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A02版:要闻 上一版3  4下一版
郑州日报社印务发行中心投产
      
返回主页 | 郑州晚报 | 版面导航 |      
     【打印】  
郑州日报社印务发行中心投产
世界一流的高斯环球75型印报机印出高质量报纸
市领导寄语:进一步加快改革步伐,开创新闻宣传工作新局面

世界一流的高斯环球75型印报机印出高质量报纸

市领导寄语:进一步加快改革步伐,开创新闻宣传工作新局面

昨日上午,走进管城区金岱工业园,在园区宽阔的大道边上,有一处崭新的现代化企业厂房格外引人注目,“郑州日报社印务发行中心”几个大字吸引着众人眼球。在这里,将建立一个“我省一流的新闻传媒基地”,打造一艘集印刷、发行、物流等功能完备、设施一流的“航空母舰”。

晚报记者 孙娟/文

廖谦/图

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丁世显按下了开机电钮。

昨日开印《郑州日报》:色彩鲜艳,质量合格

昨日11时30分,随着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丁世显轻按电钮,新安装成功并正式投入使用的法国高斯环球75型印报机高速运转,短短几秒钟,一份色彩鲜艳、当日出版的《郑州日报》出现在生产线上。这标志着郑州日报社印务发行中心工程正式竣工投产,这也成为郑州日报社发展史上一座里程碑。

新落成的印务发行中心庆典现场热闹非凡,处处洋溢着节日的喜庆气氛,工程建设者和报社职工欢聚一堂,共同见证了这激动人心的时刻。

“郑州日报社印刷厂成立60年来,承载着郑州人民的重托,坚忍图成,努力奋斗,历年来多次在全国报纸印刷质量评比中被评为精品级报纸,为河南报纸印刷业树起了一座崭新的里程碑。”中国报协印刷委员会为竣工庆典发来了贺信。贺信说,希望郑州日报社团结拼搏,再攀高峰,为发展中国报纸印刷事业作出新贡献。

印力大大提高,报纸将更快送到读者手中

“郑州日报社印务发行中心工程的竣工、环球75型印报机的开始生产,将全面解决报社印力不足、出版时效难以保证等问题,全面提升党报印刷质量和水平,为广大读者提供更加优质的服务,对全面推动报社的文化体制改革和党报事业、产业的发展,必将产生积极而深远的影响。”竣工庆典上,丁世显代表市四个班子对中心落成表示祝贺。

据了解,环球75型印报机的投入使用将增加1/3的印刷能力,确保6时之前全部印刷完毕,保证印刷时效。

昨日记者走进印务发行中心,这里不仅设备一流,印刷流程更为流畅:一楼大厅内放置着上纸机,几十米长的新闻纸穿越楼层夹层,从一楼直达三楼进入印刷塔。当报纸经过印刷、折页等一系列流程后,直接从三楼的“滑梯”直达一楼分拣中心的发行车辆旁,大大节约了发行时间,今后报纸将更为快速地送达读者手中。

丁世显在致辞中说,郑州日报社为进一步提高社会影响力和市场竞争力,全面推进体制改革和经营机制创新,启动了印务发行中心建设。在工程建设中克服诸多困难,确保了工程建设的顺利进行,实现了廉政工程和放心工程的目标,取得较好成绩。

丁世显寄语郑州日报社,要进一步加快文化体制改革步伐,全面提升报纸的印刷质量与水平,实现向客户提供优质产品的承诺,早日实现集团化发展,全面推动报社的文化体制改革和事业产业发展,在新的历史时期,努力开创新闻宣传工作的新局面,为郑州改革开放、经济社会发展和城市文明进步做出更大贡献。

印务发行中心将成为我省一流的新闻传媒基地

为彻底摆脱制约报纸生产瓶颈的问题,郑州日报社一直具有深深的忧患意识,自2004年起就开始谋划一系列的自我变革。

在市委、市政府领导的高度重视下,印务发行中心工程2004年开始筹备,2005年11月份立项,2007年12月28日奠基,2008年2月24日破土动工,今年6月30日完成主体土建工程,7月安装法国高斯环球75型高速胶印多色印报机并进行试运营,11月6日正式投产运营。

据悉,新落成的郑州日报社印务发行中心位于管城区金岱工业园区内,占地100亩,投资1.47亿元。印务中心新安装的法国75型高速胶印多色印报机,每小时可印刷7.5万份对开张报纸,使报纸印刷所有的生产环节都实现了平面媒体印刷的智能化和高品质、高效益。作为我市跨越式发展三年行动计划重点工程,项目全部建成后,这里将成为未来我省集印刷、发行、物流等职能为一身,设施一流的新闻传媒基地。

