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A16版:特别报道 上一版3  4下一版
平房小楼一排排,新家真不赖
      
返回主页 | 郑州晚报 | 版面导航 |      
     【打印】  
平房小楼一排排,新家真不赖
来到中牟的淅川移民,贴对子、放鞭炮、燎锅底儿,过起幸福新日子
贴上对联,新房更像个家了。
多年相伴的鸭子成了家中的一员,刘国生老人搬家也没舍得丢下它们。

鞭炮齐鸣、鼓乐震天,昨日17时许,中牟县刘集镇马杨农场移民安置点热闹异常,十里八乡的乡亲们都来迎接他们的新邻居——来自淅川金河镇姚湾村的780多名首批移民。

一排排白色的平房和二层小楼,整齐矗立,迎接新主人的到来。还没下车,76岁的姚湾移民姚柏俊就看到将搬进去的新房,房边光溜的水泥路、亮堂的路灯,“好、好得很啊!”他拄着拐杖,眯着眼笑。晚报记者 裴蕾/文 晚报首席记者 贾俊生/图

中牟新家·幸福生活

63岁的刘国生老人:这里的路平坦好走,多方便

昨日下午,当780多名移民风尘仆仆地到达他们的新家时,受到了当地政府和附近村民的热情接待。中牟县政府举行了“中牟县南水北调丹江口库区试点移民搬迁启动仪式”,欢迎新“家人”的到来。

在启动仪式现场,很多移民都赶来参加,其中63岁的刘国生老人十分引人注目,他的手中提了两只灰色的大鸭子,脸上堆满了笑容。

“看看我这俩鸭子,路上下了俩鸭蛋,”老人高兴地说:“平常它们都是早上下蛋,可能今天起来太早了,所以在路上就下蛋了。”

刘国生说,他家世代在库区生活,一直都和鸭子做伴。“我们家有六七只鸭子呢,搬到新家了,送给了亲戚朋友几只,剩下两只就带来了。这些鸭子可是个宝贝,每天都下蛋,总有鸭蛋吃。”

谈及自己远离故乡的感受,刘国生说,一路上,他就感觉咋总也不到啊,特别期望早点看到新家。

“真的看到了,满意不?”面对记者的提问,老人家连声说满意,“俺觉得这里好得很,地面很平坦,种庄稼也很稠密,俺们那儿因为在山里,所以种出的庄稼就很稀,而且这里蔬菜也很丰富,听说中牟出大蒜,俺就特别喜欢吃,今后也要种些。”

除了种庄稼感觉好,刘国生说,他最满意的还是这里地面平整,“山里面的路不好走,这里多方便。”老人乐呵呵地说。

“欢迎来串门!”昨日,当记者走进3排12号的移民新居时,主人姚冬瑞和爱人邢改琴热情相迎。

迎面就看见大门两侧贴着的大红对子:“高高兴兴离旧居、欢欢喜喜住新房”,横批是“喜气盈门”。

走进门,就是宽敞的大客厅,旁边小屋内,堆放着大葱、豆角、土豆等各种蔬菜,屋子中间的玻璃茶几上,堆放着一些碗碟。

“啊?都开始开火做饭了?”

听到记者的提问,姚冬瑞笑着解释,他们提前一天从家乡姚湾村搬进了新居。“这不一大早,我们就起来贴对子、放鞭炮,搞得像过年一样,而且听说这里有规矩,到新家了要‘燎锅底儿’,所以中午俺们就生火做了头一顿饭。”

第一顿饭,果然很“隆重”,炒了西红柿炒鸡蛋、木耳小炒肉、豆角烧豆腐皮。“这些菜都是中牟的移民办给俺们送来的,他们想得太周到了,除了油盐酱醋、锅碗瓢勺,连煤炉啥的都给俺们准备齐全了,所以才能做上这么一顿好饭。”妻子邢改琴满意地说。

除了吃得好,住的感觉咋样?姚冬瑞说,他们一家四口人,两个儿子分别在郑州和平顶山上大学。以前在姚湾村时,住的是几间土房,因为早就知道要搬迁,所以一直没有敢盖房,住上新房子成了这个小家庭的最大愿望。这次来到新居,他们家搬进了二层楼。

“一层是三室一厅、二层是二室一厅,这么多的房间,随便两个儿子挑,想住到哪屋都行。”姚冬瑞高兴地说。

“家里的东西我们都不要了,准备来这里全换上新家具,过上新生活。”与很多姚湾村乡亲不同的是,姚冬瑞家并没有带来很多老家当,他说,不管走到哪里,都要靠自己的双手辛勤劳动才能过上新生活。

郑淅连心·关爱移民

移民落户:中牟警方上门办理

移民来到郑州,如何解决入户问题?昨日在移民搬迁启动仪式现场,中牟县公安局副局长司马文通表示,所有移民来到这里,根本不用跑腿儿就可以解决入户问题。

据介绍,为了解决移民落户问题,中牟、淅川两地公安机关已经进行对接,由郑州市公安局统一核发“准迁证”,中牟公安机关将到移民们的原籍地公安机关开迁移证入户。“根本不用移民个人跑腿,就可以拿到中牟县的户口了。”他表示,随着第二批移民在26日搬迁完毕,中牟县公安机关即将启动这项工作,确保移民们能尽快领到属于自己的新户口本。

另外,对于还没有换发二代身份证的移民,中牟县公安机关也将采取集中办理的方式,上门办理,而且户口本、身份证的工本费用全免。

技能培训:确保生活过得好

“老乡,对于新家觉得还满意吗?”昨日,在姚湾新村,郑州市副市长王跃华对新搬迁的移民问寒问暖,详细了解每户的情况。

他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丹江口库区淅川县此次在郑州的试点移民共2586人,郑州市共设置3个安置点,预计在8月28日前即可全部搬迁完毕。“可以说,目前我们的房屋建设和对接工作已经做好,就是在等着迎接移民了。”

他表示,试点移民结束后,预计我市还将分批迎接其余移民,初步计划在今年10月份接入一批,到明年5月份接入第二批,预计到2011年的四五月份,全部移民都将得到妥善安置。

新移民初来乍到,除了分配土地等外,本市还将为他们做哪些工作?王跃华说,在移民安置完毕之后,省、市、县均将做出安排,对移民进行技能培训,使得他们都能够掌握一技之长,可以通过外出打工等方式增加家庭收入,确保搬得进、过得好、住得安稳。

姚冬瑞一家:开火做饭吃得美美的,两层楼住得舒舒服服

采访手记

故乡情和国家利益 他们分得清

时下虽已立秋,但秋阳依然灿烂,湿热让人难耐。8月19日下午,从淅川县城出发,大约15分钟的路程就来到了上集镇魏营村,这个因南水北调工程而改写了历史的村庄没有了往日宁静,村里到处都是忙碌的身影,扒房子的、整理家当与亲人道别的。

“金窝银窝不如自己的狗窝”。在魏营村,村民魏镇华向前来服务的村干部抛出了一直压抑在胸中的话:“我们祖祖辈辈在这里生活,虽然不是很富裕,但日子很平静,现在国家需要咱搬迁,咱就得服从,就得讲奉献。”这是一种难舍的家乡情结,移民别离家园,割舍亲情。站在村口,他再次回首故乡山山水水,这位年近50的汉子忍不住热泪盈眶。我们深知,这些质朴的移民为让更多的人喝上丹江口的清水,背上行囊,远离故土,用实际行动诠释了“舍小家、顾大家”的内涵。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