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A40版:大视野 上一版3  4下一版
听老编辑讲《废都》遭禁内幕
广告
      
返回主页 | 郑州晚报 | 版面导航 |      
下一篇4      【打印】  
听老编辑讲《废都》遭禁内幕

被禁16年的长篇小说《废都》获准再版,重出江湖。1993年上半年,北京出版社推出了《废都》第一版,下半年便遭禁。16年间,《废都》盗版从未间断,并悄然获得法国费米那文学奖。遭禁的背后,《废都》的作者、编辑经历了怎样的故事?且听因《废都》而提前退休的老编辑田珍颖娓娓道来。

当年为何花落北京出版社

《废都》以上世纪90年代的西安生活为背景,以庄之蝶与几位女性情感的纠葛为主线,以阮知非等诸名士穿插叙述为辅线,写出了一部上世纪80年代的中国社会风俗史。

当年,多家出版社争抢尚在创作中的《废都》,为何北京出版社最终拿到了版权?8月3日,记者找到已经退休16年的老责任编辑田珍颖。她和贾平凹是老乡,也被贾平凹敬重地称为老大姐。

“《废都》是当年平凹在一个县城里写的,写作条件非常艰苦、寒冷。”田珍颖回忆,贾平凹每天只吃两顿饭而写万字,心绪、身体状况、精神状况都很不好。得知贾平凹正在创作《废都》,田珍颖一直很关注,当时虽然打长途电话困难,双方还是通过电话保持着沟通。贾平凹写完之后,托陕西评论家白烨将书稿带给她。田珍颖记得那包稿件两寸多厚,是两本多杂志那么大稿纸的复印手稿,两天两夜加班看完后,田珍颖做出了肯定的评价。“如果把评价浓缩成一句话,我们认为他写出了转型时期中国知识分子的真实情况。”

编辑对书的理解感动作者

田珍颖当时是《十月》杂志的副主编,她得到了时任《十月》主编谢大钧的鼎力支持,“平凹来北京开会时,我到平凹的住处跟他谈这个稿子,谈我们的理解,谈得很细。当时争夺这个稿子的出版社很多,北京的、外地的都有,平凹的抽屉里已经放着北京某出版社2万元订金,还有出书合同,在这种情况下平凹听了我们对书的解析,他觉得编辑能读到这种程度,能理解他,他很感动。所以他把订金给人家退了,决定在《十月》杂志上全文刊载《废都》,接着由杂志的主办方北京出版社出书。”田珍颖说,书出来后,社会轰动。

由于《废都》出版前已受到业界追逐,各出版社派出精兵强将“抢”稿,各地图书发行商则在出版社外严阵以待,一时间洛阳纸贵。当年为了能得到一本《废都》,除了书店外,全国报亭的报贩子们都在赶热潮,以能摆上一本《废都》而感到“自豪”。《废都》首印50万册,另有6家出版社以“租版型”的方式同时印刷,每家印数均逾10万册以上。贾平凹曾估算,正式和半正式出版的《废都》有100多万册,加上盗版的大约超过了1200万册。贾平凹自己搜集到的盗版版本,则超过了60个。

舆论一夜间从追捧到批判

“这本书刚出来的时候,社会上各种反响特别大,您作为责任编辑听到的是批评多,还是肯定多?”记者问。

“开始的时候肯定多,很多评论家都写了评论,比如雷达、白烨他们,几乎没有人回避不写。”田珍颖还清楚地记得新书出版的空前盛况:“那天平凹在王府井新华书店签名售书,很多读者早早就去了,排的队很长,我们出版社的领导分秒不离地陪同,这也是我们北京出版社历史上没有过的事情。”

但是风雨来得也很迅猛。贾平凹在接受采访时回忆说,那年上半年,全国都在说《废都》,当时针对《废都》的批评有些就超出文学的范围。《废都》出版时,大量的是正面评述,但后来风向突变,当时香港出版了一本《废都大评》,出版时压缩了一半篇目,好评文章被压缩了,批评文章占了主体。“一夜之间我成了流氓作家、反动作家、颓废作家,帽子戴得特别大。”

田珍颖记得1993年北京的那个春天还没过完,书就被禁了,“时间非常短,社会舆论一夜之间就变了,我觉得平凹还没有放下他的兴奋,就受到当头一盆冷水。”

流言四起时,贾平凹曾突然“消失”,他后来对记者称自己当年好比是“休了一个产假”,此产假专为《废都》而休。1993年9月初,贾平凹“不辞而别”悄然隐身,一时有关贾平凹“失踪”的小道消息漫天飞。

编辑受行政处分提前退休

贾平凹与文学评论家谢有顺的一次对话里,曾如此谈及《废都》对自己人生和写作的影响:“在我一生中,对人情世故了解得深刻的有两次,一次是‘文革’中我父亲被打成了反革命,其次就是关于《废都》的争论。”

贾平凹曾不止一次地说过,《废都》带给他个人的灾难是最多的。《废都》被禁后,出版社和贾平凹的合同就没有再执行下去,“作者和编辑压力都很大,谁也不可能去坚持合同,事情就不了了之了。”田珍颖说,当时的状况对于作者只是一种舆论压力,但对她和出版社的同事们有行政压力,谢大钧同志被调离,她受到行政处分,并因此而退休。但16年来,田珍颖始终和贾平凹保持着密切的联系,贾平凹不太会发短信,两人就电话联系,“他经常不接别人的电话,但是只要是我的电话,平凹随时随地都接,这一点关系,是《废都》给予我们的,是永存的。”

田珍颖告诉记者,卖了多少册一直是北京出版社的核心机密。虽然被罚款,当年北京出版社并没有受到经济上的巨大损失。 据《青年周末》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