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A20版:第十一届全运会 上一版3  4下一版
黄金周末 豫军两日三金
      
返回主页 | 郑州晚报 | 版面导航 |      
     【打印】  
黄金周末 豫军两日三金
小丫头心向伦敦奥运
郭亮亮在领奖台上
刘海科拥抱爱将 晚报记者 白韬 图
陈彦召重拳出击 晚报记者 白韬 图
李雪英毫不怯场 晚报记者 白韬 图

三位金牌选手全部来自郑州

在刚刚过去的两天,对于河南代表团来讲是一个不折不扣的“黄金周末”,两天之内,河南选手连夺三金,而三位金牌选手全部来自郑州。先是来自登封塔沟武校的学员郭亮亮、陈彦召在上周六的男子散打决赛中击败对手,荣登冠军宝座;昨天下午,从郑州市体校走出的李雪英在女子58公斤级的举重比赛中为河南团再添一金。

河南散打日进两金 主角:郭亮亮 陈彦召

比赛结束的锣声甫一响起,不等裁判宣布自己获胜,身高1.90米、体重130公斤的陈彦召已经冲下擂台跑到场边,一把将主教练刘海科抱起,比赛过程中的明显优势让他笃信自己获胜无疑。

在陈彦召获得男子散打87.5公斤以上级的金牌之前,他的队友郭亮亮已经在50公斤级的比赛中夺冠。上周六晚上的菏泽演武楼,河南人成了真正的主角,在参赛的各代表队中,只有河南队两次登上了领奖台的最高处。由登封塔沟武校学员组成的河南散打队一举为河南代表团夺得了全运会开幕以来的前两枚金牌,捍卫了河南“武术强省”的荣誉,这也是他们继十运会之后又一次在套路项目失手的情况下挽狂澜于既倒。晚报首席记者 郭韬略 山东菏泽报道

散打救赎·形势 武术套路失金 散打背水一战

作为河南省的重点夺金项目,省体育局赛前为武管中心制定的目标是“保二争一”,即套路、散打各确保一块金牌,在此基础上散打队再向第三块金牌发起冲击。然而事情的发展却出乎意料,在从12日开始的武术套路比赛中,名将马岚和赵焜尽管发挥出色,但依然不敌对手,只拿到了两块铜牌和一块银牌。要想完成夺得两块金牌的任务,所有担子全部压在了散打项目上,原先预计的“第三块”金牌也由“力争”变成了“必拿”,使得散打队身上的压力骤增。

更艰难的是,在本届全运会散打7个项目上全部获得决赛资格的河南选手到最后只有郭亮亮和陈彦召两人进入到各自级别的冠亚军决赛。两人进入决赛,拿两块金牌,成功率要达到100%,这在竞争异常激烈的散打比赛中几乎是一项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决赛前两天,真可谓是茶不思饭不想,没办法,只有背水一战了。”刘海科在赛后说。

散打救赎·头炮 郭亮亮斩获开幕以来河南首金

在男子项目中首个出场的50公斤级选手郭亮亮面对的是前卫体协的朱记辉,同样是塔沟弟子的朱记辉是河南省交流到前卫体协的选手。从实力上讲,郭亮亮胜出一筹,在全运会预赛中郭亮亮就曾战胜过对手获得预赛第一名,加之对对手的技术特点了如指掌,这块金牌在赛前就被认为是势在必得。

果然,从比赛一开始,郭亮亮就显示出了强劲的实力,连续两个抱摔将朱记辉摔倒在地,此后虽然由于一次疏忽被对手摔倒,但实力上的优势让他轻松拿下首局。第二局,信心越来越足的郭亮亮愈发神勇,丝毫没有给对手还手之力,最终2∶0轻松击败对手,为河南代表团拿下了全运会开幕以来的首枚金牌。

散打救赎·接力 大块头陈彦召艰苦拼来第二金

相对于郭亮亮那枚金牌的轻松,前天晚上河南队的第二枚金牌则来之不易。87.5公斤以上级的陈彦召身高体壮,要比对手、来自浙江的王振华“整整大了一圈”,但身材高大的他灵活性却是弱项,能否战胜对手,全无把握。

为了给陈彦召加油鼓劲,队友们专门在看台上拉起一条“陈彦召,你真中!”的横幅。比赛开始后,陈彦召利用身高臂长的优势频频向对手发动进攻,但经验丰富的对手凭借灵活的步伐进行周旋,战局始终处于胶着状态中。

眼看着第一局胜负难料,在最后5秒钟的时候,陈彦召抓住对方的一次疏忽,快步上抢,一个漂亮的抱摔动作将对手摔倒在擂台中央,就此拿下首局。

首局的获胜让陈彦召信心倍增,第二局开始后依然频频主动发起攻击,并多次击中对方有效部位。但连续的进攻让他体能迅速下降,在比赛还有一分钟的时候,他选择了防守,而对手则连续侧踢踢中陈彦召的头部。而此时场下的刘海科频频做出双手护头的动作,来提醒陈彦召做好防守。“当时最害怕的是他被对手打晕,已经3次被击中头部了,如果第二局失利,进入到决胜局情况就很难说了,所以那个时候必须要提醒他做好防守。”赛后的刘海科依然心有余悸,“好在陈彦召坚决贯彻了我的要求,全力防守,终于顶了下来。”

