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C05版:郑州故事 上一版3  4下一版
风雨真情“钻石婚”
广告
      
返回主页 | 郑州晚报 | 版面导航 |      
下一篇4      【打印】  
风雨真情“钻石婚”

采访对象

师延龄,81岁,退休教师

侯翠芝,81岁,退休教师

从小结下一世情缘

我们面前的这对老人年龄相同,今年都已81岁高龄,他们于1949年——新中国诞生的那一年喜结连理。有趣的是,他们从孩童时代就已“结缘”——按旧时的习俗,早早地由父母包办订了婚,随后一起求学工作,如影随形。60年来,两位老人相互理解、互敬互爱、感情笃深,令周围的朋友与邻居非常羡慕。他们没有海誓山盟,也没有浪漫的爱情故事,但是他们却做到了终生相守,不离不弃,在平凡的生活中一同度过每一天。

虽已是耄耋之年,但师延龄老人依旧幽默风趣、精神矍铄、思维敏捷,对年代久远的事情仍然记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老伴侯翠芝在旁边也时不时补充着一些细节。两位老人在回忆中,重温那难忘的过去。

尽管经历了旧式的婚姻习俗,但谁也没想到就是这门父母包办的亲事,却让这两人从此幸福甜蜜地走到了一起,更是从此结下了半个多世纪的婚姻亲情。

师延龄是河南通许人,小时候和侯翠芝在同一所小学上学。说来也巧,两人的父亲都是教师,而且还是好友。于是在1940年师延龄刚刚12岁的时候,家里大人就商量着为还是年少无知的他定下了一门亲事,父亲为他选择的对象就是后来和他相依为伴60载的侯翠芝老人。

侯翠芝和师延龄同岁,住在距师延龄家八里地的另一个小村子。那时,两人同在一所学校上学,但有意思的人,为免遭同学取笑,他们平时小心翼翼甚至不敢有言语交流。学校集合站队时,两人是前后排,但当年还是小姑娘的侯翠芝很害羞,甚至也不敢往后看;上学放学也不敢一起走……就是这样,两人虽然经常见面,但关系并不亲密。“我们是先结婚,后建立感情。”师延龄老人笑着说。事实上,他们的婚姻正是建立在日后相互尊敬、相互体贴的基础之上的。在那样的岁月里,没有甜言蜜语,没有海誓山盟,有的只是将心相互紧紧地贴在一起,把自己交付给对方,共同营造出了他们温馨的岁月。

一路相伴琴瑟和鸣

1949年正月十二,正在求学中的师延龄和侯翠芝举行了简单的婚礼。

那时,师延龄与侯翠芝分别在开封师范与开封艺术学校上学,但机缘巧合,师延龄不久后加入了抗美援朝宣传队,随即也转入了开封艺术学校专修班,命运安排两人又成了校友,而且一个学美术、一个学音乐,可谓是志趣相投。1952年,侯翠芝从艺术学校毕业,分配到郑州工作。1954年在工作了两年后,师延龄被保送到了江西师范大学,毕业后留在了九江师范任教。就这样,二人不得不分居两地,一直到1960年,师延龄才被调回郑州。丈夫在外工作的那段岁月里,家里里里外外,大大小小的事情自然都落在了侯翠芝一个人的肩上,可侯翠芝却没有半点怨言。

师老是这样评价老伴的:她性格好,办事细心,而且极有耐心,从不发脾气。不管他在不在家,再苦再累,从来没有怨言。好日子,穷日子,照样开开心心地过。

“这个很难得。现在的年轻人,一旦有点磕磕绊绊,就要吵架,就要闹离婚。”师老说,自己和老伴从不吵架。“意见有分歧是肯定有的,凡事可以商量解决, 脸红脖子粗争吵之类的事情绝对没有过。”他说,吵架,发脾气,那是最笨的解决问题的方式。夫妻之间遇事总是先商量,互相谦让,不着急,有耐心,事情自然就解决了。

幸福晚年相互扶持

幸福的晚年,离不开夫妻之间的相依相伴。

步入晚年,身体大不如从前。前段时间,侯翠芝老人得了疱疹住了院,师老觉得孩子们工作都忙,他劝走了孩子们,由自己来照顾老伴儿。师老身体不错,一日三餐都是亲自出马,放弃了自己所有的娱乐活动,无微不至细心关照病床上的老伴。看着这一对感情笃深的老夫妻,羡煞了同病房的病友。

两位老人可谓是多才多艺,爱好广泛,而且桃李满天下。师老在音乐上算得上样样精通,而且也爱好书法、绘画。现在的他每天早上5点就起来练字,书法功夫与日俱深。老伴侯翠芝美术专业出身,自然酷爱书法,所以老两口经常一起研究书法、绘画,生活过得有滋有味。

现如今郑州的发展日新月异,两位老人见证着城市的一步步变化。坐坐快速公交,到郑东新区去看看,有各种书画展览了也经常去参观。生活好了,儿女孝顺,家庭和睦,两位老人对自己的生活格外满足。

两位老人现在有4个孙子、孙女,其中3个都是搞教育的,由此算来,一大家子4辈人中都有老师,真可谓是“教师之家”了。也许是受家庭的影响,家里的孩子们也都格外孝顺明白事理。“现在部分家庭不能和和美美,就是不懂得满足,不懂得家人要互相体谅,要知道平平淡淡才是真。”道理很朴实,也很简单,可要一直坚持60年却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执子之手,与子偕老。两位老人就这样在平淡的日子里收获着婚姻的幸福。也许,这就是这对“钻石婚”老人拥有的幸福秘诀吧!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