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C05版:寻找“钻石婚” 上一版3  4下一版
广告
      
返回主页 | 郑州晚报 | 版面导航 |      
下一篇4      【打印】  
无标题

平淡中的幸福

今天,我们将镜头聚焦在了一对普通而平凡的老人身上,说其普通是因为他们是来自于我们身边的普通人,但难得的是,这两位老人特殊的经历,见证了祖国60年的沧桑巨变。曲福顺和闫秀英老人一起度过了60年的婚姻生活,如今安享晚年的两位老人依旧心念着祖国。讲起过往的一切,仿佛发生在昨日,是那样的清晰和真实——

晚报记者 崔迎

实习生 张何艳/文

晚报记者 张翼飞/图

他,曾是一名出生入死的老兵

曲福顺老人是在新中国成立的前一年,即1948年就参军入伍的老兵,那年他才只有15岁。

结婚的第二天,曲福顺就随同400万中国人民解放军一起南下,参加了著名的渡江战役。之后,他又随同剿匪大军在武汉会合,步行7个月到达四川剿匪。四川解放后,他又参加了成渝铁路的建设,这条铁路被称为新中国的首条铁路,而曲福顺老人就是建设大军中的光荣一员。

今天,曲福顺老人在谈及这些往事的时候,始终淡定自若,而当老人讲到他参加抗美援朝的经历时,眼泪却无法抑制,老人是眼含热泪为我们讲述起那段经历。

当时老人被编入中国人民志愿军第十五军二十九师八十六团,成为一名通信兵。1951年1月份,老人随同士气高昂的抗美援朝志愿军北上。一开始,老人主要做通信联络工作,后因为战事需要被编入高射机枪连。在曲福顺所在的连队,每个战士都要身背一周所需的口粮,面袋里装的是炒面,在朝鲜战场,天寒地冻,条件艰苦,连吃水都很困难,所以战士们就常常就着雪吃炒面。就这,大家就已经相当知足了,而有些连队却没有这么好的条件,一些连队的战士常常要把一周的口粮分作几周的口粮来吃。

战争异常激烈与残酷,老人仍清楚地记得,当时美军的炮火异常凶猛,一阵炮火,眨眼的工夫就将一个四五百米高的山头削平。那次著名的上甘岭战役中,他曾经待过的二营有七八百名战士,可到战役结束却只剩下了23人。战场上,曲福顺几次与炸弹擦肩而过,有一次炸弹就在脚边爆炸,还有一次美国飞机投下的一枚炸弹险些炸破脑袋。但就是这样,曲福顺和他的战友们视死如归,英勇作战,曾打落三架美机。曲福顺老人感叹着自己竟能活着回来,还能见到妻儿以及亲友,在当年这一切都是那般难以想象……

她,老兵身边的“贤内助”

曲福顺在结婚的第二天,就告别了刚刚嫁过门的闫秀英,一别便是3年多。

至于当年结婚这样的人生大事,对他们而言也像是一场闪电战。虽然两位老人早在13岁时就定了亲,但到了1948年时情况发生了变化,婚期不得不仓促提前。当时的情况非常特殊,曲福顺和同村的几个青壮年应征入伍,双方家庭都希望在曲福顺参战之前,先把二人的婚事办了,以了却这桩人生大事。于是,1948年12月份,就在曲福顺回家探亲的三天假期里,亲友们就匆匆为他们置办了婚事。

闫秀英老人回忆说,当时只有15岁的她对这门亲事茫然无措。双方都是贫苦人家,没有什么像样的嫁妆行头,在乡亲们的张罗下,村子里组织起妇女,为二人紧急赶制了“新衣”。婚事在仓促中结束。结婚的第二天,曲福顺就离家集训,接着和刘邓大军参加了渡江战役,随后去四川剿匪,参加成渝铁路建设,1951年赴朝作战。闫秀英老人说,在新婚之日是两人第一次见面。后来,曲福顺转战南北,日子久了,她渐渐对他几乎没有了什么印象。更没想到的是,再见到他却是在3年之后,曲福顺因病重离开朝鲜战场,被辗转送回国内医治。

曲福顺老人的归来之途也是充满了艰难。老人说,他当时在朝鲜作战期间染上了严重的伤寒,只得被送回国内治疗。那天晚上,由部队的军车护送伤病员回国,因为白天敌机的轰炸无处不在,护送只得在晚上进行。就是这样,负责开车护送的司机为了避开敌军的轰炸,只得以最快的速度行驶将伤员安全送过鸭绿江。回忆起那夜,老人说“那车几乎是在地面上蹦着向前开进的”。由于原来的铁桥已被美军的战机轰炸掉了,江面上架起的只是一座木桥,车辆通过木桥时三摇两晃,十分危险。一路坎坷中,他和其他伤病员一起还是被安全地送过了鸭绿江,接着转送至辽宁大石桥治疗,后又转入陕西宝鸡。

英雄的婚姻,平淡也幸福

在曲福顺离家在外的这三四年里,闫秀英做起了这个家庭的顶梁柱,除了照顾老人和孩子,田地的活也是她一人打理,她勤劳苦干从来没有怨言。

直到1952年9月,曲福顺复员回家,他们这一家人才真正团聚过起了安稳日子。在老家停留了一段日子后,曲福顺就来到郑州,进了省建筑公司当起了一名保卫人员。后来,工程结束,曲福顺因为党员的身份被留下来调入郑州工作,先后在郑州市第一柴油机厂、郑州工程机械厂保卫处工作,直至1983年病退。而闫秀英老人也是夫唱妇随,于1956年来到郑州,始终和曲福顺一起在同一家工厂工作,守候在他的身边。

曲福顺从15岁开始就入伍作战,虽经历了枪林弹雨,但没做过家务的他复员归来后,在家里却成了一个“百无一用”的人,不会耕田,不会做饭,不会干家务……参加工作后,他又忙于工作,时常出差,家庭生活的担子几乎都压在了闫秀英的肩上,闫秀英一边工作,一边操持家务,整日忙个不停。就这样,60年里两位老人始终感情深厚,开明而豁达,一直相持相携,一起经历了半个多世纪的风雨坎坷。

现在,老人膝下的四个子女均已成家立业,各有建树。孙子孙女们常于膝下追逐嬉戏,这些都让两位老人看在眼里,喜在心里。今年,是新中国建立60周年,想到自己当年的出生入死,看到今日昌盛的中国,曲福顺老人倍感欣慰,因为新中国的成立也有自己的一份力量,为此他更感到无比的荣幸和幸福。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