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C02版:城市故事 上一版3  4下一版
卡拉OK的变迁
卡拉永远OK
广告
广告
      
返回主页 | 郑州晚报 | 版面导航 |      
下一篇4      【打印】  
卡拉OK的变迁
卡拉OK的最初形式

我们真正认识娱乐应该是从上世纪90年代有双休日时,从那时起,我们才把休闲娱乐作为一种生活方式,或者说作为一种必要的生活方式。

郭小强是西安人,1998年就进入娱乐业的他说,娱乐业其实是从高级酒店派生出来的一些娱乐形式的发展和延续。最初,西方国家旅游饭店率先设立了专供客人娱乐的部门——康乐部。从此,现代康乐业就像雨后春笋得到了迅速发展和壮大。

“随着大众对娱乐活动需求的日益增加,酒店的娱乐设施已经不能满足日益上升的需求,于是相对独立的娱乐企业应运而生。其中以卡拉OK最为普及。”

今天,卡拉OK不再是个时尚的代名词,而在上世纪90年代初,它绝对是个新鲜事物。从各个小街心公园里露天的小帐篷和简易音响,到遍布各个街道装修奢华、名字个性张扬的KTV,从家庭卡拉OK影音到如今网上流行的在线K歌系统,不得不承认,至今也没有哪种娱乐方式能像卡拉OK这样迅速普及。卡拉OK虽是一种舶来品,但不管如何,它确实影响着我们,并主导着一个时代的一种流行文化。

“当卡拉OK刚开始出现时,迅速吸引了一大批喜欢新鲜事物的市民,后来越来越多的卡拉OK厅雨后春笋般冒了出来,有时候还出现预约或者排队等候的场面。”不惑之年的陈先生是当年卡拉OK厅的欢唱者,“那时都是在大厅唱,观众多,越唱越来劲。不像现在,注重私密,都进包房了。后来,随着娱乐方式越来越多,卡拉OK越来越专业,音响配置也越来越好,开始出现了大型专业的卡拉OK城。只是,以前那种轰轰烈烈的‘全民娱乐’场面似乎不再有了。”

“应该来讲,卡拉OK一度走上了高档化的道路。”陈先生谈到,回顾生活在上世纪80年代的人们,工薪阶层一个月工资也就40多块,花几角钱去一趟电影院那是很娱乐、很开心的事。那个年代也是我国电影最繁荣的时期,因为那时电视还没普及。随着电视的普及,90年代初期兴起了卡拉OK新娱乐方式。到了90年代末,量贩式KTV再次兴起,年轻人更热衷于到KTV去喊几嗓子,要不就躲在家看大片或者上网。请继续阅读C03版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