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A51版:60年·60事·60人评选 上一版3  4下一版
“感动中原——60年·60事·60人”候选人物
      
返回主页 | 郑州晚报 | 版面导航 |      
     【打印】  
“感动中原——60年·60事·60人”候选人物
(按姓氏拼音字母排序)

091.安金槐 (1921~2001),男,河南登封人,研究员,生前系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名誉所长,著名考古学家。1953年开始主持郑州商代遗址的发掘工作,发掘了郑州二里岗遗址,次年发现商代铸铜和制陶遗址。1954年在其编写的《郑州二里岗》考古发掘报告中,提出“郑州隞都说”。1960年写出论文《郑州商代瓷器的几个问题》。1961年发表论文《试论郑州商代城址——隞都》。先后主持巩县铁生沟遗址、巩县石窟寺、密县打虎亭汉墓、南阳杨官寺汉代画像石墓、新郑郑韩故城遗址、法海寺石塔和后士郭三号汉画像石墓、洛阳隋唐含嘉仓遗址、登封王城岗龙山文化中晚期城址和告成镇东周阳城遗址等的考古调查和发掘。主编和参与主编的专著或考古报告有《登封王城岗遗址的发掘》、《登封王城岗与阳城》、《中国陶瓷史》、《巩县石窟寺》、《密县打虎亭汉墓》、《郑州商代城遗址》等10余种,发表《试论郑州商代城址——隞都》、《谈谈郑州商代瓷器的几个问题》等各类论文、简报130余篇。他一生从事考古研究,在20世纪50年代对郑州商城遗址的发掘和郑州商城说的提出,开创了商代城市研究的先河。他是第六届、第七届全国政协委员,河南省科学技术史学会理事长,中国考古学会常务理事,中国古陶瓷研究会副会长,中国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办公室“八五”期间考古学科规划小组评审成员。

092.巴振东 男,1956年出生,河南郸城人,中共党员,现任郑州市公共交通总公司党委书记、总经理,注册高级咨询师,高级工商管理师,河南省人大代表。自1999年巴振东任郑州市公交总公司总经理以来,在市委、市政府及市主管委局的正确领导下,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全局,秉承“服务为本、乘客至上、市民满意、政府放心”的企业理念,坚持发展、创造满意,与时俱进、锐意创新,带领广大干部职工以“三项制度改革”为突破口,调整用工结构、工资结构,调整管理机制,转换经营机制,实现企业运行机制的再造;以建立现代化企业制度为目标,多渠道融资,逐步进行产权改革,实现企业产权多元化;加强企业文化建设,树立“立道致远,行公为民”的企业理念,创公交品牌、精品服务,让“市民满意、政府放心”的三大工作思路,通过几年的快速发展,郑州公交显现出勃勃生机,企业实力和综合素质得到增强和提高。巴振东个人曾荣获河南省劳动模范、河南省市政公用行业先进个人荣誉称号。

093.白凤祥 男,1955年出生,回族,河南开封人,中共党员,郑州市服务公司修脚师。1976年到郑州市服务公司友爱路浴池工作,从师金尚义学习修脚。1980年在郑州市商业战线技术比武中获修脚第一名。1985年被授予一级修脚师。他热爱本职工作,每年修脚、手3000余人次,经常为到家的患者义务修脚。被他治好脚病的患者不计其数,赢得了群众的尊敬和赞誉。他于1983年10月当选全国工会第十次代表大会代表;1987年被授予全国“五一”劳动奖章;1988年当选为第七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1989年获全国劳动模范称号。

094.常香玉 (1923~2004),原名张妙玲,女,河南巩义人,中共党员,著名豫剧表演艺术大师,豫剧五大名旦之一,豫剧“常派”创始人。自幼学艺,13岁即以演出新改编剧《西厢》而闻名。1951年,为支援抗美援朝,她率领剧社在西北、中南等地区义演,以演出全部收入捐献“香玉剧社号”战斗机一架,体现出高度的爱国情怀,被誉为“爱国艺人”。 在70余年的艺术生涯中,视豫剧艺术为生命,“戏比天大”是其一生的座右铭。她博采众长,吸收京剧、评剧、秦腔、河南曲剧以及坠子、大鼓等艺术之长,丰富自己的唱腔和表演;她刻意创新,开豫剧唱腔改革之先河,把风格不同的豫剧唱腔——豫东调、祥符调、沙河调等融会于豫西调中,创立了独具风格的“常派”艺术。她先后演出剧目100多部,其代表剧目传统戏《花木兰》、《拷红》、《大祭桩》、《白蛇传》、《断桥》、《破洪州》、《五世请缨》和现代戏《红灯记》、《人欢马叫》、《杜鹃山》等久演不衰。生前曾任河南豫剧院院长、河南戏剧学校校长、河南省文联副主席、河南省戏剧家协会主席、中国戏剧家协会副主席。是第一、二、三、五、六、七届全国人大代表。2004年7月,国务院追授她“人民艺术家”荣誉称号。

095.陈梅月 女,1947年出生,祖籍浙江湖州,现定居郑州市,系孙中山先生亲密战友陈其美的曾外孙女、国民党元老陈果夫的外孙女。是中国民间工艺美术大师,中国民间艺术家协会会员,河南省民间艺术家协会会员。她8岁学戏,12岁走红,艺名“十二红”。曾以豫剧《十三妹盗刀》轰动京城,受到周恩来、刘少奇等国家领导人的接见。1979年,陈梅月因健康原因告别舞台,遂潜心于书画创作,练就双手作画的绝活儿,研制发明了纸塑戏曲脸谱画,被誉为中华纸塑吸取脸谱第一人。陈梅月热心慈善事业,先后供养过两位孤寡老人和23个孩子,这些孤儿如今已全部读完大学,其中有4人获得硕士学位、7人获得博士学位。1995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和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授予她“民间工艺美术家”称号。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