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C08版:名家 上一版3
单之蔷:
好的杂志都是策划出来的
      
返回主页 | 郑州晚报 | 版面导航 |      
     【打印】  
单之蔷:
好的杂志都是策划出来的
在雪山上工作的单之蔷
位于3座雪峰之间的洛绒牛场。溪流呈现出梦幻般的色彩,秋天来临了,草地失去了野花和绿色,但雪山还是那样洁白,流水还是那样碧绿,草地、溪流、雪峰构成了在我国东部地区绝对不会见到的风景。远处的雪峰就是亚丁三神山中最为俏丽的央迈勇雪峰。吕玲珑 图
这是四川若尔盖湿地上的一条河,河道迂回曲折、千回百转,用九曲十八弯形容亦不为过。在河曲的最窄处,由于水量变化等原因,不知什么时候河流便会裁弯取直、一冲而过。原先弯曲的河道成了弯曲的湖泊,他们形如牛轭,因而被称作牛轭湖。图中的河道两侧牛轭湖遍布,而且形态各异。可以看出,河流路径、长度的变化是多么剧烈。甘沛奇 图
这张三峡图片有“一景道破真实的魅力”。三峡的崖壁一片黝黑,落日的余晖把长江照亮。几只船正在逆流而上,从中不仅能感受江水一泻千里的气势,而且还能看到人的抗争、奋斗,一张图好似人生和命运的暗喻。郑云峰 图

单之蔷:

好的杂志都是策划出来的

晚报记者 陈泽来 实习生 张何艳

一定要说别人没说过的话

记者:“看山要看极高山”,这句话其实在生活中也一样富有道理。是什么触发了您提出这个命题的?

单之蔷:“看山要看极高山”这个观点的提出,是因为我不满意我们关于山的欣赏的现状,我们关于山的欣赏不符合中国大地的实际情况。我们传统欣赏的山主要集中在中国东部地区,我们的“三山五岳”,我们的黄山、庐山都在东部地区,这些山被当成了中国最美的山,忽略了西部地区无数壮丽的山峰和山脉。

极高山是一个地理学的术语,记得有一次我们搬家,在一个办公室的角落里,我捡到一本书《中国1∶100万地貌图说明》,在那里面我看到关于中国的山脉怎样用地图表示的复杂性,尤其是各个地区山的划分标准的不一致性。比如在西藏随便一个土包海拔都比泰山高,都是海拔在4000~5000米。在西藏海拔6500米以上才有资格称为极高山,在四川西部4500米以上才能叫极高山,当然还要考虑相对高度。

中国东部地区的山与西部地区的比,太矮了。庐山才1400多米、黄山才1800多米。这在地理学中连高山都算不上,仅是中山而已。只有极高山才能进入冰雪圈,也就是只有极高山在极热的夏季也会白雪皑皑,闪烁着圣洁的光芒。既然中国有这么多极高山、高山,我们为什么不欣赏?当然这是历史造成的,古人没有今天这样的条件进入西部这些极高山地区,我们今天有条件进入了,因此我们对山的欣赏也应该有所推进。

记者:您说过“一个国家,一个地方,一个区域甚至一个景观一定需要自己来解读,外人的解读是要误读的,所以中国人一定要有自己的地理杂志。”这话说得真好,这是您主持杂志社工作的目标和动力吗?

单之蔷:一个国家的自然和人文,只有这个国家的人最了解。外人的解说,总是隔靴挠痒,说不到点上。因此一个有着世界最丰富自然带、最多样的人文景观的中国一定要有一本自己的地理杂志。这个当然是我工作的动力和自豪所在。

记者:您还说过“一个杂志还刊登约稿信的话,那么证明它还是在一个很初级的阶段,这种约稿是不可能产生高质量的稿子,好的报道一定是策划出来的。”还说策划是你们的生命。《中国国家地理》杂志从来不约稿吗?那么策划和选题有什么依据吗?

单之蔷:杂志如果靠来稿生存,那么的确是初级阶段。策划是杂志生存的常态。我们约稿,是在整个策划出来以后,再去组织稿件。就是稿件体现的是编辑部的策划意图,作者和摄影师做的是命题作文。

记者:您说您写的卷首语“超越了杂志内容阐释和导读的范围”,那么您写了这么多年卷首语,最大的心得是什么?

