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A43版:情感倾诉 上一版3  4下一版
60年牵手路:用爱温暖一生
广告
      
返回主页 | 郑州晚报 | 版面导航 |      
下一篇4      【打印】  
60年牵手路:用爱温暖一生
1958年,那个终生难忘的日子2009年,老人家迎来“钻石婚”
晚年生活充满情趣
珍藏的第一张合影照
把自己的作品集送给儿女们

采访对象

孙占林:85岁,离休干部

刘兰花:77岁,退休工人

60年,岁月匆匆,我们的生活也随之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今天,我们将镜头聚焦在一对对普通而不寻常的老人身上,说其普通是因为他们是来自于我们身边的普通人,但不寻常的是每一对老人不仅见证了社会的发展,而且也迎来了人生极其难得的60年“钻石婚”。

“死生契阔,与子相悦;执子之手,与子偕老”,这对老夫妻一起走过了那难忘的岁月。在新中国成立之年,孙占林与刘兰花夫妇组成了一个温暖的小家,从此他们一生牵手,一同经历了岁月的磨砺,这60年的风雨中,二老相互扶持、不弃不离,相濡以沫。如今,两位老人已是儿孙满堂,在“四世同堂”的温暖大家庭里过着平淡而幸福的日子,享受着来之不易的晚年幸福生活。现在,他们依旧清楚地记得60年牵手路上的点点滴滴……晚报记者 崔迎 实习生 李曦/文 晚报记者 廖谦/图

1949年,他们有了一个家

“贫穷”一词几乎是那个年代生活的缩影。正是因为贫穷,一直到25岁的时候,孙占林才和当时18岁的刘兰花拜了花堂,结为百年之好,那一年是1949年。

和那个年代很多穷人家的孩子一样,孙占林老人因为家里困难,不得不在十四五岁的时候就离开荥阳老家,出门学手艺去了。他一路辗转来到洛阳,跟着一位师傅当学徒,学习皮革制作。在那个年月,当学徒不容易,学皮革手艺尤其辛苦,平时不仅要忍受作坊里难闻的味道,而且冬天的时候还要忍受冰冷,不停地在水池里捞皮子,即使是寒冬水池里的水结成了冰,也要敲碎了冰块继续工作。那时,制作皮革都是纯手工活,也没有什么防护措施,因此从事这一行就意味着要必须学会吃苦。就这样,一直干到25岁,孙占林才在亲人的张罗下结了婚。

相比较而言,老伴刘兰花的家境要好一些。她的家在郑州,家里还开了一间磨面坊,家庭条件虽然一般,但饭还能吃得饱,女大当嫁,正巧,孙占林的叔叔在郑州做木工活,是他们这家店的老顾客。一来二去熟识了之后,大人们就觉得两家的孩子还挺配,于是经过一番撮合,在1949年3月的时候两家人就把这门婚事订了下来。

父母之命,媒妁之言,两个年轻人和那个时代的大多数人一样,顺从地接受了命运的安排。结婚那天,刘兰花老人坐着4头骡子套的大车出嫁了,接着又换乘轿子进了门。可是,结婚之后,生活却没有想象的那般美好。首先,在结婚前两人都互不认识,只是在拜天地的时候才见了第一面,结婚了感情上是空白,只能靠日后慢慢培养。除此之外,生活的艰难还是让刚出嫁的刘兰花始料未及,“以前在家的时候还能吃面食,喝面汤,可到了他们家却只能吃糠,拌着萝卜叶、红薯叶,在吃饭的时候,我经常两眼泪流!”刘兰花至今回忆起往事仍记忆犹新。

生活中总能收获到更多的真情和感动,只要真诚和付出,生活总会绽放笑颜。孙占林心灵手巧有一身好手艺,刘兰花勤劳善良勤俭持家,两个人夫唱妇随和睦相处,在生活的磨砺中心灵交融感情深厚起来。

1958年,那个终生难忘的日子

虽然日子过得艰难,可凭借着做学徒时学到的好手艺,孙占林还是很快找到了用武之地。

新中国成立后,郑州相继成立了军用被服厂、军用鞋厂和皮革厂。25岁的孙占林凭借着自己的一技之长,进入了河南军区皮革厂工作。这个时候,刘兰花老人还住在农村的老家里,一边照顾孩子,一边做农活,只有农闲的时候才过来到郑州住上一段时间。

