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在中原地产界,一场交接班仪式正在陆续悄然进行,他们被称为“富二代”。在未来的10年里,随着父辈老去,他们将陆续接班,成为这个主流商业社会的“玩家”。这里,我们并不想过多评价“富二代”的好与坏、错与对,抑或勤奋与奢靡。正如环境影响人,时势造英雄,我们只想通过不同年代个例的解析,来展现特定时代个人成长经历、价值观与人生观的差异。为此,我们有了以下三个活跃在郑州地产界、并生于不同年代人物的奋斗历程,以期您带来某些启发与借鉴。晚报记者 袁瑞清
一把瓦刀闯江湖
申仕禄是个有故事的人,这个“一把瓦刀闯江湖”的“地产元老”因其特殊的经历引得一批批人去研究他、描绘他。
他身上有着特殊时代的烙印:瘦弱的少年时代,为了7毛钱的工资,他徒步40里路,背着红薯干馍到郑州工地打工;多舛的青年时代,他曾被批斗过,背井离乡,住过山洞吃过树皮讨过饭。
很难说清,是那个时代磨砺了他,还是成就了他。虽然自称文化不高,张口却是诗词歌赋引经据典,他固守郑州西区,游走在地产与商业之间,创造了中原商业地产成功的模板。
申仕禄8岁开始给父亲打下手,13岁小学毕业拿起瓦刀便做起了泥瓦活。1979年来到郑州,三四年间,他从一个泥瓦匠走到了拥有8个建筑队,400多名工人的包工头。
1984年,当时密县(今新密市)成立建筑公司,申仕禄被“修编”回去任经理,后任密县房地产公司总经理。因不甘在小县城小打小闹,1991年重回郑州,成立长城房屋开发集团,是当时郑州市18家房地产公司之一。
1999年,“碧沙岗筹建指挥部”组织碧沙岗商业综合体招标活动,因近在咫尺的商业大厦经营状况极差,天隆大厦、泰隆大厦也不理想,导致无人参与竞标。
于是,申仕禄站出来了,毅然接受了“建设中原商贸城、复兴碧沙港商圈”的重任,这在当时被很多人认为是冒险之举。2001年,申仕禄投资10亿元,拉开了碧沙岗商圈改造复兴的序幕。随后,他迅速招揽起一批专业的商业管理人才,运营商业项目。2002年,他个人投资3700万元兴建公益事业——碧沙岗商业步行街,2003年又投资兴建4.8万平方米的中原商贸城,并成功开业。
几年间,尽管郑州商战激烈,很多商场几经沉浮,有的甚至搁浅,但中原商贸城一直红红火火,人气旺盛。“我们要不断改进管理方式,让中原商贸城顺应潮流,让碧沙岗这一市级商圈名至实归。”
申仕禄对知识有着强烈的渴望,尽管只有小学文化,但他不仅学会了建筑各方面技术,还学会了工程预算,并在实践中积累了大量的管理知识和技能,他在公司还扮演者规划设计总监的角色。
在员工们眼里,申仕禄是个事必躬亲、精力极其充沛的人,不管晚上忙到多晚,第二天6点半准时起床,勤奋和热忱的态度,让有些年轻人自愧不如。
对话
记者:业余时间都喜欢看哪方面的书?
申仕禄:看的书也比较杂,但我最喜欢、也是对我影响最深的还是《孙子兵法》,“不战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它在现代的商海战场上同样能发挥重要作用。
记者:你觉得与你同时代的地产人都有哪些共同特质?
申仕禄:吃苦耐劳,坚忍不拔,有着坚强的毅力,可能普遍文化程度不是太高,但都能凭自己的胆识和后天积累的能力做成事。
记者:你对自己的将来如何规划?有什么样的梦想?
