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C04版:城市故事 上一版3  4下一版
学着“不持有” 为生活减负
广告
      
返回主页 | 郑州晚报 | 版面导航 |      
下一篇4      【打印】  
学着“不持有” 为生活减负

“不持有”是相对的

一位朋友听到“不持有”的概念时,第一反应是这个“不持有”压根就不是“不持有”,如果真的“不持有”的话,那就应该“住天桥、睡马路、交通全部靠走路,然后把挣来的钱都捐出去;不能存钱,存钱便是持有者,而且不拉动内需”。

显然这代表了一部分人对“不持有”这一概念的第一反应,事实上不论是中野孝次提出的“清贫思想”,还是金子由纪子提出的“不持有的生活之道”,都不是不顾现实的。他们所强调的都不是“一贫如洗”状态下的“清贫”或“不持有”,像孔夫子说颜回那种“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的状况并不是他们推崇的。

“不持有”并非省吃俭用或者搞到家徒四壁的节约生活,而是不持有“非必要物品”的生活态度。超过自己管理能力的物品就应该“不持有”,不留恋的物品也应该“不持有”,无法回归自然或转让给其他人的物品还应该“不持有”,和自己的生活风格不符的物品也应该“不持有”,提倡用“少量物品过悠闲生活,并从中获得快乐”的生活态度,主张把一些我们不是很想要的东西舍弃,把时间或空间留给更重要的人、事、物。

讨论“不持有”这个命题,必定要在物质极大丰富、具备一定的经济基础和消费实力并且物欲开始膨胀的条件下才能进行。“不持有”不是真的、完全、绝对的“不持有”,而是一种态度,一种思想,它的目的在于“缩减”,而不是完全摒弃。“贫穷亦美”不是“赤条条来去无牵挂”的写照。比如说,当你买了一套房子解决了自己的居住问题之后,你还有能力买第二套、第三套,你可能控制欲望没再继续买下去,这在一定程度上就是欲望的缩减。再比如说,不买车的人可能会这么考虑:车是代步工具,但同时也是废气的主要来源,那么,出于环保或节约能源的考虑而不买车,这也是一种“不持有”的表现形态。

“不持有”的形态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它可能是一个暂时的、阶段性的思维定式,也有可能随着环境的改变而发生变化。比方说,本来你是不打算再买房子了,可一想到只有现金积蓄生活似乎缺乏稳定感,万一以后有个病啊灾的,估计扛不住,也有可能改变主意。

“不持有”这个概念,看上去很美,事实上“持有”还是“不持有”是见仁见智的,我们并不是在大肆宣扬“不持有”的生活之道就一定值得标榜。人生苦短,该享受的还是要享受。但毋庸置疑的是,不过度持有绝对是一种健康积极的生活态度。

“不持有”的不光是物质还有心理

“很累”已经成为越来越多都市人的标签。生,容易;活,容易;生活,不容易。这是活得很累的都市人的感慨。

人来到世界上面临的首要问题就是生存。要生存,就必然遇到竞争;有竞争,就必然有压力。所以,只要你选择活着,就注定要承受生存所带来的各种各样的压力,如升学就业、养家糊口、购置家业等。心理上的“不持有”,能让我们以乐观豁达的心态面对压力。

生活犹如一棵葡萄藤,只有修剪掉多余的叶子,才能结出更香甜的果实。严峻的社会现实,让我们从“人之初,性本善”的纯真年华,变得挖空心思,钩心斗角,追名逐利……我们捡起大大小小的包袱,在生命之舟不能负荷的时候,毅然决然地丢弃了我们原有的品性。

自觉为生活减负,收拾心情,重新上路,轻松的旅程将伴随着愉快的收获与你一起度过人生的每一段岁月!不管昨天发生了什么,不管昨天的自己有多难堪,多无奈,多苦涩,都过去了,不会再来,也无法更改。就让昨天把所有的苦、所有的累、所有的痛远远地带走吧,而今天则要收拾心情,轻松上路。有的人每天朝气蓬勃,充满了青春活力,生活得有滋有味儿;有的人则整天无精打采,干啥都提不起精神来,感到生活枯燥乏味,不堪重负。究其原因,除了与每个人的生活境遇有关外,关键是看个人的生活态度。有一个人背个筐登山,起初筐里什么也没有,他十分轻松快乐,欣赏着山上的美景。后来他发现山上有许多美丽的石子,于是他装些石子,背着上路了。可他还不知满足,一路上看到什么好东西都想据为己有,筐越装越满,他还不停止,最后累死在山上。

生命不堪承受过多压力,让轻风吹醒我们的大脑,让明月照亮我们的心灵,让我们为生活减负。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