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A20版:民间纪事 上一版3  4下一版
望娘楼的美丽传说
      
返回主页 | 郑州晚报 | 版面导航 |      
     【打印】  
望娘楼的美丽传说
望娘楼一角
留有记忆的老宅越来越少
雕刻精美的上马石静静地躺在村口
望娘楼等民居上修补使用的汉代精美画像砖,纹样繁多。
村民住上了新楼房,老房大都被闲置或成为堆放杂物的仓库。

□晚报首席记者 张锡磊 /文 贾俊生/图

叶县龚店乡常李村位于叶县东北10余公里处,村子并不大,但由于村中有一座望娘楼,就有了很高的知名度。望娘楼不仅有着美丽而温情的故事,雕刻精美的墙砖让它又添了几许神秘感。

常李村在明清时期,交通非常便利,北通华北、南连楚渝的官道穿村而过,围绕常李村形成了一个规模不小的镇,当时居住人口超过了万人。交通要道西移后,常李村才开始慢慢地衰落下来。

传说常李村最早的居民是从山西洪洞县迁来的,有常和李两大姓,由于战乱、匪乱和饥荒,大量人口外逃,常姓人家外逃的较多,时至今日村中已无常姓住户。

从外形上看,整个常李村的布局南北窄、东西长,像一只小船,在风水先生的指点下,李姓住户专门邀请了高(与篙谐音)姓和毛(与锚谐音)姓人家来住,以旺村庄。村民说,现在常李村住户也只有李、高、毛三姓,李姓最多。

望娘楼古建筑群现存4座建筑,即望娘楼、步云楼和两座堂屋,共计17间房子,是一座三堂三进院的古民居。建筑的墙壁上,到处可见雕刻着花纹的汉砖,其中有鱼纹、钱纹等。这些汉砖从哪里来,附近是不是有着一个大型汉墓,李氏家族如何起家,现在都已无法考证。

虽然在望娘楼身上有着许多未解之谜,但其主人的显赫身世却有着明确的记载。据《李氏家谱》记载,李家祖先,即李家一世祖李勋,明朝弘治十三年(1501年)辛酉恩科举人、进士,出任山西省和顺县县令。由山西省洪洞县迁入叶县,定居县城东北十八里常李村。从李家一世祖李勋至八世祖李万全、李万含兄弟俩,李家代代不是举人、进士,就是国子监太学生。其中五世祖李蔚,清朝时进士,汝宁府鲁山县儒学司训,与邓李乡孙寨村一名门贤淑联姻后,遂建起了望娘楼。

传说李蔚的妻子孙氏嫁过来后,常常在月明星稀的夜晚思念家乡和母亲,无尽的乡愁无法排遣。因受当时的封建习俗所限,她不可能随意返乡探亲。后来,李蔚便依照她娘家的一座堂楼模样,建筑了望娘楼。望娘楼建成后,孙氏思念母亲时,就登楼眺望娘家,以排遣她的思母恋乡之情。同时,她的娘家与婆家还共同约定,一旦一家有什么急事,即在自家楼顶处悬挂红灯笼一只,对方一见红灯笼,即可采取应急对策;若双方均无红灯笼出现,则表明两家一切平安无事。

令人遗憾的是,在上世纪70年代,孙寨村的那座望娘楼的姊妹楼被拆除。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