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彦玲(杭州)
日前,国家发改委就“十一五”规划《纲要》实施中期情况的相关问题答复全国人大常委会。发改委表示,我国的社会保障体系仍不完善,社会保障发展仍不平衡,将着力解决衔接。(8月26日人民网)
当前的所有社保制度,并未见得有多少弊病,存在的最大问题是落到实处的问题。而这,恰是需要迫切解决的。
从武昌90岁太婆为了养活72岁的瘫痪养女在外摆地摊赚钱的报道中(8月26日《武汉晚报》),我们了解到,因为是农村人,既没有养老金,又没有退休金,就不能享受“国民待遇”。在这个例子中,社保的公益性被大大地打了折扣。
常理下,社保最求覆盖面,这是目的之一。但是在践行中,追求的目的变成了手段,让社保运行体系就有气无力了。据8月25日《潇湘晨报》报道,网友爆料“最牛养老金”称,海南文昌市东阁镇侠夫玉山村的余亚英老人,1998年7月参加了农村社会养老保险,按照规定从2007年9月开始领取养老金,月标准人民币3元。
这些事例提醒我们,有必要反思一下当前的社保措施是否得当?
发改委一直在不停地填补社保制度的漏洞,但是社保真正需要衔接的是制度上和实践上的一致性。由于当前在技术细节上难以完美,有必要在技术上降低一下要求,转变成一种粗放式的社保手段。粗放式社保,可以在技术上照顾到各个层面,尤其是弱势和急需者,也符合当前的社会实际情况。随着社会经济的各方面的发展,再由粗放到集约式的社保挺进,如此在实践的路径上就会让社保梦减少很多不必要的阻力。
按理讲,社保的实施和配套制度应当是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然而,疲软的践行能力,让社保自身陷入了一个制度上不断地自我打补丁的矛盾的境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