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高级教师要去“白手起家”
不到一年,感恩让她变得儒雅、温和
二七区碧云路,王梓靖的学校——春晖小学就坐落在这里。就是这座只有4年历史的学校,今年春天,在被评为郑州市中小学德育先进单位之后,又被授予了河南省小学德育实验学校。
未进大门,“感恩”两个金色大字赫然跃入眼帘。此时学校的校名才让我想起孟郊的《游子吟》: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经过一番探访,我明白,正是这首流传千古的感恩诗句,给这所位于京广铁路线以西、航海路以南的偏僻学校带来了勃勃生机。
学校的生源圈内,以铁路职工、外地落户郑州人员以及城中村改造安置户为主,导致大多数家长要么工作、生意特别忙,无暇顾及孩子,要么是文化程度不高,根本不懂得如何教育孩子。2005年8月招收第一批学生时的“奇特”场景,更坚定了学校推广感恩教育的决心。
“绝大多数孩子都很没礼貌,对家长、老师、同学都是这样。于是,懂礼成为我们要攻克的第一个难关。礼貌不是表面上做文章,不是问声好、鞠个躬,而是一种彬彬有礼的气质。怎么培养这种气质?还是要先让他们懂得感恩,知道感恩了,就会发自内心地去行礼、去问好,时间长了,慢慢就形成一种特殊的气质。”副校长邓红霞如是说。
其实,在调来春晖小学之前,邓红霞心里是有点小意见的。作为小学高级教师的她多少还是有点“资本”的:在幸福路小学教了9年数学之后,她于2002年调往另一所小学任教导主任,几年之后,一切都顺风顺水了,却要去一个刚刚建成的学校重新开始。
带着些许疑惑和不满,邓红霞就任了。不到一年,有一天,老公认真地赞扬她说:你比以前儒雅了、温和了。她愣了。
“我从小喜欢数学,没受过什么传统文化的熏陶,再加上本来就是个急脾气,常年理性思维的影响,让儒雅、温和这样的词汇和我根本无缘。”
直到有一天,女儿也由衷地说“妈妈没有以前厉害了”、“妈妈越来越理解我了”时,邓红霞这才开始审视自身的变化和周围的变化。
请继续阅读C03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