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上街区峡窝镇中南部丘陵地带一个村庄的入口,立着“魏岗新村”石碑,但许多魏岗新村人仍习惯说“我们魏岗村”。短短的几年时间,村民们在村支部书记魏遂生和村委主任何承强的带领下,把魏岗新村建成了郑州市新农村建设重点示范村,还通过了省级生态文明村的验收。在这几年时间里,村民们虽然习惯了新生活,但还没有习惯被称为“魏岗新村人”。
晚报记者 姚辉常 文/图
家家使用沼气,既省钱又干净整洁
昨日,记者来到村民魏其明的家,院里没见到堆积如小山的柴火,厨房里也没有农村家庭常见的土灶台,用的是城市常见的燃气灶,但没有煤气罐,他家用的不是煤气,而是沼气。魏其明要给记者烧热水喝,他打着火,火苗从锅底蹿出来,几乎将整个锅给包围了,魏其明赶紧将火苗熄小。魏其明笑着说:“这气压力就是足。”
魏其明说,以前家里也用过土灶台、烧柴火,一顿饭下来搞得灰头土脸的,也极不卫生。生活条件好了点用煤球,是卫生点了,但跟煤气、沼气比起来,还是不卫生。现在用沼气,家里基本没有灰尘,也就有了好心情,他把家打扫得非常整洁。
魏其明掰着手指算了一下,一家5口人,一天用煤球6至8块,一天下来至少得3元钱。而用沼气就不同了,一天也就一立方米多,一立方米也就五六角钱,最多一天一元钱,这样一天就省2元钱。即使用煤气,用同样的立方,也因煤气价格比沼气价格高近50%而多花费许多。
村里的街道里也没堆积的柴火了,墙壁像刚粉刷过的。“墙壁统一粉刷成米黄色,已近一年的时间了。要是烧柴火,早就被烟熏得跟黄土色似的。”魏其明说。
目前,该村建有小型沼气池的用户有105户,500立方米大型沼气池已投入使用,村里还专门成立了沼气管理合作社,大大方便了村民的沼气使用。为了充分发挥沼气的作用,部分村民还用上了方便的沼气灯。
这是地面上,在地面下,8000多米排污管道建成,污水被排走了,村民告别了“污水基本靠日晒,垃圾基本靠风刮”的日子,生活在整洁干净的家园,日子过得很舒心。
综合利用土地,开展生态文明建设
魏其明家用的沼气来自鸡场,这鸡场可不是一般的鸡场,是该村养鸡合作社建的、资源能得到最大利用的现代化鸡场。一般的鸡场鸡笼架子下面是平地,而这个鸡场的鸡笼下则是一米多宽、半米多深的槽,鸡粪全部掉进槽里面。每天,都会有人打开清扫机将鸡粪清扫到沼气池里,鸡粪发酵就产生了沼气。
目前,已有3栋鸡舍和600立方米的沼气池建成,正在建6栋鸡舍和1000立方米的大型沼气池一座,待建成后,全村95%以上的村民除了可以用沼气来做饭外,还可以取暖、洗漱。
魏岗新村人通过土地流转,将40亩土地集中起来,栽种上梨、苹果等果树,鸡粪发酵之后的剩余物作为肥料施到地里,就不需要施化肥了,因此水果的品质非常好。魏岗新村村委主任何承强说:“回想一下我们小时候吃的水果的味道,就可以知道那水果的味道有多么鲜美了。”
“这图纸现在看起来钱花得还是值的。”魏岗新村支部书记魏遂生说,鸡场的设计图纸是他们花3万元钱买来的,当时觉得很贵,现在是看到了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觉得完全值。
魏岗新村有1300多口人,耕地面积仅996亩,对他们来说,耕地稀缺。也因为如此,魏岗新村非常珍惜每寸土地,鸡场不是建在耕地上,而是将村民搬迁后留下的旧宅子平整后加以利用。
整体搬迁新居,全村人齐心协力建设新农村
魏岗村原来的村子地处丘陵地带,居民分散居住,交通不方便,给生产生活带来了困难,后来居民搬迁到了平整开阔的地带,形成了魏岗新村。现在的玉发大道延伸线贯穿全村,峡林公路也由此经过。
玉发大道延伸线是水泥路,宽6米。2005年以前,这儿是“水泥路”——雨天就是水和泥混合成的路,连下脚的地方都没有。
2005年3月,魏岗村两委在魏遂生和何承强带领下,不断开拓思路,采取新措施,倾听村民心声,以为群众谋利益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为群众办好事、办实事。村内主次干道及宅间小道硬化率100%,排水管网100%。为解决村民的用水问题,村里新打一眼深240米的机井,建了总容水量150立方米、高35米的水塔一座,安全用水到户率达100%。
