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活着,各个器官组织处在有机运动中,那就是“火”的作用,中医正规的叫法是“元阳”或“阳气”。“上火”分虚与实。“阳”超过了,人就“火”大了。而虚的人“上火”,是“阴”低于正常水平了,把并不壮实的“阳”显了出来,是“阴虚”。健康的人体应该有火力而不上火。本书从人体器官分门别类介绍方法,以期建立人体阴阳平衡的完美机制。
眼神含水的人,多数易失眠
人的神经有主管亢奋的,有主管抑制的,得互相配合。睡觉的时候就是主管抑制的神经起作用,如果它的功能不行了,人就兴奋,睡不着觉。
小时候看连环画,我最喜欢里面的梅花鹿,因为它的眼睛很漂亮,大大的,充满灵气,但又紧张、敏感,好像是含了水。后来,大学毕业后到临床工作,跟着老师的第一次门诊就遇到这样一个病人:是个小伙子,很瘦很精神,眼睛很漂亮,特别有神,很像我小时候看的梅花鹿的眼睛。老师当时一边摸脉一边问:“睡不好觉吧?”小伙子马上说:“我就是来看失眠的。”他很配合,很认真地给我们这些实习医生做“道具”。我发现,他面色和嘴唇很红,不像男人,很艳丽。老师说:“小伙子,你什么时候眼睛不这么漂亮了,你就睡着觉了。”弄得他特不好意思。他如果去看西医,估计要诊断为神经衰弱了。
人的神经有主管亢奋的,有主管抑制的,得互相配合。睡觉的时候就是主管抑制的神经起作用,如果它的功能不行了,人就兴奋,睡不着觉。如果总是亢奋着,人就要被消耗,就要被火所伤,就会衰弱,神经递质就会有被耗竭的可能。神经递质是传播神经信号的,比如上一级神经递质被耗竭了,就不能传递神经冲动了,包括让人睡觉的信号,人就要失眠。火是阴虚导致的,而阴虚又是火烧掉津液的结果,所以是个恶性循环。
中医里说的“阴”是有形的,比如血、津液等都是。人的“神”就寄居在有形的“阴”里面,比如心神,就住在“心水”、“肾阴”里,因为心肾是相交的,分别把守、贯通人体的上下。和睡眠、神志有关的“心神”,就在这个小环境中寄居着,行使职能。
阴虚的人,心阴、肾阴都不足,等于给心神提供的居住场所在减小,严重时,心神可能流离失所,四处溜达——这时中医就叫它“心神浮越”,人就开始失眠,或者睡着了老做梦。白天,这种人的眼睛会异常漂亮,突出、有神,其实那不正常,是心神外露、居无定所的表现。精神分裂的人,眼神都是直勾勾的,和正常人不一样,也是一种极度的心神外露。通过补心阴,就是给“无处落脚”的心神建造一个足够大的居所,让它有所归依,人才能安眠。
性感的唇色是病态
中医看人的气色、眼神和现在的审美很一致,讲究哑光的,含蓄的才是美的、健康的。小伙子特别外露的眼神、特别鲜艳的嘴唇颜色,都是阴虚的表现,是精气外泄,美得不正常。
中医将人的皮肤可以出现的颜色分为青、黄、赤、白、黑五色。青色是肝的颜色,黄色是脾的颜色,红色是心的颜色,白色是肺的颜色,黑色是肾的颜色。这五种颜色如果出现异常,就说明这五个脏腑的功能出问题了。健康的颜色要正,要含蓄,不能露。
中医经典《素问》把不正常的颜色都形容了一遍:
发红的面色应该是含在里面的,隐隐透出,好像白的绸缎裹着朱砂,不是直接、扎眼的红。这种红不仅是脸色,也包括唇色。通红的、涨红得发紫的脸色可能是高血压;暗红的,且局限在颧骨的红,可能是心脏有问题,如风湿性心脏病的“二尖瓣狭窄”,医生叫“二尖瓣面容”。如果是嘴唇,红得像樱桃色,人又昏迷,就要想到会不会是煤气中毒——那是二氧化碳中毒的典型表现。
最常见的红,就是前面说的那个小伙子,红得娇嫩、鲜艳,一般都是阴虚,是肾阴虚影响到心阴了。肝硬化病人到晚期时,嘴唇、舌头都会出现那样的红,那是阴虚到了极点,肝肾阴都虚了,病情很危险。
白色主要指皮肤,要白得有生机,像羽毛一样的白,带着一点油脂滋润的感觉;不能死白死白的,如盐的白就是死白,有贫血的可能。
人感冒,呼吸系统受感染,咳嗽得喘不过气来,属于肺气被闭,此时病人的脸往往是白而胖肿的,中医叫“晄白”,白而且虚浮。这就需要宣肺,等把闭郁的肺气散开,脸色也逐渐恢复正常了。
黄色:“黄欲如罗裹雄黄,不欲如黄土。”黄色是中国人肤色中最常见的,但这个黄要有光泽。黄土的黄是刻板的,带着死亡的灰暗,那种脸色的人一看就知道有问题,比如肝硬化导致的慢性黄疸,在中医辨证是肝木克脾,脾气虚弱。
黑色:“黑欲如重漆色,不欲如地苍。”人的皮肤黑其实很正常,日晒可能更黑,但那种黑亮,可以油黑油黑的,但不能发乌,好像洗不净似的。有种病叫“阿迪森综合征”,即“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这种病的症状之一就是皮肤和黏膜的色素沉着。这种病可以因为出现肾上腺危象而危及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