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A22版:独家责任 上一版3  4下一版
中国现代人类起源于“许昌人”?
广告
      
返回主页 | 郑州晚报 | 版面导航 |      
下一篇4      【打印】  
中国现代人类起源于“许昌人”?
一个已发现几十年的史前遗址得以开采
此次出土的“许昌人”头骨化石断块 (资料图片)

核心提示:灵井泉水百年一遇倒流奇观,令干涸的水塘下惊现10万年前许昌古人类头骨以及3万多件石器和化石标本。随着头骨复原真面目临近,隐藏在许昌灵井这个史前遗址背后的,是一个震惊世界的结论。“这个头骨填补了人类进化历史上极重要的化石空白,极有可能成为推翻现代人类起源于非洲一说的论据。”许昌古人类研究所执行主任李占扬说。2009年8月7日,“河南许昌古人类研究中心”在郑州成立,预以最完备的学术力量对灵井遗址揭秘。明年国际古人类会议将选择在“许昌人”头骨化石的发现地许昌召开,届时,国内外权威的古人类研究学家和相关考古学家将就“许昌人”的现代人性质等进行论战。晚报记者 马静

泉水倒流

灵井镇位于河南许昌西北,距许昌约15公里。

一条灵井街贯穿灵井镇中心,村民围绕这条主干道建房而居。自从“人头骨”出土后,灵井这个地方比以往热闹了,人们的谈资更倾向人文历史。

2009年8月13日上午,在灵井街一家小饭店后面,村民翟东霞指着那井口约4米见方的井说:“这就是灵井,本镇因此而得名,现在快干了,水不能喝。”她记得小时候,灵井水冬暖夏凉、清甜可口,旱不涸、涝不溢。

村民何晓勇说,据说很久以前,这个井上盘有两条龙,还有一个水木(音)大仙。灵井和另外两口井——“李井”、“王井”,是并列灵井的“灵井三泉”,相当长一段时期,它们提供整个镇的吃水。

其甘之如饴的水源都来自灵井泉的泉水供养,源源不断。而在4年前,灵井泉泉水莫名消失了。2005年,“灵井三泉”遭遇百年一遇的倒流,湖泊见底,泉眼和水域赫然干枯。

考古学家马上进驻镇西侧干涸的坑塘内,随后出土了距今8万年~10万年旧石器时期古人类头骨化石,以及3万余件石器和化石标本。专家说,灵井的水不一样,对形成及保护化石有得天独厚的条件。灵井人唏嘘不已,水下有远古老祖宗遗骨,莫非这泉水流淌了整整10万年?

灵井遗址的考古领队、许昌古人类研究所执行主任李占扬说,此事由来已久,实属偶然中的必然。

1964年,中国科学院一个工作队驻灵井劳动。1965年春,该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科研人员周国兴在灵井泉眼边刨坑准备栽树,他挖出一块石英石,考古学家的敏锐令他放下了铁锹,“按常理,这种土质里不应有石英。”

在考古历史上,有个类似的例子,1921年,瑞典学者安特生在北京周口店龙骨山考察时,因碰到几块石英石碎片,引起注意,遂发现闻名于世的北京猿人遗址。于是,周国兴兴趣大发,和工作队在此采集1000多块石英片和不少动物化石。回京后撰写论文,刊发于《考古》杂志。从此,考古学家记住了这处史前遗址。但长期以来,因泉水缘故,埋藏遗物的地层被积水浸泡,尤其是夏季,加上雨水,这里是一片汪洋,灵井的环境根本无法进行考古挖掘,开采因此搁置了40年。

直到2005年4月,距遗址西南一座煤矿发生透水事故,灵井在内的几处泉水骤然断流,接着,泉水循泉眼迅速回流,地下水位下降,原生地层露出……

头骨出现 停工那天出土,不同于动物化石

对灵井考古发掘被许可的欣喜过后,领队李占扬望着满塘淤泥、烂草,发现这个坑塘常年积水,已变得支离破碎,各个时期的地层堆积杂乱无章,唯独枯泉东北角一片凸起的断崖有地层露出,土色泛黄,其下土质略有不同,考古队决定在这里挖第一条探沟。

2005年6月29日,第一块石英片出土,接着便成组出现。“有一层,全部是各种化石、石器,土质非常少,实在罕见。”考古志愿者轩辕淑菊女士回忆。这期间,不断有地下水细流涌出,汇集在探方中,给发掘带来困难。而几万年前的象、赤鹿、野猪、原始牛、披毛犀等动物化石相继出土,上层还出现了细石器、牙针、赭石染料和中国最早的立体雕刻鸟等。

