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A19版:郑州县市 上一版3  4下一版
远看,车后“挂”个小不点
细问,他不是淘气是看瓜
几十年,她没让小叔子吃过一顿凉饭
致富了,没有忘记乡邻
他出资650多万元建设家乡
广告
      
返回主页 | 郑州晚报 | 版面导航 |      
3上一篇  下一篇4      【打印】  
致富了,没有忘记乡邻
他出资650多万元建设家乡

致富了,没有忘记乡邻

他出资650多万元建设家乡

□晚报记者 刘涛 熊堰秋

本报讯 “挣再多的钱也有花完的时候,新农村建设关键要培养有文化有思想的新型农民。”说这句话的是新密市城关镇楚沟村村委会主任尚银州,当今年被中宣部、解放军总政治部确定为全国优秀复转军人先进典型时,他再次承诺要为楚沟村新农村建设作出新贡献。

帮助村民掌握致富技能

“自己富不算富,带领村民共同致富才是真的富。”昨日上午,在尚银州的家里,他向记者打开了话匣子:1980年入伍,3年军营生活锻炼了他的胆识,磨炼了他的意志。1983年复员回乡,他毅然辞去了安定舒适的机关工作,经过10年商海打拼,他创办的企业平均年纳税额达到500万元。

他致富不忘乡亲,先后出资650多万元改善村庄环境、发展乡土文化,支持教育事业,为家乡新农村建设出力献策。

2003年,他投资50万元修建了2000多平方米的文化大院,建有图书室、歌舞厅、科普培训室、文化活动室等。

6年来,他每年出资10多万元为村里订阅《农民日报》《科技日报》等,帮助村民掌握致富知识技能。从2004年至今,他在村里举办各类培训班62期。

几年来,楚沟村实现了产业结构的合理调整,全村建起了20多个塑料大棚,新增养殖、种植专业户40多家。楚沟村由过去远近闻名的贫困村成为全市的小康村、文明示范村。

出资修起致富的路

新农村建设关键要培养有文化有思想的新型农民,2004年至2006年,尚银州出资100多万元,为楚沟村的260多名孩子承担全部学杂费,直到国家出台免交政策。

几年间,楚沟村走出54名大学生,其中6人毕业后选择回村就业。

2002年他出资20多万元,建起了500平方米的楚沟村农民书画室,村民们在这里搞书法创作、搞艺术交流,举办书法绘画比赛。

楚沟村现有村民2200人,但有200多位书法爱好者,其中10多人成为新密市书法家协会会员,4人成为省书法家协会会员,1人为全国书法家协会会员。楚沟村因此被省市命名为“河南省特色文化村”、“郑州市农民书法村”。

走进楚沟村,迎面看到一条宽阔平整的水泥路,这条路长2公里,连接该村7个村民组。村民们告诉记者,这条路连接新密市区和楚沟村,以前是土路,坑坑洼洼,出租车司机加钱都不愿来。2005年,尚银州出资120万元,请来施工队,建起一条准高速标准公路,解决了村民出行难的问题。

有了路,就有了财富,村民们亲切地把这条路称为“银州高速”。

3上一篇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