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C04版:热点 上一版3  4下一版
善意“伪单身”流行职场
广告
      
返回主页 | 郑州晚报 | 版面导航 |      
下一篇4      【打印】  
善意“伪单身”流行职场

在很多剩男剩女无奈地成为“单身贵族”时,都市中却悄悄地出现了另一族——“伪单身”。他们虽然已经名正言顺地领取了结婚证或者已有固定交往的感情对象,却因各种原因对外隐瞒自己的婚姻、感情状况。

他们大多受过良好的教育,外形不俗,事业有成,举止得体,思维活跃,前途无量,是朋友眼中的钻石王老五或高贵典雅女,所以,也常成为异性追逐的对象,而被称为“公害”。

其实,他们只是很自由,没有在办公室打过亲密的电话,总是一个人驱车或以别的方式回家,热衷参加单身派对及各种聚会,你很自然地把他或她归入了单身的行列。

【讲述】

这是我的个人隐私,与他人无关吧

“我是否已婚,是否有男朋友,为什么要对别人说呢?这是我的个人隐私,与他人无关吧。刘德华这样的公众人物都能保守隐私,我为什么不能呢?”在Lina的头脑中,婚姻意味着稳定,稳定则似乎是种“老年心态”,身为职场精英的她怎么能够允许这种“老气横秋”?何况在职场这个水泥森林里,女性的性别优势只有在单身时代才能体现出来——所有男人都爱帮一个孤单的弱女子,但结婚将这种性别优势完全解除。“在公司年会上,大家宁愿东找西找舞伴也不带老公出席,就是怕被识破结婚的身份。已婚的概念仿佛只能和三八妇女节的半天假期联系在一起。”

“同事或不相熟的朋友经常问我有没有女朋友,我都会回答没有。要是有人进一步问我想不想找女朋友,我会回答不想谈这个问题。没错我已经结婚了,可这是我自己的事情,干吗要把真实情况告诉外人呢?谁都不知道以后会是什么样,为什么要把自己的底亮给别人?”John说一口流利的美式英语,34岁的他看起来永远像28岁。工作上他总是游刃有余,生活中更是制造情调的大师,在朋友中他永远是评价最高最受欢迎的那一个,但与异性相处他永远保持一段不远不近的安全距离。

生活在都市里的现代人,如今把隐私看得比什么都重要。在瞬息万变的职场,每个人每个时刻都将面对各种各样的选择和机会。严守隐私,坦然面对外部的各种情况,以静制动方能立于不败之地,成为职场人的信条。在现实的社会情况下,都市“伪单身”一族存在着壮大着,几乎每个人身边都不乏其人,就连我们自己也在某一场合、某一时间,曾经扮演过“伪单身”的角色。

“伪单身”们通常对事业能投入更多的精力。他们思维活跃喜欢接受挑战,面对新鲜事物永远充满兴趣,对新鲜事物的不断学习已经成为生活中必不可少的部分,工作业绩自然不俗。

【原因】

不是理不理解的问题,而是客观情况造成的

“伪单身”们一般性格随和谈吐幽默,因此更容易融入新同事或者新朋友圈子,对任何新环境的适应能力都很强,经常被认为是圈子里最友善的一分子。

“伪单身”们对生活永远充满期望和未知,对爱情永远有新鲜感和向往,但他们也很懂得分寸收放自如,对异性的追逐婉拒得恰到好处。

“是的我一个人,但我只希望和你做朋友,这样不好么?”这样的“伪单身”浑身散发着男性魅力或柔柔的女人味,就连拒绝听起来都是让人如此欲罢不能,平添了几分吸引力。

面对伪单身,更多的人持理解态度。公司职员王刚说:“同事里的‘伪单身’很多,人家不说我也不问。这个要看需要吧,有些时候不透露婚姻会利于自己和别人相处,有时候婚姻家庭是个社交的纽带。长期保持‘伪单身’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伪单身’恋情一般有特殊原因。我觉得不是理不理解的问题,而是客观情况造成的。”

【观点】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心情,应该尊重

其实,对于“伪单身”们的生活情况,朝夕相处的同事多多少少都会有些感觉。身为记者的莉莉说:“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心情,在他/她的世界里,有独特的感情经历,也产生独特的感受和需求。如果他/她觉得要以‘伪单身’这样一种方式和别人相处才愉快舒服,就应该尊重。我身边这样的人不少,其实大家多多少少都会在言谈话语中有所流露,只不过人家从来没有直接承认过,这不过是心照不宣的事实。”

莉莉说,身边的“伪单身”们本身条件足够优秀又大多是魅力四射,很受朋友们的欢迎。可偏偏有一些目的性极强的男女,明明知道人家不单身的身份,却揣着明白装糊涂,不断发动“准第三者”的强劲攻势,大有将其据为己有且不达目的不罢休之势。而善意“伪单身”开始通常对这种攻势给予足够强烈的拒绝暗示,一旦发现暗示无效则会无奈地亮出自己隐藏多年的底牌。还有的“伪单身”则对这种主动送上门来的“半推半就”,但大多数人面对最后抉择仍旧会回归“旧爱”。每当这时,“准第三者”的酸葡萄心理就会迅速发酵,“伪单身欺骗我的感情”的指责不绝于耳,颇能迷惑相当一部分不知情者。

“人家接受不接受你的感情,你怎么可能感觉不到?大家相处这么长时间,人家是否单身,你怎么可能完全不知情?难道你是傻子么?还是另有所图?何况之前人家已经给了你那么多的暗示,不过是你自己一意孤行,贪恋人家的好条件才飞蛾扑火般的往前冲。这种情况你付出再多又怎样?败得再惨又能怪谁?对于这种人,我觉得大家不但不能同情,还要谴责这种搅浑水的人。”

摘自《文化周末》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