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A40版:大视野 上一版3  4下一版
解密艺术院校招考“潜规则”
广告
      
返回主页 | 郑州晚报 | 版面导航 |      
下一篇4      【打印】  
潜规则一
解密艺术院校招考“潜规则”
北电中戏上戏都否认“潜规则”
网友提供的邹佳宏照片

近日,中央音乐学院一位年近70岁的知名博导,在财色两方面“潜规则”一位女学生后,未能兑现其考博承诺。在这位受害女生到处告状的情况下,博导只好“声泪俱下”地向中央音乐学院纪检部门主动坦白。该事件经媒体披露后,有关艺术院校“潜规则”的话题再次成为街谈巷议的热点。

◆新闻回放◆

老教授“失手”了

近日,中央音乐学院博士生导师梁茂春,主动到学校纪检部门坦白自己与一名邹姓女学生发生肉体关系并收受贿赂的丑闻。据了解,该女生为了考上博士,先给梁教授5万元作为学费,此后又给他5万元作为上下打点的费用,但最后却没能考上。事发后,学校对该女生各项考试成绩进行了调查,发现其他教授的评分还是很公正的,尽管梁教授从中作弊,但该生总成绩并不高。

在对该事件进行的采访中,多位受访者告诉记者,此次梁教授“失手”的主要原因,很可能在于那5万元活动费被梁教授私吞了,其他4名考官根本没收到好处费,所以自然“秉公办理”。

今年2月,网上流传一则“录取潜规则”的视频,其内容是:在北京电影学院放榜当天,一位落榜考生和父母揭露所谓的“录取潜规则”。考生母亲称,来报考前,孩子学校的老师就说过,没有30万元肯定录取不了。随即北京电影学院针对该视频进行了反击。北电公开回应指出,考试中有很多监督系统,不会有“潜规则”存在。对于所谓的“艺考潜规则”,上戏和中戏的相关负责人也表示,这些只是网络媒体耸人听闻而已。

疑似“考试门”女主角:邹佳宏

沈阳音乐学院2003级硕士研究生,网络上盛传她是梁茂春教授“潜规则”的女主角。

“考试门”男主角:梁茂春教授

1940年3月生于上海,中央音乐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音乐史学家,音乐评论家。长期从事中国现当代音乐史的教学、研究工作。曾任音乐学系副主任、中国音乐史教研室主任。现为中国音乐家协会理论委员会副主任,“中国音乐评论学会”常务副会长,多次参加国内外的音乐学术交流活动。出版了《中国当代音乐》《香港作曲家》《百年音乐之声》等,主编了《中国音乐通史教程》等专著。曾在央视《百家讲坛》上开讲座。原定国家大剧院“八月合唱节”中给公众开讲座,“考试门”事后已被取消讲座。据《羊城晚报》

◆自揭内幕◆

虽然几家知名艺术院校都表示“潜规则”是耸人听闻,但还是有业内人士持不同看法。近日,记者采访了东北某艺术院校的龚教授,以及刚从艺术院校毕业、在北京当歌手的小刚。这两人从考前辅导、各地“潜规则”的区别、从事“潜规则”者的特点等多方面,讲述了他们所了解的艺术院校潜规则。

没30万元别想上名牌院校

“大多数艺术考生的家庭,都有一本血泪账。”龚教授说,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潜规则”开始在艺术院校渗透。现在要想考上北京的一些名牌艺术院校,至少要花30万元。因为想交钱上的人多了,当然,交钱的考生里面也有水平不错的。考官或者系里有影响力的教授一般手里都掌握几个能考上的名额,他们有把握才敢收钱。龚教授还补充说,系里的前三名肯定不用交钱,那是尖子和天才,考官是不敢把天才拿下的,总得有人撑门面。

小刚则说,他考上的是外地一所著名师范大学的艺术系,他考试时连拿好几个第一,但考前也曾拜师辅导,而且给了某些关键人物1万多元的辛苦费。“当然,像郎朗、李云迪这样的天才,是不用交钱的。”

潜规则二

考前辅导“点石成金”

龚教授说:“懂声乐的人都知道,靠考前辅导几个月,什么用都没有。但是你要想考上,就必须得在考前去拜师,每课时就收1000元到2000元。西安某艺术院校一个系主任,课时费1200元,一节课才20分钟,简直是‘点石成金’啊!去看看教授们的车与房,就知道他们多有钱了。”小刚也说:“教授们开名车住豪宅的太多了。”

南京艺术学院影视学院副院长钱态曾对媒体爆料说,一般每年在艺术类考试前,都会有各种“艺考辅导班”出现,其费用不低。这类辅导班有的是学校公开举办的,也有院校在职或退休教师私下开设的。“这其中有许多人利用学生和家长的求学愿望,收取高额费用,甚至以‘走捷径’为诱饵,暗示考生家长送礼送钱。”

潜规则三

考上后继续被“潜规则”

龚教授说,报考艺术院校时,老师“收钱就办事,办不成不收钱”,那属于品德“高尚”的。有些老师收了钱只能保证考生专业课通过,如果考生文化课不过,就等于没考上,老师根本不退钱。而且明年要是再考,考生还得再交钱。

小刚说:“考上的考生有时还得继续被‘潜规则’。我们学校一些女生,考上后还得给老师当女朋友,有的被老师拉到外面去陪酒。”

潜规则四

中介的生意很好

办考前辅导班的张先生介绍,一些艺术院校老师怕出事,不敢轻易收钱,要有可靠的中间人引荐才行。有些考前辅导班或培训中心就做起这个买卖。

“我有个同学就做‘掮客’,生意很好。”小刚告诉记者,他同学在上学期间就开始帮一些老师联系各种“潜规则”的生意,毕业后自己开公司,专门做这种生意。分成时,一般公司拿小头,老师拿大头。

钱态透露说:“这种中介,有的是艺术院校毕业生,有的是学校领导或老师的朋友,有的纯粹是收了钱就走人的骗子。”据《北京晨报》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