散打救赎·幕后 刘海科赛后哽咽 胜在减压成功

“陈彦召发挥非常出色,感谢队员在关键时刻拼了出去。”赛后,经历过无数大战的刘海科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嗓音竟然有些哽咽。

“坦白地说,在陈彦召上场之前我是心里一点儿底也没有,虽然他在预赛中是第一,但胜利也来得非常艰难,而对手王振华是一个实力很强、经验很丰富的运动员。你们看在50公斤级的比赛时我一直安坐在场边,但陈彦召这场比赛时,我一直在大声提醒他,并不断做出我们事先约定好的手势,确实是太紧张了。”刘海科说。

赛前,刘海科反复研究了对手的比赛录像,并为陈彦召制订了详细的战术。相对于技战术层面,队员的心理调节更加重要,而这压力又不能转嫁到队员身上,这让刘海科倍感“煎熬”:“没办法,如果教练员的压力转到队员身上,那不等比赛开始,队员就被自己人压垮了。所以赛前一直给他减压,让他放松起来。”尽管自己心里没底儿,但临上场前刘海科还是给了陈彦召足够的信心:“没事儿,放开去打,只要把你的高腿优势发挥出来,金牌就是你的。”这一切工作最终在赛场上得到了回报。“除了最后时刻有一点儿紧张,整体上看,陈彦召的发挥还是很自如的。看来,赛前的减压工作起到了很好的效果。”刘海科对自己,对弟子都非常满意。

90后女力士举重若轻主角:李雪英

“不清楚”,“挺好的”,“都是按照教练的要求去做”。在昨天的女子举重58公斤级比赛后的新闻发布会上,夺得冠军的李雪英面对记者们连珠炮般的提问,总是话语寥寥。第一次参加全运会这样的大赛,李雪英显然还不太善于应付记者们的提问,但这丝毫不妨碍这个19岁的“90后女孩儿”正在以强劲的势头成为国内女举这个级别的“领头羊”。晚报记者 秦明伟 济南报道

夺冠过程惊心动魄

在预赛中以233公斤的总成绩名列第一的李雪英被省重竞技管理中心列为夺冠重点,而她所面临的对手也是实力强劲:35岁的辽宁“妈妈”级老将孙彩艳,曾经多次拿过世界冠军;26岁的江西选手邱红梅则是这个项目的世界纪录保持者,行将退役的两人都将本届全运会作为最后的演出,对于金牌也志在必得。

昨天的争夺主要是在这三人之间展开,抓举项目,开把就要105公斤的李雪英3次试举均告成功,最后以平世界纪录的111公斤结束了抓举项目,并分别领先孙彩艳、邱红梅1公斤和2公斤。而这样的成绩在内行人眼中并不牢靠。“挺举不是李雪英的强项,这么一点优势并不足以让她确保金牌,下面的挺举还要拼,主要看临场发挥。”比赛间歇期,特意赶来看李雪英比赛的郑州市体育局局长李庆山丝毫没有轻松。

接下来的挺举比赛更趋白热化,3人当中孙彩艳第一次出场就顺利举起135公斤的杠铃,随后李雪英试举136公斤成功。在抓举比赛中落后的邱红梅则开把就要了137公斤,同样试举成功。一轮过后,李雪英仍以微弱优势排名总成绩第一;随后孙彩艳试举139公斤失败,李雪英则顺利举起了140公斤的杠铃。

这样的成绩无疑给了另外两人极大的压力,两名老将在最后时刻都采取了孤注一掷的做法,直接要到了142公斤,孙彩艳第三次试举一度将杠铃举上头顶,但最终还是体力不支导致失败。随后李雪英和邱红梅分别挑战142公斤也都失败。此时只剩下邱红梅还有一次试举机会,只要举起142公斤的杠铃,她就能凭借体重轻的优势获得冠军。

现场所有的人都将注意力集中在这个世界纪录保持者身上,尤其是看台上的河南助威团更是屏住了呼吸。下蹲、提杠、转腕、举臂,邱红梅的技术动作完成得非常连贯,但就在杠铃到达头顶的一刹那,终因体力不支,最终还是无奈地将杠铃扔在了地板上。先是长出了一口气,随即爆发出了一阵欢呼声——河南观众以这种难以压抑的方式来庆祝金牌的诞生。

“感觉还行吧,今天状态算是中上。”“当时具体战术我也不清楚,都是根据教练的要求去做,我只管上去一把一把地举。”赛后,面对记者的“围攻”,李雪英显得不善言辞,更多是以仍显天真的笑容来回应。

作为我省女举名将李雪久的妹妹,李雪英因为姐姐的原因在10岁时就被郑州体校教练万春选中,在本届全运会前曾经获得过城运会冠军和世界青年锦标赛冠军,目前也被认为是国内这个项目上名将陈艳青的接班人。在拿到了当年李雪久也未曾拿到过的全运会金牌后,李雪英也不忘感谢姐姐:“在我练举重的过程中,姐姐经常给我指点,把她的经验交给我,这次比赛前,我们也经常通电话,她不断地鼓励我。”现在,李雪英的心目中也有了更高的目标:“比赛结束了,也就高兴这一会儿,还要从零开始,努力训练,争取参加2012年的伦敦奥运会。”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