境变美了,人们的生活更为便利、安全了。

在群众生活保障上,宋全发和时军伟千方百计为群众着想。一是利用神力混凝土公司带动就业、创业;二是召集党员干部深入研究,寻求出路,多次组织干部群众外出考察、学习,积极支持大家自主创业;三是积极争取、落实东区各项优惠政策,组织群众参加就业技能培训班、创业培训班和引导性培训班,为村民申请办理每人3000元的自谋职业扶持金和减免工商管理费的审批工作,积极推广落实新农合制度和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参合率达96%。这样,在失去土地后,群众有了新的工作和生计,有了最低生活保障,新的生活方式逐步建立起来。

当东区拆迁时,许多人都为失去土地、家园拆迁而感到不安,要建设一个怎样的新农村,怎样建设新农村是他们心中最大的疑问。如今,祭城村群众已看到新农村建设的变化,他们相信祭城村一定会有更美好的明天。

综合发展,物质精神文明双提高

一排排的楼房、一行行冬青、一棵棵绿化树、一片片草坪……在祭城村的一个小区内,树下,老人们三三两两地在纳凉。

在小区的门口,每过一个陌生人,都会有一个老人上前询问找谁。不要以为他是小区聘请的保安,他叫贺法群,今年56岁,是名共产党员。和其他几位老党员一样,他响应党的号召,发挥老党员余热,经常在这里义务站岗。

楼宇之间的停车场上,整齐地停放着不少高档轿车。附近,还有专门为电动车、自行车准备的车棚,里面同样非常整洁。

“从农民到居民,有一个改变的过程。村里刚开始时管得严,不让在楼前屋后放杂物,不允许开网吧,有些人当时不理解,但时间一长,大家就知道这样做的好处了。我们小区特别规矩,任何地方都保持得很干净,环卫工人都喜欢到我们这里上班。”村委会工作人员介绍说。

在畅和街和心怡路交叉口向两边看,一排排新建的居民楼拔地而起,这就是祭城村的几个新建小区。在小区内你会发现,每栋楼的不同角度都安装了监控设备,安全系数更高。

“这都是为居民着想,小区安全了,居民在这里住着也放心,就是向外出租房子也有优势。”小区工作人员介绍说。

几个小区中间有干净整洁的集贸市场,市场分批发区和零售区,干菜、时令蔬菜、鱼、肉等在这里一应俱全,由于这里是附近唯一一家上规模的集贸市场,使得周围村庄的村民及社区居民都来这里买菜。

祭城安置区几万人的消费能力,吸引了很多商户来做生意,特别是祭城饮食一条街两旁的门面房,更是商户抢手的铺位。目前,超市、烟酒店、洗车场、饭店等一应俱全,居民在家门口即可方便消费。

漫步祭城村的几个小区,你会发现,那里虽没有城市的喧嚣,但与农村有着天壤之别。崭新的环境推动了人的思想转变,记者在祭城村的几个小区里采访,最大的感受就是居民的素质在逐渐提高。

播撒爱心,慷慨捐资行义举

祭城村的新农村发展不仅在于本村村民的生活提高,也在于祭城村不断向社会传播的爱心和祭城精神。多年来,在既是村干部又是企业领导人的宋全发和时军伟的带领下,祭城村和神力公司积极参与各种社会福利事业。

2008年抗震救灾捐款中,祭城村里捐款15万元,神力公司捐款50万元,其他社会捐助也都积极参与,几年来已向民政部门捐款20余万元。

从2005年开始,村里每年出资15万元设立奖学金和助学金,每年对考上大学的孩子和家庭困难的高中生进行奖励和资助。设立奖学助学基金以来,已有120多位学生受到资助,资金近60万元。

关注社会弱势群体生活,为许多老弱病残人员解决实际问题。汝南县马乡镇李楼村的贫苦孩子赖闯患绝症无钱医治陷入绝境,得知这一消息后,祭城村为赖闯捐出一万元现金。

2005年夏,中牟出现了瓜农卖瓜难,宋全发与班子研究后联系中牟县八岗乡政府,个人出资15万多元购买西瓜等降温消暑水果,分发给部分困难户和村民,既帮助了瓜农,又帮助了困难乡亲。从此,祭城村每年都主动帮助八岗乡瓜农解决卖瓜难问题。如今,祭城村与八岗乡结成了爱心助农共建单位。

2004年以来,祭城村获得多项荣誉——先进党支部、文明村、平安建设先进单位、计划生育先进等荣誉称号。宋全发也荣获“河南省劳动模范”“郑州市劳动模范”、当选第十三届郑州市人大代表。时军伟也获得郑州市“五一”劳动奖章和“五四杰出青年”称号等荣誉。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