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C01版:悦读周刊 上一版3  4下一版
蔡澜:我的正业是“享受人生”
      
返回主页 | 郑州晚报 | 版面导航 |      
     【打印】  
蔡澜:我的正业是“享受人生”

今年六十有八的蔡澜,他的专业是教人快乐。他介绍的吃喝玩乐当然是最奢华,他的文字其实更教人逍遥快活。多少人羡慕他的渊博才情,更多人倾慕他的肆无忌惮,连金庸先生亦经常自叹,他利用文字技术制造了令狐冲,自己却因为性情拘谨没有做到,人世间真正做到笑傲江湖的,只有蔡澜!

以兴趣为工作的生活是一生的追求

放弃电影,蔡澜曾说,是因为老搭档何冠昌的辞世,还有泛滥成灾的盗版。白纸一张,随意发挥的写作,倒成为他的每日工作。现在,每天一篇700字的专栏,每星期两三篇的约稿,占据了他的头脑。他喜看书,连怎么做酱油的书都看。年少时的蔡澜看了大量的《水浒传》《三国演义》《战争与和平》等古典小说和世界名著,现在反而喜欢阅读轻松的东西。唯一不变的是对明朝小品文的热爱。

“我受明朝小品文的影响很深, 一点多余的字都没有。”蔡澜写作的严谨有些出人意料。沿袭父亲的习惯,修改3次,“写完之后,看一遍,改一次;第二天早上再改一次,就比较冷静;第三次,寄到报社去,排好之后送回来再改。”

和蔡澜聊天是件愉快的事,他吐着烟圈,妙语连珠,笑声不断。他精通书法,却从不认为自己是书法家,若有人请他写字,1万块1个。但他又会一时兴起,自愿帮街上的菜贩写招牌,分文不取。他学画画,称只要懂得画家对于色彩的运用即可。他会多种语言,英语、日语不必说,还有韩语、泰语、马来语、西班牙语,自嘲都是“点菜语”。

当然,现代科技他也很熟悉。“你问我最新的技术,我都知道。”他说学过各种各样的电脑输入法,但发现最方便的,仍然是“秘书输入法”,“我手写,秘书帮我输入,哈哈!”

做这么多事,哪来那么多时间?蔡澜认认真真地回答,没有人规定一天一定要睡8个小时,我每天睡6个小时,一个月就可以多出两天时间,很好用。虽已年过花甲,他却说,还是要争取,要赚钱,要学习。

蔡澜的才艺是多面的,每一项都做得有声有色,他却笑着说,做什么都是副业,正业是“享受人生”,人生的意义就在于吃吃喝喝。他很认真地告诉记者,以兴趣为工作的生活,是他一生的追求。

守诺所以不承诺

蔡澜自命风流,却从来没有周刊拍摄过他跟女性的亲密照片。“哪有人理会我这个色男人呀,编辑看到我的照片都知道没价值了。我从来没有自称正人君子,也不顾那些天天在变的道德观念。你看我的书就知道了。”因此我们见到电视上的蔡澜,永远一派玩世不恭的样子。

但对于蔡澜来说,有几条原则他守得很紧:孝顺父母、守时、对朋友好。蔡澜说,做人能够坚持三个原则其实是相当辛苦,他得到的回报是交得无数男女知心好友。倪匡说,蔡澜是他熟悉的人之中,唯一一个从来没有在背后听到有人说他坏话的人。

“要遵守诺言,首先记住不要随便应承别人。尤其是感情上,你没承诺跟她一生一世,人家便不会怪你。”话题扯到女人身上,一世风流的蔡澜,嘴角总是挂着微笑。“我的绘画老师丁雄泉先生,隔壁住着一只很漂亮的猫,却经常跑来他家里去。于是丁老师会拿来火腿和各种美食喂它,又让猫咪睡在自己的画上晒太阳。就是如此,猫咪乐得舒服,天天去了又返,丁老师也爱它惜它,却不需养它拥有它。”就是这样,大家可各自做喜欢的事,当中又不存在半点承诺。

今日的蔡澜,每天在报纸上爬格,为杂志写专栏,还亲自带团周游列国,主持电视节目,打理茶叶、食店、精品店、杂货店等多门生意……他把自己一个专栏命名为“未能食素”,目的是表示自己还有很多未实现的欲望。 本报综合报道

努力赚钱

买最好的、吃最好的

很多年之前,蔡澜有过这样一个教训:为了省钱,他吃了一块较便宜但难吃的鹅肝,之后那差劲感觉缠绕着他的味蕾挥之不去。打后十多年都没再碰这食物,直至一次吃到一块极品……“噢!我后悔为何当初不多花点钱,吃最好的呢?就是这样,我白白浪费了十多年没鹅肝的生命。”于是在年纪还轻时,蔡澜已有一种追求完美的心态,于是叫自己努力赚钱,务求买最好的、吃最好的。

正当市面充斥着教人赚钱的股票分析员时,蔡澜却反其道而行,成为专教人享受教人消费的花钱大王。“没错,我爱花钱,爱享受,甚至我花钱本事远远超乎赚钱能力,但你要知道,我今天拥有的,没半点是靠地产或者投机忽然得到的横财,全部是由年轻到现在的不断付出,以劳力一分一毫赚回来。所以,我现在花钱花得特别过瘾。就等于,你没经过六天辛勤的工作,便感觉不到星期日的好。”

蔡澜去法国只会入住巴黎的乔治五世酒店,然后再特意乘车到碧丽歌吃鹅肝和松露菌。“我不是搞生意的好材料,但我看到一般旅行团都只会带人看风景购物,好像没有人重视每餐吃什么住什么,但明明这才是重要的享受,为何没有旅行团组织?于是我便去做,而且赚到钱,证明我的想法没错。”蔡澜带队旅行,保证全程吃好住好,八天法国团索价九万大元,一样引来无数粉丝交费追捧。“蔡澜!在今天总算是个可以信任的品牌吧!”