单之蔷:我写的卷首语,开始时并没有什么特别的想法,后来,越写越成了一回事,每当我提笔写卷首语的时候,我的心中想的就是这些喜欢我写的卷首语的读者。

若说写卷首语的感受,我觉得就是对一件事情要投入、要痴情。其实我写的是卷首语还是卷后语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做事的态度和意志,要有“语不惊人死不休”的意志。我说的不是文辞的问题,而是一定要说别人没说过的。

关于新书《中国景色》

记者:去年年底的时候,您在成都为您的新书《中国景色》举行了签名售书的活动,其中您的赠书语“国大笺小”很独特。您想借此赠书语表达什么寓意?

单之蔷:“国大笺小”的确是我的一种感受。中国是如此之大之美,怎么可能是一本小书所能勾画的呢?但是总要有人从宏观框架的角度对中国进行一种宏观的把握和认识。这本书算是尝试吧。国大笺小是从哲学的角度看,中国的形象究竟是什么,不是任何书本所能穷尽。在这个意义上,我说“国大笺小”。

来郑州体验黄河的雄伟和博大

记者:您这么多年行遍祖国的大江南北,在这些旅途中,有没有发生过危险?

单之蔷:危险是经常遇到的,一切都凭命运。

有一次在柴达木盆地,已经深夜一点钟了,一段路好得不得了,我们的车开得飞快,突然前面出现了一个大土堆。刹车已经来不及了,车子重重地撞了上去。原来这是一段新修的路,前面在修一座桥,路到这里中断,改走下面的便道。司机满脸是血,后座的青海师大的教授躺在我身上“哎呀、哎呀”地叫。我幸亏系上了安全带。赶紧截住一辆大卡车,塞给司机500元,去德令哈医院,好在每个人都是轻伤。这段路这段时间总是出事,因为路非常非常好,诱使司机开得飞快,但是在前面应该戛然而止的地方,没有任何标志。

有一次在黑龙江,路很直很平,我们的摄影师朋友开车,他说了一句“这路真平,像飞机场似的”,就没动静了,一会儿就看到车朝着路边驶去,眼看着就要冲进路下的大沟了,坐在副驾驶位置上的摄影师马洪杰手疾眼快,连推几把方向盘,车才上了正道,原来司机睡着了。这时他才惊醒,吓出一头冷汗。

记者:您去过那么多地方,您印象中最美的地方是哪里?它美在哪里?

单之蔷:在我的印象中,中国美的地方太多了。自然全美,没有不美的。要说最美的,那只能说加上一些定语,比如规模、体量之大,色彩、线条的和谐等。

我比较喜欢珠峰下绒布冰川中的冰塔林,那里冰清玉洁、琼楼玉宇,好像童话世界;还有天山深处的那拉提草原和赛里木湖,色彩迷人,景色优美,好似最适合人类居住的田园。

最近我去了中国的最南端——曾母暗沙,那里的海水湛蓝湛蓝,好像蓝色的丝绒一样;在有珊瑚礁的地方,海水的颜色随着水的深浅变换得更加丰富,有时像翡翠一样绿,有时像菊花一样黄;我戴着潜水镜看到了水下的珊瑚和鱼世界。我们在南沙群岛,看到许多美丽的岛礁,南沙在我的心目中成了中国最美的地方。

记者:您非常喜爱祖国的西部?是什么吸引着您一次次到西部去旅行、探险?

单之蔷:我的确喜欢中国的西部,对西部地区的自然的喜爱超过了东部,经历了西部地区的那些大风景、大山水后,再看东部的风景就有一种“曾经沧海难为水”的感觉。主要原因是东部地区是平原、谷地、盆地为主,这些地方是生产粮食、谋生存的地方,西部大山和荒野才是有大风景的地方。

记者:您近年到河南旅行过吗?都去过哪些地方?对河南的地理概况有什么印象?

单之蔷:我多次到河南。

河南有山有水,山是太行山,水是黄河水。太行山很是壮丽。我去过辉县一带的太行山大峡谷,走过昆山隧道,还有郭亮村的隧道,见识了太行山的险峻和太行人的意志和品格。

第一次在郑州见到黄河,想不到黄河那样宽,我坐着船到达了一处河中的沙洲,站在上面,很快脚就下陷,我们立刻逃到船上。那次我体验了黄河的雄伟和博大。当然河南的古迹之多,文化之深厚,更是中国的翘楚。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