副市长刘东、市政协副主席王薇,省报协,相关县市区以及各有关委局的领导出席了竣工庆典。

老厂搬迁将创中国报界印刷厂搬迁速度之最

随着郑州日报社印务发行中心工程的投入使用,位于工人路的郑州日报社老印刷厂正逐步搬迁至此,生产、办公条件得到大大改善。按照计划,2010年2月13日,原有厂房设施都将搬迁完毕,老印刷厂将告别历史舞台。

11月5日10时,记者走进工人路中段老印刷厂院内,法国环球70型印报机成为第一台搬迁出厂机器,正在进行吊装,这也是这台机器10年来第一次离开工厂。

有关负责人介绍,印刷厂搬迁是一项大工程,大型印刷机的拆卸、装车、运输及再安装等工作,均需专业人士的参与,利用专用设备和运输工具辅助才能执行。同时,拆装及运输设备的费用,在印刷厂搬迁中也是一笔不小的开支。

印务发行中心负责人告诉记者,印刷机械设备就如同一个“联合国”,比如印刷塔是法国制作的,折页机、卷纸架则是日本和英国制造的。“搬迁连一个螺丝都不能少,这些零件都是进口的,如果丢失就需要从国外重新配,耽误时间,延误报纸的印刷。”

据介绍,为了不影响正常出报,计划拆一台,搬一台,整个搬迁过程历时114天,将创中国报界印刷厂搬迁速度之最。

记者在现场看到一个小插曲:为了确保机器稳妥搬迁,法国高斯公司以及香港公司的负责人都来到了现场,由于一台印刷塔重几十吨,车辆在运输中如果失去平衡后果不堪设想。最终,在香港公司负责人何先生建议下,运输车辆调整了搬迁方案。

何先生说,印刷机在搬迁中不能发生碰撞,否则会出现齿轮不对位,机器精密度就会出现问题。在重新安装过程中不能差一丝,而这一精密度尺寸比一根头发丝还要细。

回首曾经岁月

“纯手工”印报纸

喜事传来,郑州日报社印务发行中心的法国环球75型高速胶印多色印报机正式投产了,这是目前世界上最先进的三种印报机之一,设计速度为每小时7.5万份对开张,印刷速度再次加快,印刷能力也增加了1/3。

这样一个消息,对于多数人来讲,仅仅是一个数字的体会。但在郑州日报社印刷厂原厂长杨长信看来格外不同。他亲身经历印刷技术的变迁,从蜡烛照明排字的年代,到铅轮改为胶轮机,到如今激光照排、卫星传版、电子报纸的时代。

今年63岁的杨长信说,1949年7月,《郑州晚报》的前身《郑州日报》创刊,当时印刷厂仅有两部手摇单面4开印刷机,用手摇动4圈才能印刷1张单色报纸,几千份报纸需几个人轮流摇机器几个小时才能印完。由于当时郑州电力急缺,排版拣字只能靠蜡烛来看完,拣字速度极慢。

“当时铅字都是反着放的,拣字很费眼,毛主席的‘毛’字常常能看成‘手’字,排好了第一版校对要看,为了能清楚印到纸上,都是先把纸平铺到铅字版上,喝一口水喷到铅版上色。”杨长信说,“由于当时的铅字高低不平,字迹印刷出来就是深浅不一,而印刷的图片有时则会被印成‘小黑板’。”

杨长信说,过去的总编可不好当,如果有重大事件需要签版,总编就要骑着报社唯一一辆自行车来印刷厂看样签字,而那时的发行车辆就是一辆架子车。

2004年最后一天,老印刷厂一片繁忙景象。

(资料图片)

郑州日报社印刷发展大事记

1949年,手摇印刷机,每摇四圈才印一张单面;

20世纪50年代初,平台半自动印刷机,每小时印刷1000多张;

1963年,报纸发行份数由几千份上升到几万份,购买了一部上海人民机器厂生产的“小高速”铅印轮转印刷机,每小时可印2万多份;

1985年,郑州晚报印刷厂成功把两台凸版铅印轮转机改装为胶印轮转机,为我国报纸印刷业老设备的利用闯出了一条新路,并荣获国家专利;

1989年,以电脑排版代替手工拣字排版,淘汰了铅字,直接用激光照排机输出胶片进行晒版;

1992年春节,采用了北大方正彩色电子出版系统,《郑州晚报》出版了创刊以来第一张“赤橙黄绿青蓝紫”彩色报纸;

1992年,引进了美国罗克韦尔大都市2型胶印轮转机,印刷速度由过去的每小时2万多份增至6万份;

1992年开始,使用了卫星传版新技术设备,外地报纸纷纷前来郑州晚报社印刷厂设代印点,如《中国电视报》《经济日报》《工人日报》《中国妇女报》《中国公安报》《半月谈》等;

1998年,报社开通了电子版报纸,通过网络可调出当天的报纸,读到最新的消息;

1999年,增添一套法国高斯环球70型高速印报机,速度达到了7万份对开,可同时印刷16个版面。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