不做导演,做制片

只因太爱电影

1941年出生于新加坡,1963年定居香港,从事电影监制40年,蔡澜是香港电影界的重量级人物。他曾是嘉禾电影公司的副总裁,一系列的成龙电影都曾打有“蔡澜监制”的标记。问他可有什么满意的电影,“没有!”回答干脆决绝。他说,在献身电影20年后,终于明白不可以做自己喜欢的电影,那种带着清新气息的电影,就如他的文章,有明人小品文的韵味。不过至今他仍爱看电影,尤喜法国电影。

忆起早年在日本的学习经历,仍兴趣盎然,“十几岁时,我很想去法国学画画,但妈妈不肯,我太喜欢喝酒了,她怕我变成酒鬼。那就去日本学电影,那个时候的日本是电影的黄金时代。妈妈说,可以,日本也有白饭吃。但她不知道,日本也有酒喝,清酒,我还是变成了酒鬼。”

因为太喜欢电影,宁可不做导演,选择制片,可以同时拍五六部戏,用蔡澜的话说,制片的工作就是“校长兼敲钟”:制片是由一个主意的孕育,将它构思成简单的故事,请编剧写成分场大纲,再发展至完整的剧本。同时,制片接洽适合此戏的导演、演员和其他工作人员,计算出详细的预算。拍摄期间,任何难题都要制片解决。还有配音、拷贝,做海报也要参加意见,一直到安排发行,卖外国版权,片子在戏院上映,无一不亲力亲为。

我所认识的蔡澜 陈子善

蔡澜先生是文章妙手,也是性情中人。说他是文章妙手而不说是高手,是因为他的文章天南海北,三教九流,吃喝玩乐,什么都写,什么都写得鲜活生动,妙不可言,令人称奇,也令人莞尔。虽然都是大白话,却很耐读。说他是性情中人,则是因为他不假道学,不假斯文,对异性懂得欣赏,也懂得尊重,虽然他拍电影,喜写字,擅篆刻,绝对是风流倜傥,但他常在河边走,就是不湿脚,确实不简单。

蔡澜的书真多,“玩物丧志”、“草草不工”、“附庸风雅”、“放浪形骸”,甚至是“荤笑话老头”,都可以拿来做书名。笔者已经收藏了四十余种,但这还是四年前的统计,现在大概突破六七十种了。说他著作等身,绝非过誉。执香港文学出版牛耳的香港天地图书公司有三大“台柱”,亦舒、李碧华之外,就是蔡澜了。

说起笔者与蔡澜的交往,其实并不多,仅数面之缘,而且都在香港,来去匆匆。倒是蔡澜近年常来上海,而且还在上海“发展”。作为“美食家”,他的饮食散文又是一绝,所以来申城与人合作了一家“粗菜馆”,也在情理之中。每次给蔡澜打电话,不是人在新加坡,就是在台北,还有一次远在悉尼,更多的是带领香港饕餮之徒旅行团去日本和韩国,满世界到处飞。

当然,他也会忙中偷闲与“金大侠”“论剑”。蔡澜与“金大侠”是数十年的老朋友了,友情甚笃,难怪金庸在序文中称除了妻子,“蔡澜兄是我一生中结伴同游、行过最长旅途的人”,“蔡澜是一个真正潇洒的人,率直潇洒而能以轻松活泼的心态对待人生”。

那次应蔡澜之约,在香港中环历史悠久的陆羽茶室饮早茶,品尝精美的广式点心之余,笔者提出能否编选他的散文小品在大陆出版,蔡澜快人快语,朗声答曰“有钱大家赚”,你放手去做就是。如此信任,倒有点出人意料。没想到好事多磨,一拖数年,实在有点对不住他。好在进入2005年,他的《蔡澜小品新选》终于可以问世了。

再次与蔡澜见面的地点,移到了他在香港尖沙咀的办公室里。这是一间充满书卷气又不失浓郁现代气息的办公室。笔者注意到办公室房门背后墙上竟悬挂着一幅“采花大盗”丁雄泉的大裸女图,风格奇特,引人眼球。丁雄泉的画名在海外十分响亮,欧美许多美术馆、博物馆都收藏他的画,而在内地却默默无闻。

也就在这次神侃中,蔡澜透露了一件“秘密”。某年蔡澜与“金大侠”一起去台北赴“红楼宴”,没想到某名人见到蔡澜,连说“久仰久仰”。蔡澜正色道:“你怎么可能知道我?说什么久仰久仰!”他坦言很不喜欢某名人的虚伪,以自己能当面给其一个难堪而得意。

这就是蔡澜,这就是可爱的被香港电影巨星成龙(蔡澜做过多部成龙电影的制片人)称为“每个人的朋友”却又绝不愿做虚情假意之徒的朋友的蔡澜。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