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C04版:征文活动 上一版3  4下一版
记忆·友谊·建议
广告
      
返回主页 | 郑州晚报 | 版面导航 |      
下一篇4      【打印】  
记忆·友谊·建议

“我与郑州晚报”征文活动给我带来了美好的回忆,自1981年晚报复刊以来,我一直是晚报的忠实读者和业余通讯员。近30年我在晚报发表新闻报道、杂谈随笔、小小说等稿件300余篇,有些作品还被工人日报、杂文选刊、微型小说选刊等全国性媒体、刊物所选载。不仅给我本人带来许多欢乐,也给我所在的企业——郑州锅炉股份有限公司(前身为郑州锅炉厂)和广大职工极大地鼓舞和鞭策。

我在晚报上发表的第一篇稿件是表扬我厂负责基建工作的李逢夏同志。题目是《秉公办事拒收礼物》,见报于1981年11月23日《读者来信》。这是我第一次给晚报投稿,没想到很快就见报了。

1982年9月1日,我厂青年工人海宏在火车站附近发现一流落街头的外地少年,海宏将该少年带回宿舍安排吃住,并千方百计帮他联系亲人。这本是典型的助人为乐的好事,应该受到表扬的,但在厂里却引起不小的争议。因为海宏是全厂有名的后进青年,他因经常迟到、旷工等违纪行为刚受到行政处分,所以部分职工对他做好事的动机持怀疑态度,认为不该表扬。

我个人认为应该就事论事,不管谁做好事都应该予以表扬肯定。我将此事写成稿件送到了报社。张兰夫和王迎丽两位编辑老师接待了我,我写的《他帮延铎找到了亲人》于9月27日见报,次日,又将我帮海宏修改的《我做了好事后的苦恼》发表在显著位置,动员广大读者就“海宏该不该受到表扬”“如何看待后进青年进步”发表意见。一石激起千层浪,这件事很快在社会上引起很大反响,记得首期讨论专栏就发了6篇观点迥异的讨论稿,整个讨论持续了近两个月。这场讨论使海宏发生了很大变化。他不仅能遵守纪律按时上下班,还脏活累活抢着干。这年底,海宏被评为厂优秀团员。晚报不吝版面再次刊发消息,并号召广大青年向他学习。

初学写稿时,接触最多的是当时的编辑王伟同志。大约是年龄相近、性格相仿等原因,从一开始我们俩就很投缘。那时,我写作技巧差,废话较多。他总是一边改,一边讲,最后再把稿子重新誊写一遍,而已面目全非的稿子却仍只署我的“大名”,着实让我感动,让我脸红,促我前行。在晚报编辑记者的帮助下,我进步很快,上世纪八九十年代,我平均每年在市以上媒体发稿20篇以上。有些稿件还在晚报和全国性征文中获奖,多次被评为郑州市模范通讯员。

1986年7月23日时任晚报副总编辑(后任总编辑)的康群先生,带领市杂文协会一行十余名作家到我厂采访座谈。采访结束时已经是上午11点多钟了。我们请康总一行吃个便饭。可康总却以有事为由执意离开。不曾想,7月25日晚报的报眼上却“爆”出康总的大作,人和——上锅炉厂的学习思考。同时那天晚报的二版头条还报道了我厂依靠群众把好质量关的新闻。一份颇有影响的报纸,一、二版突出位置均有我厂新闻,我们厂每个职工的脸上都溢满了骄傲。

晚报还很注重独家新闻和有深度的报道。曾主政郑州工作的王辉同志,为郑州人民办了许多好事实事。在广大群众心中,王辉同志是一个有恩于这座城市的人,也是一个充满传奇色彩的英雄。对于他的近况,一直是很多市民关心的事。但由于王辉离开郑州后有关他的消息鲜见披露。2007年12月5日,晚报《郑州故事》用4个版刊发了《非常时期的非常工作——王辉将军在郑州》一文。较详尽地报道了王辉将军那年那月克服重重困难,呕心沥血为郑州人民创业造福的事迹和他退休后的生活。从而拉直了市民群众心中的问号。很多市民对那天的《郑州故事》如获至宝,珍藏起来。

晚报六十华诞值得纪念和称颂的地方很多。我喜欢晚报还在于她富有改革创新精神和鲜明特色。今年五一前夕,省会多家媒体对我所在的公司进行联合采访。晚报记者辛晓青的报道(见晚报2009年4月22日A16版)别出心裁大气有力,很是吸引人的眼球。她写的标题是《农民转行当电焊工月薪四五千——有旅游假、有书报费、老板还总担心他跳槽》。“见过写新闻的,没想到会这样写、更没想到会这样去做标题。”这是我们单位几位写作高手的由衷赞叹。其实,这种导语式标题不仅是辛记者本人的特点,也是晚报的特色之一。晚报常常把最重要的、读者最想知道的事实放在标题里,且千方百计地放大突出,引人注目。不仅如此,晚报在新闻叙述方面也很有特色,很多文章跳跃感很强,显得活泼大方。

风雨同舟近30年,使我深深感受和体会到晚报的可读、可信、可学。晚报人可依、可亲、可敬。而晚报奋力拼搏开拓进取所不断取得的成就可喜、可歌、可贺。为了使晚报办得更好,我提两点建议:

1.多设栏目。商业言语曰:不怕不赚钱,就怕货不全。作为报纸,唯有栏目多,才能满足不同读者的不同需要,缓解“众口难调”的难题。

2.注意发展壮大通讯员队伍。多一个通讯员就多一个编外记者。新闻源增加了,报纸自然就好办了。晚报曾办有《通讯员之友》内刊,对于提高通讯员的写稿热情和写作水平发挥了积极作用,建议直接在报上开辟这样一块园地,这样既节约成本又活跃版面。

众人拾柴火焰高。衷心祝愿《郑州晚报》读者更多、作者更多、朋友更多,办得更好更红火。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