其数量和质量令专家们欣喜不已,而他们等待的更重要的东西还未出现。

2009年8月14日午后,灵井遗址现场已停工,李占扬在遗址附近借住的农户家桌子上摆着灵井考古挖掘用品,手铲、刷子、牙刷、削过的竹筷等物。“牙刷一个月换几次,你注意,是带绒毛的这种,不会破坏东西。”这些工具将会被收入博物馆,与头骨一起参展。说到头骨的出土,他说,又是一个命运的巧合。

2007年12月,9号探方进入第11层后,土质变得松软,出土化石和石器突然增多,而当时灵井遗址发掘工作正在收尾,这种现象在预示什么?大家不想放弃,但停工日期即将来临。

12月17日,即将停工回填撤离的最后一天,刚一上工,队里有人说:“今天人头该出来了。”和往常一样,这句戏言已被他们反复说了很久。技工曹秀梅一再提示:“注意,和往常一样。”她的话音未落,民工李翠云盯着自己的竹签下,急促喊道:“有戏。”她挖出了些不同的东西。

经过曹秀梅的清理,化石的轮廓清晰可见:骨头呈淡黄色,表面光圆,最重要的是一侧边上清楚地显露出骨缝,不同于动物化石,她开始感到紧张……

两天后,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研究员刘武、野外化石发掘专家赵忠义和张双权博士从北京赶到许昌。

3天后,“许昌人”头骨化石装车起运。汽车进入北京后,沿着西三环向北行驶,与当年裴文中将第一个“北京人”头骨化石从百里外的周口店运往城里是同一条路线。

构成冲击

许昌遗骨出现将改写现代人类起源学说

该头骨化石包括一块完整的顶骨、额骨、枕骨、颞骨等断块共28块。目前,古人类头骨还在北京进行复原,这种复原,并不是复原其相貌,而是把支离破碎的骨头拼凑起来,复原后可成较完整的人类头骨化石。

现代人的起源有两种理论,一种 “单一地区起源说”,认为现代人是非洲南部早期智人侵入世界各地形成。另一种理论称“多地区起源说”,这种理论认为亚、非、欧各洲的现代人是由当地的早期智人以至猿人演化而来的。

现代人起源的两种观点长期对峙,以非洲起源取代说占据上风。因在“许昌人”发现以前,已知的最早的现代人化石出自南部非洲,被认为早于10万年前,而在亚洲和欧洲,没有发现时代如此早的现代人化石。专家推测“许昌人”的年代有可能在距今10万年~12.8万年这个范围。“许昌人”头骨化石的出现,无疑对非洲起源说构成冲击。

实现“突变”

身为旧石器时期的灵井石器上出现新石器早期的琢制技术

“如果研究出许昌人是现代人,并和我们以前已经发现的猿人和晚期智人链条衔接起来,可以证明‘多地区起源说’,至少,证明中国现代人是由本土的猿人或者智人繁衍的,而非移民。目前,头骨及动物化石已经透露了一些信息,大规模化的狩猎活动已经能够进行,‘许昌人’应该有了很实用的语言,没有语言能够组织这种活动吗?但在目前这只是一个假设。”中国科学院地球物理研究所周昆叔研究员与李占扬称,许昌人具有专业化狩猎能力,而这种能力是学术界认为的现代人类行为出现的一个重要标志。

专家通过对动物群化石的研究,认为灵井许昌人遗址的原始牛和普通马的死亡年龄以壮年为主,即当时“许昌人”的主要食物并不是食用拣来的动物尸体,而是捕猎获得,这是第一个关键因素。另一个关键因素取决于工具,专家认为,灵井人可能实现了“突变”从石器制作工艺上,“许昌人”使用的石器体现了非常进步的一面。“以灵井小尖状器为例,有些标本用直接打击法是无法完成的,其细小的痕迹同距今两万年以内的细石器类似,但身为旧石器时期的灵井石器上出现新石器早期才有的琢制技术,由此推断,现代人行为可能通过‘突变’产生。”

另外,骨器是灵井工具中的一类,制作和使用同石器类似,骨器的大量存在,可能预示着工具模式开始走向多元化,这也可以认为是“突变”的结果,随着对许昌古人类头骨的研究推进,解开这个谜团指日可待。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