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A15版:与新中国同岁 上一版3  4下一版
我答:以后吃馍,别掺那么多野菜
广告
广告
      
返回主页 | 郑州晚报 | 版面导航 |      
下一篇4      【打印】  
小时候,妈妈问我最大的愿望是什么
我答:以后吃馍,别掺那么多野菜
▲与新中国同岁的李麓帧珍藏的当年父亲任校长时师生同乐的老照片。
与新中国同岁的李麓帧讲述自己亲历的60年巨变。

2009年8月29日,在郑州福华街办事处,李麓帧正聚精会神地整理材料。看到记者进来,李麓帧站起来一把握住记者的手,高兴地说:“年初相见一次,等这次见面就到了秋天。”爽朗的声音,神采奕奕的面孔,让记者怎么也看不出他已是60岁的老人。

晚报记者 董占卿 实习生 张玉杰 袁野/文 晚报记者 张翼飞/图

新中国成立初期,妈妈是儿子的学生

“我比新中国小10多天。”李麓帧兴奋地说,他于1949年10月17日出生在郑州明远路(现在二马路西边)一户人家,两三岁时随家人搬到管城街的四合院,一家九口人租住在30多平方米的房子内,在那里,李麓帧度过了自己的童年、少年。小时候,正好赶上国家加大扫文盲力度,开办夜校,李麓帧的父亲是一名教师,白天在学校上课,晚上又被教育部门安排到夜校教课。无奈,教妈妈识字的任务就全权交给了李麓帧。李麓帧说,那段时间,每天晚上,他就像个老师一样,一笔一画地教妈妈识字,而妈妈有了他这个老师后,学习识字的劲头更大了,进步也很快,这也是他童年最快乐的事。

以前的学校也就20多个学生,五六个老师

新中国成立后,李麓帧的父亲成了管城区教育系统的一位名人。李麓帧说,1965年,父亲在教育局的支持下,利用三间草房办了一所学校,当时叫营门街小学,即现在的回民三小;之后又开办了两所小学。那时,学校也就有20多个学生,五六个老师,规模很小。当时为了响应号召“扫除文盲”,创建了好多小学,只要有郑州户口的孩子基本都能上学,而且学费很低。

改革开放以后,教育事业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国家更加重视对下一代的培养。李麓帧说,现在,很多家庭在对孩子的培养上都下了大本钱,譬如上名校、报各种补习班等,目的就是希望孩子今后能考上一所好大学,能有一个好前途。

以前没啥像样的衣服,见对象还得借裤子和鞋

李麓帧抽了一根烟说,小时候,妈妈问他最大的愿望是什么,他回答说:“咱家以后吃馍时,别掺那么多野菜。”找对象那会儿,仅有的好衣服就是厂里发的一件小背心,妈妈把几个白口罩拆开,缝制了一件衬衫,又借了一条像样的裤子和一双解放牌鞋(前面还带有补丁),就这样去与对象见面了。现在,物质多丰富,要什么有什么,想买什么就有什么,不会再为找对象时没衣服和鞋子发愁了。而且现在婚纱影楼店遍地开花,还有艺术照等各种高科技照相技术,这在当时是想都不敢想的。

如今九年制义务教育变为免费,这是国家富强的结果

新中国成立初期,从1966年到1977年,教育事业一直处于停滞阶段,直至国家恢复高考,教育事业才有了发展。

1986年,国家颁布和实施了《义务教育法》,决定实施九年制义务教育,让孩子们都能学到知识;经历了23年,国家从去年开始,在全国范围内全面免除城市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学杂费,九年制义务教育走向免费,郑州市只要有户口的儿童基本都能免费上学了。“这是社会的进步,是国家强盛、富强的结果。”李麓帧老人感叹道,“这是翻天覆地的变化,今后还会越变越好。”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