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A10版:精彩十年 上一版3  4下一版
从老“三高”到新“三高”
大事小事
郑州移动是通信发展史的一个缩影
分家在7月
移动来了
      
返回主页 | 郑州晚报 | 版面导航 |      
3上一篇  下一篇4      【打印】  
分家在7月

分家在7月

今天回头看当时的通信行业大重组,可以为当时决策者和执行者的胆略和见识所折服,而在当时,这种重组则充满了波折。

1999年7月,郑州移动开始筹建,第一件事就是确定人员。

“当时分家的时候没人愿意来移动。”贾大春,现任郑州移动公司总经理,回忆起移动成立之前的分家过程,他不禁感慨。

贾大春说,当时很多人不愿意来移动是可以理解的。首先,电信局的薪水已经在社会单位里达到一个比较高的水平,而分出去的移动是否能靠移动电话盈利,谁都不知道。其次,完全市场化的移动公司能不能在当时习惯里铁饭碗的人看来,完全是一个捧着泥饭碗的试验品。再次,相比沿海等发达省份,1999年的郑州移动通信的发展水平较为落后,当时全河南省的运营收入在全国排第13位,而郑州的运营收入也并不高,人们对移动公司能走多远并没有太多的把握。

放弃铁饭碗甚至金饭碗,选择看似泥饭碗的移动,对于当时的许多电信职工来说,都是一个艰难的抉择。

“当时定的是10%的人员到移动,实际上几乎每个人都是我们这些公司领导一个个谈来的。”贾大春说,由于很多人都想留在稳定的电信局,移动在一开始的时候竟然无法组齐工作班子。

最后省电信局下文件,规定“一家两口在电信的,必须有一个人去移动;五口人在电信局的,必须给移动两个人。”而此时,主持人员分流工作的贾大春最头疼的就是老职工带着自己同样在电信局工作的子女上门求情,“都是快退休的老职工了,说什么也不让孩子离开电信,最后干脆要求自己去移动,顶替孩子的名额。”言语间颇有几分慷慨之气。“即便是移动开始工作的半年里,还是有很多人找领导又调回电信了。”

相比其他人的犹豫,贾大春从一开始就打定了去移动的念头,“我在学校的时候学的是移动,感觉专业对口,虽然也并不愿意离开电信局,但还是选择了更适合自己专业的地方。”正是这样的选择,让他成为了郑州移动的总经理。

9年后的今天,贾大春并不后悔自己当初的选择,他说,自己20多年的工作经验得出的最大结论就是,不管什么行业,只要能够有超前的发展眼光,就一定能走出属于自己的路。

3上一篇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