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席评论员 闵良臣
一位八旬老人,将平时省吃俭用积攒下来的2000多元钱送到报社,要记者帮忙把这些钱用在需要帮助的人身上,并且拒绝透露姓名和联系方式,这种慷慨的举动感动了许多网民,大家纷纷出谋划策,表示不能辜负老人的心愿。
从今天本报的报道中我们看到,其实,这位老人并不是如何富有,他之所以有如此举动,是因为他过去在生活中遇到困难时也曾得到过社会上别人的帮助,用他自己的说法就是“从1947年参加工作至今,都是别人在帮我”,如今没了负担,就想着如何回报社会,也就是人们常说的他要“感恩”。钱虽然不能算多,却是老人的心意,说明老人有一颗知恩图报的心,这在物欲横流的今天,十分难得。
在现代社会,公民们在生活上遇到大的困难,可以找政府解决,政府也会尽力帮助公民解决他们的困难,因此,即使得到了政府帮助,一般也不提倡“感恩”,因为我们的政府是人民的政府,人民的政府就是为人民排忧解难的。
但人是“感情动物”,且不说“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一个人,如果对别人给予的帮助都是来者不拒,且视为当然,毫无感激之心,那么人们就会觉得此人有失良知;反之,一个社会,大家都能互帮互助,知恩图报,这个社会就会让人们感觉到特别美好。
世事难料,人有不测之风云。谁也不敢保证自己一生不会遇上困难,谁也不敢夸口一生都不需要别人的帮助,而一个人在困难中如果能得到别人适当的帮助,往往就能走出困境,赢来新的生活。也正是从这点而言,我们社会不仅需要互帮互助,也更需要这种“知恩图报”。
老人在捐款时说得好,自己不图名不图利,一直都想通过自己的绵薄之力,尽一份自己的爱心。既如此,我们不能辜负了这颗爱心,我们要把他的捐款用得更有意义,只有这样,才能对得起老人这颗金子般的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