后来大军南下,军区皮革厂迁到漯河,孙占林没有随行,而是留在了郑州和家人在一起。这段时期,他和工人一起去挖湖,修建了今天的人民公园,随后郑州国棉二厂成立,他又到工厂培训班负责组织培训工作。1957年,郑州成立皮革合作社,将市里的皮箱厂、皮件厂、皮鞋厂等几个厂子统一管理。因为在制造皮革方面技术过硬,经验丰富,当时的郑州市长亲自点名要求孙占林前去郑州制革厂,任命他担任厂党委书记。那个时期,郑州皮革厂不断扩大规模发展迅速,郑州的皮革产品一度成为对外贸易中的紧俏货。

1958年12月,孙占林老人永远都不会忘记那个终生难忘的日子——他和郑州的其他先进模范一起进京,出席了全国农业社会主义建设先进单位代表会议,在北京工人体育场受到了毛主席、周总理等领导人的接见。孙占林老人回忆说,那是他第一次去北京,在那里度过了永远难以忘怀的8天时光。能见到敬爱的毛主席、周总理,并能够一起合影留念,他激动万分。至今,老人还保存着那张珍贵的合影照片,并保存有中国人民解放军总政治部赠送的一件白汗衫,这件汗衫早已被他穿得十分破旧了,但老人还是将它一直珍藏着。从北京回来,他和同志们的干劲儿更足了,大家加班加点地工作,工作热情都很高,就是想多干点活,为国家建设出力。

从1979年起,孙占林老人一直在郑州皮毛制胶厂任党委书记,直至1985年离休,几十年始终没有离开他钟爱的老本行。

老伴刘兰花在郑州市皮件厂工作,从1958年一直干到1983年退休。在那个年代,皮箱、帆布箱子十分流行,刘兰花和皮件厂的工人每天繁忙工作,一针一线缝制,这一干便是20多年。退休后,热心肠的刘兰花老人也没有闲下来,开始在街道工作继续发挥余热,谁家有个红白喜事,或是收水电费,调解邻里矛盾之类的事情,她都干得津津有味。为此,有一副热心肠爱管闲事的她还年年都被评为先进工作者,直到老街道拆迁,老人这才卸职清闲下来。

2009年,老人家迎来“钻石婚”

现在,两位老人和小女儿生活在一起,一家20多口人,四世同堂,孩子们没事就会过来看望二老,家里总是热热闹闹的。孙占林老人过八十大寿的时候,加上叔伯家的亲戚,整个大家庭四五十口人,一个都不缺,大家聚在一起为老人祝寿,可见老人在家庭中的地位和威望了。

孙占林老人自小在私塾里学写过毛笔字,退休后练毛笔字成了他晚年生活的重要部分。想当年,孙占林老人虽然在新中国成立前考取了县高中,可是因为家里穷,只好让别人顶替自己上了学,不能上学成为老人永远的遗憾。可是,在后来的日子里,老人始终没有放弃过任何学习的机会,新中国成立后,他到郑州市干部业余文化补习学校上夜校,在自己34岁的时候终于毕了业。极为难得的是,从离休至今,每周他都要去老年大学上课,或是到书画院练书法,每次回来,他还像小学生一样认真完成作业。功夫不负有心人,老人的书法日渐长进,逐渐形成了自己的风格,老人还把自己的得意作品汇集成册,“出版”了一部精美的作品集,送给子孙留作珍藏。现在,只要走进老人的家,随处可见老人的书法作品,甚至在厨房的墙壁上也有老人书写的关于养生保健的“作品”。

85岁的孙占林老人还有一颗不老的童心,他喜爱八哥和蝈蝈,精心喂养它们,教八哥讲话,精心喂养蝈蝈,天冷了甚至会把蝈蝈放进被窝或是怀里。有一年冬天,老人去医院看病,护士很是惊讶竟然听到了蝈蝈的叫声,循声找去,这才发现蝈蝈的叫声是从孙占林怀里传出来的,原来老人看病还带着心爱的蝈蝈!

早年虽是应父母之命、媒妁之言,两人才结为连理,但60年的磨合两个人的心早已融为一体,谁也离不开谁了。孙占林老人十分感激老伴,他说:“我老伴儿十分关心我,照顾我,可以说没有老伴儿就没有我现在,连孩子们也个个孝顺……”两位老人正好性格互补,孙占林老人性格沉稳,少言寡语,但在家却一言九鼎。老伴性格开朗,爱说爱笑,而且十分勤劳能干。刘兰花谈起自己的老伴也是赞不绝口:“我们从来也不吵不骂,连孩子们也受到了好的影响,对人都十分热心友好。别看老头子以前在单位是领导,可是回到家也会帮我干家务,甚至很多人都不相信,他还很会织毛衣呢,他经常会给孩子们织毛衣,织毛袜,手工活特别好,连孩子们都夸他!”一起走过60年的岁月,两位老人还时刻怀揣着一个感恩的心,用爱温暖着自己的伴侣,弹奏出了一首动人的婚姻协奏曲……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