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了图书腰封上的宣传语,就买下了书,结果回家打开一看就后悔。”10月底刚刚在北京举办的“第七届全国书籍设计艺术展”上,书籍装帧设计师们共同关注到当下图书腰封过度的不实宣传引来了读者的反感,有读者甚至直接称之为“妖封”。
尽管面临指责和诟病,但出版商仍然愿意在腰封这方寸之地费尽心力。设计专家表示,对书商以腰封为图书吆喝表示理解,但读者的反应也不能不顾,“关键在于如何把握这个度”。扬子
腰封成推销图书“杀手锏”
细心的读者不难发现,国内图书起先采用腰封,也就是概括一些书中的内容,作为提要印在很小的“腰带”上,以方便读者选购。但是,随着这块“宝地”的开发,腰封逐渐演变成了包在图书外的宣传广告展示牌,用“五花八门,五颜六色”甚至是“胡说八道”来形容一点不为过。在此方寸之地,书商们绞尽脑汁地搜集天下各种惊艳之语,因此腰封变得越来越夸张,越来越离谱,越来越过火,大有喧宾夺主之势。
如今,腰封成了推销图书的“杀手锏”。 如何制作吊人胃口的书腰,已经成为书商们的必修课。
余秋雨、刘震云陷“腰封门”
“古有三千弟子《论语》孔夫子,今有北大学生《问学》余秋雨”,这是不久前刚刚问世的余秋雨大作《问学余秋雨》一书的腰封推荐语。是余大师自比孔夫子,还是出版商的炒作?这无疑把余大师推到了风口浪尖。
刚刚获得人民文学长篇小说大奖的《一句顶一万句》,封腰上赫然印着:“中国人的千年孤独”,内里的宣传又将该书和《水浒》、《百年孤独》相类比,就连刘震云自己都直呼“过了”。
还有个旧事,蔡骏的小说《天机》第二季《罗刹之国》的腰封这样表述:“如果你爱蔡骏,你一定要看《天机》,因为《天机》是他一生无法逾越的高度!如果你爱悬疑,《天机》是中国悬疑小说的里程碑!”里程碑的提法,引起了多位悬疑小说作家的不满。而“ 一生无法逾越的高度”,连蔡骏本人都不愿意了,非要出版商扯下这个腰封不可。
刘震云:是苍蝇,把它赶走就是了
前日,就《问学余秋雨》一书的腰封引起的争议,该书责任编辑伍志首度进行回应:“首先需要申明一点,余老师从未这样自比。只是我们在编辑出版这本书时,强烈感觉到孔夫子和余老师的人生和经历有太多相似的地方,虽然他们处于不同的时代,但不论是治学态度、方式,还是被社会的接受方式(饱受攻击、不被理解、万夫所指等),都有太多类似的地方,跨越两千年时空,同样的一幕再次出现,不由得我们不这样对比。”
至于《一句顶一万句》的腰封,刘震云表示是出版社所为,他也觉得不合适。“一部好作品,不会在意腰封上的那一句话来肯定。如果这样的文字放在作品里,我肯定不同意,但只放在腰封上,并不影响作品本身的文字。就像吆喝一道菜,再夸张,也不影响这道菜本身。既然大家都觉得,那个魂不附那个体,我已建议下回再版,那个外在的魂就不要了。”记者问,如果菜肴上飞舞的是苍蝇呢?刘震云回答:“是苍蝇,把它赶走就是了。”
李承鹏:劣质腰封好比山寨手机
腰封作为一种宣传图书的方式到底被不被作者所接受呢?小说《寻人启事》作者、著名写手李承鹏表示,他个人坚决反对腰封猖狂现象,当自己的书再版时要求出版方更换其夸张的腰封。对于《寻人启事》腰封上所写的“谁说王朔不可超越,后痞子时代已经到来!”的宣传语,李承鹏本人表示“不知道是哪个神经病给我加上去的,王朔有必要被超越吗?我根本不需要整那些莫名其妙的宣传词,我自己都被雷到了。”此外,李承鹏更坦言,一本好书主要是卖的里面的故事,而不是像山寨手机那样,一个劲儿鼓吹宣传却没有实质意义。
[腰封浮夸风·说法]
不久前,某豆瓣网友建立了“恨腰封”小组,迅速引发了千人响应。这个小组里主要批判的就是一些腰封文字与实际情况不符的纯广告腰封。有网友表示,“腰封是一堆名人说一堆莫名其妙的话”。
对于腰封的尴尬境遇,朱赢椿认为,也不能一概否认腰封的用途:“如今读者都很忙,没时间去书店仔细挑选,一看腰封,能了解个大概,确实方便。”朱赢椿同时表示,读者的反应也不得不顾,关键在于如何把握这个度。”
[腰封浮夸风·调查]
记者在书店调查当下的图书腰封,不难看到,时下的腰封浮夸风主要有以下四类。
第一类,以名作家推荐语作为卖点的占多数,还有强强联合推荐的,不是推荐就是作序。
第二类,以无从考证的“全球排名多少位的畅销书”、“全球发行多少册”、“上市1个月即突破多少大关”、“你一生必须要读的书”之类作为卖点。
第三类,联想对比,只要是和人气高的作品或名人联系到一起即可。
第四类,以“最新”、“最佳”、“最全”做赞语。
图书腰封,也称书腰,顾名思义,就是一本新书出炉时,在书的封面上再封上一条腰带纸。第七届全国书籍设计艺术展评委、“世界最美的书”获奖者朱赢椿对记者介绍说,腰封自上世纪90年代从日本传入以来渐成风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