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A14版:郑州县市 上一版3  4下一版
中牟延秋辣椒贱卖了
企业闯进500强
请来明星谢员工
村里修路,老哑捐一万
登封土地收购储备有高招
上街“创业促就业”见成效
新密农村小学校长郑州挂职锻炼
巩义21家食品企业建立标准体系
广告
      
返回主页 | 郑州晚报 | 版面导航 |      
3上一篇  下一篇4      【打印】  
村民收留流浪哑巴10多年,还帮他办户口
村里修路,老哑捐一万

“老哑”(左)和李焕周一起编篮子

10多年前,荥阳刘河镇分水岭村的李焕周收留了一位流浪的哑巴,10多年来,他把哑巴当成兄弟一样对待,为让哑巴老有所养,他到公证处办理收留公证,要为哑巴办户口,申请低保,办理养老保险医保等,深受感动的哑巴将自己辛辛苦苦打工挣来的一万元钱捐给村里修路,以答谢这里的好乡亲。

晚报记者 姚辉常 文/图

“老哑”已经“乐不思蜀”

昨日一早,记者和荥阳慈善总会的徐冬来到李焕周家中,李焕周把记者让进家门,在他身边还站着一位40多岁的中年男子。“他就是‘老哑’。”李焕周介绍说,因为大家都不知道他的姓名,习惯性地称他为“老哑”。

李焕周说,为了调查“老哑”的身份,荥阳市公安局派哑语老师跟他交流,可是“老哑”既不会写字,也不识数,连哑语也不懂。

李焕周说他根据“老哑”的一些生活习惯判断他是四川人。他说,“老哑”特别爱吃辣椒,一看到大熊猫就高兴得呀呀直叫。

李焕周用手比划着,开玩笑要让“老哑”卷铺盖回老家。“老哑”的脸立马变得很难看,生气地用手比划着“说不回”。

“他不想回家了。”李焕周的妻子王花敏说,他们原来也想送他回家,带他到火车站,指着电子屏上的“上海”、“武汉”、“成都”等地址问他,他都“说”是他老家。当记者问他为啥不愿回家?“老哑”比划着说,在他10多岁时,父亲开拖拉机出了车祸,双腿从大腿处截了,母亲离家出走,哥哥经常打他,他只好流浪在外。

每年第一碗水饺端给“老哑”吃

这份感情还得从1992年说起。那年春节前,在外打工的李焕周回家准备过春节。走到村口的公路边,见母亲正跟一个人说话,只见他蓬头垢面,衣服破烂不堪,露出瘦骨嶙峋的身体。李焕周和他一交流,发现他是哑巴,顿生怜悯之心,母亲对他说:“让他跟我们回家吧。”

春节那天,第一碗饺子盛好,李母把它端到年轻人面前说:“孩子,吃吧。”按照当地习惯,第一碗水饺应当让给家中最可敬的人,从那年起,李家每年第一碗水饺都是端给哑巴的。

李家的邻居朱林虎说,李母和李焕周都是大好人,他是个孤儿,是李母养育大的。

“老哑”捐款万元谢谢好乡亲

“别看他聋哑,可他是有心的人。”李焕周说,他自己琢磨会编篮子,看会了修自行车,学会了养蜜蜂。

时常有乡邻说:“‘老哑’是流浪来的,你开着车把他扔远点,让他回不来。”可李焕周不忍心。

“和他在一起,我心里就舒坦多了,因为我们之间‘心有灵犀’。”李焕周说,2002年,“老哑”因为与工友闹矛盾出走,他每天都魂不守舍,整天骑着摩托车到街上到处散发名片找“老哑”,直到2005年“老哑”回来。

“他现在已经40岁了,将来怎么办?”李焕周有些担忧,有人建议说,帮他办个户口,给他办个养老保险,申请个低保。需要办理收留公证,今年5月,李焕周和妻子与“老哑”一起来到荥阳公证处。李焕周经常叮嘱儿女:“你们一定要像对待我一样对待你哑叔叔。”

“老哑”听说分水岭村要修路时,主动捐出了自己积攒下的一万元。昨日,他高兴地用手比划着说,他养老有希望了,得谢谢李焕周和乡邻,就利用这种方式来把爱心传递下去。

线索提供 徐冬 王智敏

3上一篇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