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A40版:大视野 上一版3  4下一版
国外如何应对酒后驾驶
广告
      
返回主页 | 郑州晚报 | 版面导航 |      
下一篇4      【打印】  
国外如何应对酒后驾驶

从欧洲到北美,从亚太到非洲,酒后驾车,在世界各国都是车毁人亡惨剧的“导演”之一,酒驾者固然悔恨终身,受害者生命已无可挽回。

对打击酒后驾驶,各国可谓不遗余力,招数多多,重点集中在以下几方面:普及对全社会,特别是青少年的交通安全教育;通过严刑峻法,以“零容忍”的态度打击酒驾行为;选择酒驾重点区域和重点时段进行严打;利用高科技手段强制性地约束司机;提倡新社交派对方式防止酒后驾车。

教育 模拟酒驾,体验“车祸”

在德国,各地中小学校都会举办“交通安全日”活动,以培养年轻人的交通安全意识。德国民间道路安全组织还特地安排学生亲身体验酒后驾车的感觉,根据醉酒程度设定一种模拟驾驶装置,醉酒程度越严重,刹车和控制装置反应就越迟滞。绝大多数学生的体验之旅都以“车祸”告终。

德北部城市不来梅目前还别出心裁地开展了一项名为“守护天使”的活动,让女孩督促男朋友安全驾驶,并在其酒后驾车时拒绝上车。据统计,约1万名年轻女性参与了这项活动。活动开展以来,当地年轻人的车祸发生率下降约6个百分点。

在新加坡,自1989年起,每到圣诞节等公共假日前夕,警方会集中开展“酒后别驾车”宣传活动。去年的活动还运用了人们熟知的酒名制成新颖的反酒驾宣传短片,如用“血腥玛丽”暗示酒驾可能带来血光之灾;用“冰岩威士忌”警告司机酒驾可能使事业“触礁”,并危及生命。

在加拿大,最有影响的全国性反酒后驾车组织——“反对醉驾母亲协会”同警察和学校合作,利用多媒体展示等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宣传安全驾驶常识和醉驾的危害。每逢节假日和周末,该协会都通过媒体发布公报,提醒公众安全驾驶:“如果确需喝酒的话,要么请个专门的司机,要么乘公交、叫出租,或者干脆休息一夜再回家。”

法律 酒精“零容忍”,惩罚不手软

日本《道路交通法》对酒后驾车做出了严格规定,除对酒后驾车者本人严加惩处外,还对提供酒水、车辆以及同乘人员实施处罚。

对醉酒驾车者处以5年以下有期徒刑或100万日元(1美元约合95日元)以下罚款,并当场吊销驾照,3年内不核发驾照;对醉酒驾车司机的同乘者和供酒人,也要处以3年以下有期徒刑或50万日元以下罚款。

这一法令对酒后驾车造成交通事故者惩罚更为严厉,醉酒驾车造成人员死亡的驾驶员将被当场吊销驾照,且10年内不核发驾照。对于拒绝接受吹气检查的,将被处以3个月以下拘留或50万日元以下罚款。

法国法律对酒后驾车的处罚也相当严厉,尤其是醉酒驾车导致事故的,如果造成他人重伤,罚款可达3万欧元,并处以3年至10年监禁。如果导致他人死亡,最高可判处10年监禁,罚款可升至15万欧元,这还不包括与案件有关的相关民事赔偿。

巴西则推出酒精“零容忍”政策,只要在血液中检测出酒精的司机,均属“严重违章”,将被禁止驾车一年,并处以955雷亚尔(1美元约合1.82雷亚尔)的罚款。血液中酒精含量超过每升0.3克的司机则将被判处6个月至3年监禁,但初犯者可交纳罚款以免除坐牢。

法令还禁止在政府管辖范围内的公路两旁出售酒精饮料,否则将处以1500雷亚尔的罚款,但城市路段除外。

德国对青少年酒后驾车实施“零容忍”政策:凡21岁以下或者尚在实习期的驾驶员,一旦饮酒,无论其血液中酒精含量是否达到法定浓度,均被视为酒后驾车,处以罚款和扣分。

如果酒驾司机尚在实习期,警方还将延长其实习期两年,并强制其参加交通法规培训班。

严打 重点区域、重点时段进行检查

在法国,警方经常在城市或高速路对饮酒驾车者进行例行检查。在周末或节日期间,警察或宪兵会在娱乐场所门口、城市闹市区或城乡接合部加强突击检查。

通常都有警方或宪兵队的警车在路上巡逻,而且车上都配有酒精测试仪。如果进行例行检查的警察发现司机有酒后驾车迹象,巡逻车在几分钟内就可抵达现场。

新加坡警方从2008年1月起在酒吧等夜间娱乐场所附近展开“围堵”行动,查处酒后驾车司机,同时向酒吧等娱乐场所的顾客分发公交卡和出租车优惠券,以鼓励公众饮酒后使用公共交通工具回家。

一些娱乐场所也积极配合,提供免费送回家服务,或允许饮酒顾客的车免费在停车场“过夜”,顾客第二天再回来取车。

而巴西总统卢拉在今年狂欢节前呼吁:狂欢节间,喝酒在所难免,不过别喝高了,更不要酒后滋事或酒后开车,因为在狂欢节长假期间,会有近万名警察在总长6.2万公里的联邦公路上执勤,同时会有700台酒精检测仪在公路上对司机进行抽查。

科技 车上安装巧妙的“酒精锁”

高科技在反酒驾行动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在加拿大,因酒驾被禁驾3个月到1年后,相关驾驶员为取得新驾照,要在自己车上装一个特别的强制监护系统。这个系统叫“点火互锁装置”,是一个酒精测试仪与点火系统相连的装置,驾驶员每次发动车时必须吹气,呼气中酒精含量超过规定值,车辆无法启动,每次呼气测试结果被存在仪器里,定期向管理中心上传数据供执法部门分析驾驶员的驾车行为。所有费用由驾驶员承担。

芬兰自2005年起也开始参与实施一项名为“酒精锁”的国际推广计划,其作用与加拿大的“点火互锁装置”相同,以防止有酒驾纪录的人再次犯错。

在瑞典,也有一种类似的酒精检测仪,它安装在驾驶座位的安全带上,驾驶员在启动发动机前向其吹气即可检测呼出气体中是否含有酒精。当检测出含有酒精时,仪器会发出红光并禁止驾驶员启动发动机。

社交 每次聚会指定一人当“鲍勃”

在许多欧盟国家,“鲍勃”可不是无名小卒。这位“名人”来自比利时。在比利时,每当聚会饮酒的时候,人们都会指定一个人当“鲍勃”:这个人在聚会期间不能喝酒,并负责在聚会结束后将喝了酒的朋友一一安全送回家中。

1995年,比利时道路安全研究所发起名为“鲍勃指定驾驶”活动,正式把“鲍勃”作为应对“酒驾”行为的良方。如今,年满5岁的比利时人当中,95%以上的人都认识“鲍勃”,半数以上的司机都表示自己至少当过一次“鲍勃”。据比利时道路安全研究所介绍,随着“鲍勃”家喻户晓,近年来比利时人反对酒后驾车的意识日益加强。大部分驾驶员意识到,酒后驾车是一种非常严重的违法行为。

2008年,比利时共有922人死于交通事故,死亡人数创历史新低。比利时警方认为,“鲍勃”对此功不可没。自2001年起,欧盟开始在各成员国推介开车不喝酒的“鲍勃”。如今,“鲍勃”已进入欧盟17个成员国。据新华社电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