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份CPI以-1.8%的水平再次探底,为2007年以来的最低值。记者在国家统计局于昨天上午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获悉,7月份CPI同比下降1.8%,比上月降幅扩大0.1个百分点,但环比持平。接受采访的专家组表示,7月份的CPI还算处于正常范围,这说明居民消费价格比较稳定。专家组强调,-1.8%应该是今年的最低点,之后降幅会逐渐收窄,年底有望“归零”。专家组建议,在CPI的谷底,现阶段消费就是在省钱。抓住负增长的尾巴,逢低购进大件商品,对提高生活水平是有意义的。综合新华社、《法制晚报》
7月CPI 分大项具体统计
1.城市同比下降1.9%,农村下降1.6%
2.食品价格下降1.2%,非食品价格下降2.1%
3.消费品价格下降2.0%,服务项目价格下降1.4%
降价:食品价格同比下降1.2%,烟酒及用品类价格同比上涨1.2%,衣着类价格同比下降2.4%,家庭设备用品及维修服务价格同比下降0.4%
涨价:医疗保健及个人用品类价格同比上涨0.7%,交通和通信类价格同比下降2.7%,娱乐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务类价格同比下降0.7%,居住价格同比下降5.8%
特别关注
经济企稳回升表现强劲
国家统计局发言人李晓超介绍,目前经济形势积极的方面有以下几点:工业生产连续三个月加快增长;发电量连续两个月增长;城镇固定资产投资增速连续四个月保持在30%以上;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在7月份有所加快;商品房销售面积同比持续增加。此外,全国制造业采购经理人指数连续五个月高于50%等。
分析
消费需要“缓冲”
专家组分析称,CPI降幅同比继续扩大,和上年同月CPI为6.3%的较高水平有关。对比的对象大了,对比的数值就自然小了。
此外,从八大类商品价格的情况来看,六降两升的总体水平也决定CPI略有下降。专家组分析,八大类商品价格中,居住价格同比下降5.8%,降幅最大,对7月份CPI降幅继续扩大起到关键影响。
专家组同时认为,虽然今年上半年就业和收入的状况都有所改善,但尚未对百姓生活产生直接的推动作用。专家组指出,上半年全国职工工资、城乡居民收入数据的增速已高于整体经济的增速。但是收入的提升与消费的释放存在一定的缓冲周期。收入增长不会即时投射到消费领域,需要认知心理和消费心理的双重过渡期。
建议
现阶段花钱也就是省钱
专家组认为,现阶段应该鼓励大家消费,一定要抓住CPI负增长的尾巴。
专家组认为,在现在的价格形势下,对收入受危机影响较小的人群来说,的确应该赶紧消费,趁现在价格水平走低进补大件商品。家电等现在不但价格低,还有补贴措施,现在出手正当时。
专家组从另一个层面上分析认为,趁着价格低的时候花钱其实也就是在省钱,这时候消费对提高生活水平是有意义的。相反,价格低的时候没有消费,就等于没有享受到优惠。
投资黄金国债最合适
针对百姓的投资行为,专家组建议,今年下半年到明年春天,通胀的压力较大。对投资者来说,可以买房,但要挑近期涨幅不大的,将来出手也会更“安全”。
专家组同时表示,比起买房,投资黄金是个更保值、更稳妥的选择。
专家组在总体层面建议,在现阶段,投资的选择大可多元化,但尽量选风险较小的项目,比如国债。
预测
社保完善有助CPI“归零”
专家组认为,CPI会逐渐回升。越接近年底,CPI就越靠近0并趋向正值。最快可能10月份就回升到0的水平。
专家组解释,钱多了不流通是“虚多”,把钱真正投入到流通领域才是“真多”。因此,比钱多更关键的,是敢于把多出的钱花出去。可敢花钱的最大瓶颈,恰恰是老百姓对花钱的顾虑有多少。
专家组指出,据财政部统计,在社保和就业方面,今年中央财政安排的支出已同比分别增长了17.6%和66.7%。我国社保覆盖面不断扩大,许多地区提高了社保标准。
专家组强调,提高社保等领域的保障水平,有利于老百姓减少花钱的顾虑,进而直接激发老百姓进行大宗消费的次数和金额,是促进CPI 回升归正的重要因素。
专家组进一步明确指出,今年下半年经济运行日趋平稳,如果消费也能继续保持稳定增长,今年11、12月的时候CPI有可能回升到正值,不过正值不会太大。
个税与利率可能不调整
如要出台新政促进消费,那此前备受关注的个税改革是否会启动?
专家组表示,个人所得税调整肯定对进一步刺激消费会有所帮助。但个税改革不仅仅是起征点的提高。一方面要改进税制,另一方面政府也在考虑改革后财政收入是否会受影响。个税调整是一个复杂的问题,需要综合考虑。
而在存贷款利率方面,专家组表示调整的可能性也较小,但扶持高科技产业、清洁能源、环保产业等的政策可能出台。
专家组名单
周清杰(北京工商大学经济学院产业经济研究中心执行主任)、牛犁(国家信息中心经济预测部宏观经济研究室主任)、齐建国(中国社会科学院数量经济与技术经济研究所副所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