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持人:朱江华
主持人:国庆期间,外资平板彩电两度举起价格撒手锏,几乎让国产彩电厂家措手不及。来自主流卖场的统计数据显示,外资品牌销售份额首次以微弱优势超过国产品牌。于是,有业界人士推测, 外资降价的目的是要重现昔日辉煌。
文安德:前两年,国外彩电品牌凭借平板电视面板的优势,以猛烈的价格战打压本土彩电品牌,但去年国庆节以来,本土品牌团结一致奋起反击,春节就打成了平手,各守半壁江山。今年以来,本土品牌加大反击力度,日韩品牌一落千丈,现在已经是中外品牌7∶3的格局。因此,外资彩电靠价格战重夺江山的可能性不大。
李振晓:2009年海信电视产量同比增长超过两位数,其中液晶电视同比增长超150%;特别在黄金周期间,海信电视品牌继续表现强势,稳居平板老大地位。其中,海信电视更凭借新上市的LED省电液晶冠居全行业之首,在中国市场取得了销售数量和销售金额的双领先,真实上演了“王者归来”。
陆刃波:外资彩电屏资源的优势不再,如今的国产彩电已实现了向平板电视的转型,相关资源配置已准备就绪。今后外资彩电再举价格撒手锏,能否再现昔日辉煌很难说。因此,平板彩电市场消费日趋理性对整个产业来讲是件好事。这要求广大彩电企业不能再仅仅是围绕价格战来进行竞争,更要考虑消费者具体的“应用体验”:这种崭新的市场需求驱动,有助于提升全球彩电产业的竞争力。
主持人:既然各位认为,外资平板彩电在中国市场已无力与本土品牌抗衡,本土彩电借机挺进液晶模组上游产业,扩大制造和成本优势,并在新产品开发上力压国外品牌。那么,外资平板彩电输在何处,国产平板彩电赢在哪里?
李振晓:降价的方向没有变,但是消费者的选择却在变。经过几年的市场拼杀,知晓外资彩电善于在节假日瞬间降价。海信专门准备了一款售价只有3999元的40英寸液晶电视。此外,外资彩电产品线不完整,多为40英寸以上的大尺寸机型。于是海信电视从19英寸、22英寸、24英寸直到55英寸各尺寸都备有充足的货源,且在小尺寸上推出全高清产品,以满足人们看高清频道的需求。
文安德:7月创维彩电销售量同比增长184%,预计2009财年的彩电销量更是达到650万台,其中液晶电视500万台。至于外资平板彩电输在何处,是对农村市场判断失误,商务部家电下乡信息管理系统今公布了9月份全国家电下乡产品的销售数据显示,创维以14.3万台排名第一。
陆刃波:尽管市场份额被卷土重来的外资品牌挤占不少,但根据商务部发布的2009年9月家电下乡彩电的统计数据显示,创维、长虹、海信、海尔、TCL和康佳六大国产品牌几乎垄断了9月份的彩电下乡市场,占有率达到95.69%。之所以取得如此骄人的战绩,一是国产彩电商在中国最广大的农村市场都有完善的销售和售后渠道布局,其品牌已被国内农村市场的消费者所认可,当然这是洋品牌所欠缺的;二是六大彩电商中标家电下乡的型号众多,基本能满足农村消费者所需,而相比之下,入围本轮彩电下乡的夏普和LG等外资品牌仅有数款产品中标,且在相同尺寸的彩电定价下,国产品牌无疑更有竞争力。
主持人:十一黄金周刚过,外资液晶电视又陷入了“偷梁换柱”被指使用“台湾屏”事件之中。那么,日韩屏质量是否优于台湾屏?
陆刃波:全球液晶屏的供应,80%以上来自韩国及中国台湾地区,这其中台湾地区的液晶屏又占了半数多,真正产自日本的液晶屏是少数。现阶段,在外资品牌平板电视的全球市场布局中,由市场规模决定,中国市场的地位还不高,资源配给不会最优,个别外资品牌在全球自有上游屏供量不足的时候,整机企业只能选择其他屏代替,这样品质就会打折扣。
李振晓:在消费者心中,之所以日韩面板印象好于台湾面板,主要认为日韩生产线更先进,比如三星目前有两条7代生产线,而台湾品牌则以5、6代为主。实际上,生产线的换代,并不代表面板质量有质的飞跃,更多代表切割、制造工艺更加成熟,更容易切割出大面积的面板。
文安德:目前国家相关检测机构并没有对不同品牌液晶屏的品质进行过测评,因此,不能说日韩品牌的屏好,台湾产的屏就不好。无论是产自哪里的屏,都只能用中国现行国标进行衡量。只要其可靠性、清晰度以及亮度等诸多要素符合国标规定,能够进入市场销售,就都是合格的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