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A12版:郑州热线 上一版3  4下一版
2236元,这回捐给台湾受灾同胞
嘻哈帮街舞慈善晚会 义卖门票捐建爱心小学
广告
广告
      
返回主页 | 郑州晚报 | 版面导航 |      
下一篇4      【打印】  
■《感动!八旬老人捐出“私房钱”》新闻追踪
2236元,这回捐给台湾受灾同胞
老人说的很有道理:台湾也受灾了,我们是一家人,应该一碗水端平
张有福老人多年的老邻居王女士和其他左邻右舍,争相夸奖他,因为有了助人为乐的张有福老人,这个社区一派和谐气象。

8月13日,本报刊出《感动!八旬老人捐出“私房钱”》一文,报道了79岁的张有福捐出省吃俭用的积蓄,想帮助别人了却心愿的感人事迹后,引起了众多热心市民的关注。连日来,读者们以各种心情表达对老人的崇敬之情。

昨日上午,老人来到报社再捐2236元,希望能够给那些处于困难之中的人提供些帮助。

晚报记者 詹莉莉 实习生 符运武/文

晚报记者 张翼飞/图

老人再次捐出相同钱数

昨日上午9时许,张有福老人赶到报社,再次捐出2236元。“这两次捐出的钱是分别给沿海受灾人民和台湾受灾同胞的!”老人笑着说,至于捐出相同数目也是有原因的,“台湾和大陆是一家,不能有偏有向,应该一碗水端平”。

张有福告诉记者,自己捐钱的事经报纸刊登,现在身边的人都知道了,尽管有人弹有人赞,但是绝大多数人都是表示支持理解的。昨日,自来水公司的领导还亲自来家中,慰问肯定他的做法,这给了他很大鼓励,他表示,以后每年都会来报社捐钱,至于多少都是自己心意。

临走之前,老人向记者透露了自己的最大心愿:他还要再捐1000元,希望通过晚报在台湾和大陆各征集一个学校,在两个学校里各栽一棵常青树,希望这两棵同心同源的常青树,传递中华儿女的骨肉深情。

免费做板凳融洽邻里关系

“看到张师傅捐出自己积蓄的行为,我一点也不觉得意外,因为生活节俭、待人真诚的他,有着最纯净的灵魂。”和老人住隔壁的张女士说,老人做的好事实在太多了,“就像葡萄架上结出的一串串葡萄,数也数不清”。

张女士在郑上路水厂家属院3号楼住,楼前的空地上有一棵很大的无花果树,居民们都喜欢搬着小板凳坐在树下乘凉、拉家常。和一般的小板凳不同,这些凳子都是张有福亲手做好送给大家的。

几年前,张大爷看到居民装修丢弃的木板、破板凳,觉得扔掉怪可惜,便拾回家中,按照木板长短大小,做成大大小小的板凳放在树下,方便居民活动。

家里成了自行车存放点

“张大爷乐于助人是小区出了名的,虽然做的都是不起眼的一件件小事,但却是方便邻里的一件件实事。”2单元的杨师傅说,谁家有困难,他总是第一个跑上前去相助。

一次,小区车棚因电动车增多,自行车没有了存放点,楼上骑自行车的小王两口犯了难。住在一楼的张师傅就主动招呼他们,把两辆车子每天存放自己家中。同时还备有打气筒,免费提供给居民们打气,谁家的车子坏了,他也总是免费帮助维修好。

3单元1楼的于师傅说,张师傅对人很热心,尤其喜欢小孩子,看到谁家的小孩在树下玩,她总会主动要求抱抱孩子,让家长腾出手吃饭干活。

老人平时生活节俭

记者在老人家中看到,屋里堆满了陈旧简陋的家具,唯一像样点的是一台半旧的洗衣机,床头吊着一个很小的简易风扇。张有福说,这些家具都是别人搬新房后丢弃不要的。张有福半身不遂的老伴,正坐在案板旁切着西红柿,面条、两个西红柿,一块豆腐就是他们的午饭。

在房屋后七八平方米的小院里,堆满了各种各样的废旧物品,小到一颗钉子、螺丝帽,大到一把电锯、一架梯子,俨然一个“百宝箱”。这都是每次看到别人丢弃的旧东西,捡起拿回家中积攒的结果。“邻居谁家需要的工具,都能在百宝箱中找到。”老人自豪地告诉记者,

邻居说,为了节省,张有福和老伴都不怎么开灯、开风扇,经常看到老两口坐在门口,摇着扇子扇风纳凉。

事情“曝光”有违初衷

张有福说,其实对于自己捐钱的举动,有人说好,有人说坏,家人是持反对意见的,孙女和老伴都埋怨自己。

张有福的孙女张丽丽解释说,爷爷捐出的钱都是自己省吃俭用、从牙缝里抠出来的,本是不图名利,只为了却一直的心愿,但还是上了报纸被人知道,这多少违背他老人家的初衷,“毕竟他上了年纪,害怕增加心理负担”。

尽管老人年事已高,但身体却很好,每天精神矍铄,还能练倒立,这都跟他每天的生活规律、饮食均衡不无关系。张有福说,自己是孤儿,从小失去双亲,是吃百家饭、穿百家衣长大的,没有人照顾的时候,因为穷就很怕生病,就要爱护自己,保护好自己,所以衣食住行上就格外留心注意。“当然最关键的还是要心态平衡!”

和张有福一起聊天时,记者问他为何这么“抠门”,不懂享受。“我够吃够穿就可以了,能做一点对人民有益的事,我已经很满足了。”老人的脸上泛起幸福的笑容。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