申仕禄:如果没有前半生的艰辛与坎坷,可能也就没有后来的拼搏精神,苦难教会了我坚强,也教会了我感恩,我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帮助更多人。
游走在商人与诗人之间
曹天何许人也?有个朋友这样描叙他:曹天,一开发商,诗人,你看吧,头是方的——国字脸大板寸,眼镜像全景飘窗横跨在敦实的鼻梁上,标准的开发商长相,非要硬说他是诗人——不打是没人信的。
作为开发商,曹天有些“不务正业”,而他引起世人的关注也恰好是因为这一点,“我最自豪的是以一个诗人的身份引起了世人的关注。”
最近10年来,曹天的身份一直是地产老总,但是他更喜欢别人称他为诗人。作为郑州您好置业有限公司的总裁,他拥有“童话地产人”、“诗意地产商”等诸多称谓。
2008年的时候,这个开发商诗人的创作迎来了一个新的高潮期。
“看到有的网友对我的鼓励,我突然想写一首诗,就是后来的《什锦八宝饭》:‘大红枣,莲子仁儿,软软的糯米玫瑰的魂儿,什锦八宝饭,我们是粉丝团……’”“5·12”汶川地震后,曹天的这首诗迅速在网络流传,引起中国人的共鸣。像这样的诗歌还有《总理保重》、《伟大的祖国降半旗》、《有爱一起来》等。
中秋的时候,曹天在博客上发帖倡议城市灭灯赏月——《今晚让我们仰望月亮》:月亮无言地挂在天上,我们无言地坐在草地上,请市长熄灭公共场合的所有灯光,让甘露般的月光洒在我们的心上……
这一瞬间点亮了全世界的眼光。曹天也成了中央电视台、凤凰卫视、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等众多媒体聚焦的对象。他被网友戏称为“曹拉灯”,但他无所谓,“一个商业喧嚣的城市,应该有诗人的声音,就像闹市里的蝈蝈叫声。”
年届不惑的曹天经历丰富,其人生的磨难简直可以拍一部电影。他做过大学教师,当过记者,也曾是律师,还管过国企,如今,他干的是开发商的活,心里装的却是诗人的梦。
1998年的某一天,某报纸上登出了一则怪异的求职信——《曹天找碗》:男性公民曹天,豫东兰考特产、成家有妻有女,立业无钱无官……伸腰能蹬三轮,俯首可做文案、具有高级职称,白领一尘不染、您要和他联系,最好开饭之前、给您说个传呼,别让小狗听见。
彼时,曹天正处于人生低谷期,也是这时,曹天一脚迈入了地产行业,一个有意进军地产的投资者决定请他出任总经理。因为爱好诗歌,所以地产商曹天身上极具诗人的浪漫气质。其开发的楼盘都极具文学韵味,如“千万间”、“风雅颂”、“竹月苑”、“风铃居”等。
“我还是喜欢大家称我是诗人或文人,写作是我的最爱,最终我也会完全回归写作,地产商人只是人生角色的一个客串。”尽管在地产上取得了一番成就,但曹天坦言这并使自己想要的,他最想要的还是回归乡村,寻找“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生活。
对话
记者:业余时间都喜欢看哪方面的书?
曹天:各种类型的都看,社会科学和文学类的看得比较多些。
记者:你觉得与你同时代的地产人都有哪些共同特质?
曹天:敬业。
记者:你对自己的将来如何规划?有什么样的梦想?
曹天:其实我一直想当一个作家,一个纯粹的作家。有一天,我会放下手头的工作,找一个地方隐居起来,不用电话,不用汽车,也不用电视,专心写自己的东西。
临危受命不做“富二代”
奔跑的红色快速公交,突然让桐柏路与航海路两条城市主干道变得更加明晰起来,离它们交集的不远处,啟福置业四个大字异常醒目。卢一博颇具中西合璧风格的办公室,就位于这四个大字标识下的一栋写字楼内。
他是一个繁忙的人。每天7点前起床,开始一整天的忙碌,晚上12点前能睡觉的情况很少,通常在月色西沉的晚上,最后一个离开公司。如果没有特殊情况,他中午也会在集团总部食堂吃饭,一点半,准时出现在办公室。这样的生活,已经成了规律。
“我不努力怎么办,公司正在发展期,300多名员工都需要生活,其实我也可以天天什么都不做,满世界地去跑、去玩,但那有意义吗?”出生于80后的卢一博,有着同龄人少有的成熟。当他带着耳机边走边打电话,进入我们的视野时,不免令人惊诧,作为全省为数不多获得国家房地产行业最高奖——“广厦奖”的啟福置业,其领导人如此年轻,他甚至还只是一个大小伙,今年,仅仅27岁。
事实上,“富二代”对于卢一博来说是个伪命题,他是我们接触到的“最接近第一代的第二代”:2004年,结束了在国外6年留学生涯回国的卢一博临危受命,从一名月薪500元的普通销售员做起,随后到销售主管、副总经理,一直到公司总经理,他让企业重新焕发了生机:将卢氏实业更名为了啟福置业,从管理上狠下功夫,积极完成战略转型,旗下已拥有啟晟策略机构、啟福物业、河南启福棋牌俱乐部、华唯装饰等6个子公司和300多名员工,而在郑州西区,开发和正在开发着人们耳熟能详的项目:啟福花园、啟福中原、啟福华都、啟福国际中心、啟福国际公寓、啟福中华……
“‘富二代’的定义是什么?物质上,还是精神上,这是个贬义词,我并不喜欢。”卢一博如是说。他对公司有着清晰的定位,处于“生存与发展时期”,因此他不仅严格要求自己,同样要求员工学习、上进。“例如,1加1等于2,谁都知道。但在国外,人家还拿计算器算,这不是傻,是严谨。一个员工必须把自己的本职工作做好,认真对待。”
同是80后,但卢一博的生活里没有网游,没有泡吧,没有蹦迪,很少娱乐,每天的生活被工作挤满。他像个哲学家一样审视未来,“财富永远只是左手到右手的过程,最终都要回归社会。把金钱当作社会财富而非个人财富,才能体会到人生的真谛,企业也才能实现又好又快的发展。”
对话
记者:业余时间都喜欢看哪方面的书?
卢一博:你可以不要财富,但不能不要知识,各种书我都看,只要能丰富和充实自己。
记者:你觉得与你同时代的地产人都有哪些共同特质?
卢一博:有激情,很现实。
记者:你对自己的将来如何规划?有什么样的梦想?
卢一博:做大企业,让员工过上好生活,然后回报社会,用实际行动去感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