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A13版:中国焦点 上一版3  4下一版
“改的是44个字,扔的或是44个亿”
      
返回主页 | 郑州晚报 | 版面导航 |      
     【打印】  
教育部拟调整部分汉字写法,引来板砖一片
“改的是44个字,扔的或是44个亿”
字典、课本、招牌等都要改,大家质疑谁来为此买单

近日,教育部就《通用规范汉字表》(征求意见稿)公开征求意见,“琴”“亲”“唇”等44个汉字的字形拟进行调整。公示期间在社会各界引起强烈反响,绝大多数人持反对意见。新浪网为此专门开通了一项调查——“你是否支持调整44个汉字写法”,结果超过90%的网友表示反对,认为这是“穷折腾”。还有网友开始算“汉字整形”成本,44个字调整后,字典、课本、招牌等都要重新修改,花费可能是几十亿元。“谁来为此买单?”

为什么改?

教育部说与宋体字笔形一致

19日,教育部语言文字信息管理司对“调整44个汉字写法”作出了最新解读,称此次调整汉字写法的主要原则是为取得与宋体字笔形变异的一致,其他主用字体(仿宋体、黑体、楷体)与非主用字体,以后再逐步进行调整。

据介绍,目前规范汉字的标准字形采用的是1965年发布的《印刷通用汉字字形表》。由于历史原因,这套印刷宋体字形总体上统一,但局部仍有不一致的地方。在“前电脑时代”,各印刷厂的铅字都是用铜模浇铸,这些微量的不同仅凭视觉不易察觉;而进入“电脑时代”后,字形的不规范情况就“暴露”出来。20日,教育部相关工作人员表示,微调只不过是将以往习以为常的书写习惯变过来,并不会对百姓生活造成多大影响。“此次字形调整有尊重汉字结构、考虑宋体风格、遵循统一规则、严格控制特例4个总原则。在总原则的指导下,有横变提、竖变撇、捺变点、竖弯钩变竖提和竖钩、横折钩去钩5类笔形规则。经过对字形的调整和美化,进一步取得与宋体字笔形的一致,使字形更趋于规律性、系统性。”

该工作人员还表示,此事尚在征求意见阶段,教育部会充分尊重各方意见。至于“汉字整形”的“代价”,他没有回答。

代价多大?

字典、课本、招牌……统统都要改

20日,众多网友、社会人士、相关专家均称,44个汉字的重新规范一旦推行,将花费大量时间、精力、金钱,代价将难以估量。

如果汉字重新规范,首先受到影响的是学校教育。字典、词典、课本、辅导材料等都要重新印刷更改,特别是语言文字教学用书,至少要上亿元的花费。

昨日,某新华书店负责人举例说:“小学生的《新华字典》每本10元,按照出版50年间4亿册的总发行量算,这样一折腾成本就高达数十亿元。还有教科书、辞海等,可以说所有的书都要改,即使是英文版的书,只要涉及翻译的也可能会碰到这些字,所以这个代价是无法估量的。”

“教育部,请别折腾!”

专家:汉字要美,更要实用

河南大学知名教授王立群在博客上说:“汉字要美,更要实用。这些年来,有关汉字要不要动手术的争论太多了,我不想再说什么。现在的事实是,中国内地约有十亿人需要重新学写这44个字。在书本、报刊、电视上认读这44个字并不难,但要十亿人重新学会正确书写这44个字,可不是一件简单的事!如果以美不美作为对现行汉字动不动微创手术的理由,恐怕要动手术的汉字远远不止这44个,只要开了这个头,就可以一直动下去,完成一系列整容手术!真想不到整容之风竟然刮到了汉字的头上!无奈,现实中国真正需要整容的恰恰不是汉字!”

网友:干脆改用拼音,和国际接轨

“小鱼6216”:不知道目前的小学是否可以招收年近30岁的我?我觉得要重新学习汉字了!

“砧板”:有这种折腾劲儿,还是留着力气解决点儿实际问题吧!请先看看中国有多少孩子连书都读不上。

“yone”:花费那么大,谁来买单?

“kivin0678”:干脆直接全改用拼音算了,和国际接轨。

“hatadragon”:可怜以后的学生又要多记多少个通假字啊!

“lanxiansen”:极度无语。教育部的各位同仁,你们歇歇吧,就别瞎折腾了。

“东倒西歪”:改的是44个字,扔的或是44个亿。

据《现代快报》

【回应】

“以后可能对更多文字进行调整”

——主持研制《通用规范汉字表》的王宁教授

面对众网友关于微调44个汉字字形的质疑,主持研制《通用规范汉字表》的王宁教授说:“不是添烦恼,而是减麻烦。”昨日上午,王宁做客新华网,对微调44个汉字字形进行释疑,并表示“以后可能对更多文字进行调整”。此前王宁就曾对媒体一再解释,微调“琴”“瑟”“茶”等汉字字形,并非部分网友口中的“造出些新规则来穷折腾”。“是在既有规则(《印刷通用汉字字形表》)的基础上,找出不符合规则的汉字进行矫形。”王宁说,这一做法属于解决历史遗留问题。

“这次我们管的是机器”

许多网友担心微调字形会给自己的日常书写带来麻烦,王宁表示这样的担心并无必要。

“这次微调主要是针对印刷字体宋体,与手写字体并无关系。”王宁解释,在四大电脑主用字体中,宋体、仿宋、黑体一般用于印刷,而楷体多用于手写。“举一个简单的例子,小学一年级到三年级的课本都用楷体字书写,但从四年级开始,就改用宋体字了……”王宁指出,就是因为对于孩子来说前三年的主要任务是识字和学习写字,四年级以后他们的主要任务才转入阅读阶段,这说明楷体字宜于书写,宋体字一般用来印刷。

“这次挑出的44个汉字,都是对其宋体字形进行调整。”王宁说,“所以说,这次我们管的是机器。”

“不是制造混乱,而是减少混乱”

“这次的微调将更便于电脑处理。”王宁表示,这不会像部分网友所质疑的“将造成一定程度的混乱”。

“同一部件在相同条件下保持形体的一致,这不但有利于人的识别、记忆,也便于电脑处理。”王宁解释,部件是汉字结构的要素,也是类聚汉字的标志,部件统一,结构合理,便于电脑识别、分析。“彻底贯彻某些规则并不是制造了混乱,而是减少了混乱。”王宁表示,“统一后,教与学都方便多了。如‘巽、撰、馔’的上左部件‘巳’,最后一笔竖弯钩变竖提。上左部件写成竖弯钩显得太拥挤,变成竖提则节省空间,使字形更加美观。”据《法制晚报》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