村里大力推广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全村1300多口人都参了保,基本上做到了人人看得起病。
一件件实事让村两委赢得了村民的信任。他们自加压力,提出一个更高的目标:将魏岗新村建成名副其实的“新村”——郑州市新农村建设重点示范村。
自此,该村经常研究改造方案到深夜,并多次组织村民成员集体到现场查看改造项目,最后拿出初步方案,提交村民代表讨论。经过反复的论证、修改,制订了详细的操作性强的改造方案,同时制订了《产业发展规划》《村民培训计划》。
在工程开工前,他们多层面宣传发动,让群众认识到重点示范村综合改造是一件惠民的大好事,充分调动了群众主动参与的积极性,营造了全民参与的浓厚氛围。
工程施工中,以村民组为单位多线展开,统一协调,克服了工程点多、线长、量大带来的一系列困难,形成了“八仙过海,各显神通”的良好局面。
现在,魏岗新村集体健身器材30余件,图书室藏书3500余册,新建生态小游园两处,种植花木5600余株。在文化大院里,设有专门的学习教育室、文化娱乐室、棋牌室、健身室和室外健身广场。广播电视普及率达到100%,电话普及率达100%,宽带入户率达20%,有一个达标的卫生室。
2008年11月,魏岗新村实现了目标,成为郑州市新农村建设重点示范村。
今年,他们的艰辛和努力再次得到认可,魏岗新村顺利通过了省级生态文明村的验收。
魏岗新村富了,就业、养老不再愁
在为村民办实事的同时,全村的私营企业发展到4家,有待建大型服务业一家,机械加工小作坊5家,有规模的养殖场7家,林果种植业10余家。2008年全村实现工农业总产值4600余万元,人均纯收入7100元。
随着新农村建设,魏岗新村越来越受到外界的欢迎,许多社会问题迎刃而解。村里一位老汉只有一个女儿,养老原本是他最大的苦恼。可女儿结婚时,这个问题也就自然而然地解决了。原来,女婿被魏岗新村吸引住了,愿意留下来为岳父养老。老汉现在一天到晚都美滋滋的,他说:“要不是新农村建设搞得好,怎能留住女婿的心?”
魏岗新村在吸引着年轻人的同时,也吸引了从该村走出的老人。在郑州工作的魏老汉退休后,在魏岗新村添置了一套房子。“城市里有的,我们这儿都有了,城市里没有的,我们也有。”魏老汉说。老人退休之后最怕孤独,在城市里,特别是新小区里面,大家都是陌生人,提防心很强,因而,也就少有交流,孤独感没有办法消除。在农村就不同了,虽然几十年不在家了,但经常回来,彼此都是很熟悉的,能够聊得来,很开心。再加上农村空气好,蔬菜是刚采摘的,口味好,营养价值也高,对身体也好。
面对着已经取得的成就,魏遂生说,他们将进一步扎实工作,巩固和完善创建生态文明村的长期机制,更好地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峡窝镇23个行政村分类实施发展规划,成效卓著
在上街区峡窝镇,魏岗新村仅是一个例子,许多行政村像魏岗新村一样实现了跨越。目前,该镇有4个郑州市新农村建设重点示范村,并且都位居郑州市的前几名,此外,还有5个村正在迈向郑州市新农村建设重点示范村。
这一切得益于上街区委、区政府的领导,得益于峡窝镇实施的新农村工作方法。他们将23个行政村分为4类:城中村、近郊村、远郊村和贫困村,逐类实施发展计划。
对西林子等5个贫困村,实施异地搬迁战略。村民被安置到310国道附近,由于临近上街区装备业制造基地而就业方便,由于临近寄宿制学校而孩子上学方便,由于临近峡窝镇卫生院而就医方便,由于离养老院近而养老方便。
对石嘴村等11个近郊村,鼓励发展近郊农业,包括休闲观光农业,以及围绕城市人生活所需要的肉、奶等发展规模养殖。
针对魏岗村等6个近郊村,鼓励发展特色农业、工业。针对城中村,在实行旧村改造的基础上,发展服务业。
峡窝镇在前进,在新农村建设方面他们将重点解决4个方面的问题:一是培育主导产业,着力解决村民就业、致富的问题;二是培育壮大集体经济力量,让村民得到更大的福利;三是让各村更加卫生,每个村都设立垃圾中转站,镇里派垃圾车到各村清运;四是大力提升村民素质,倡导文明新风尚,建设和谐新农村。
对于将来,魏岗新村等峡窝镇的行政村有理由相信,明天更值得期待也将更美好——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邻里和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