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B06版:第一教育·早教 上一版3  4下一版
小心这些误区“伤”了宝宝
早教课堂
      
返回主页 | 郑州晚报 | 版面导航 |      
下一篇4      【打印】  
小心这些误区“伤”了宝宝

“别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0~3岁是宝宝早期教育的关键期。”近年来,受一些早教观念的影响,越来越多家长开始意识到早期教育的重要性。然而,记者在走访中发现,虽然这些年轻的父母很重视早教,但由于对早期教育内容的不了解,照本宣科地培养孩子,过于重视智力的开发而忽视心灵的培养,以为把孩子送进了早教中心就可以一了百了,以至于在早期教育方面存在很大的盲目性,不少家长对孩子的早期教育已经陷入了误区。“如果不及时纠正这些误区定会影响孩子的健康成长,甚至影响孩子一生的健康发展。”多位早教专家提醒家长朋友一定要避开这些误区。

晚报记者 吴幸歌

误区一:帮助孩子包办一切

生活中,我们可以发现,很多父母都喜欢帮孩子包办一切。比如,怕宝宝走着会摔倒,会累着,于是喜欢用车推着宝宝或是抱着宝宝走。这样一来,宝宝活动量小,协调能力、大肌肉的锻炼都不够,活动能力就特别差;宝宝吃饭、穿衣、收拾玩具,家人总是包办代替,会造成孩子的动手能力和自理能力差;宝宝和小朋友发生争执,父母挺身而出,为宝宝讨公道,这种看似对宝宝的爱,会使宝宝今后生活能力差、社交能力差,不敢面对外面的社会。

正确做法:放开手,让宝宝自己收拾玩具,自己吃饭,摔倒后自己爬起来,能使宝宝更快乐,更有成就感。

误区二:希望把孩子培养成神童

据相关调查显示,希望孩子“正常发展”的家长只有三成,大多数家长希望孩子是“超常”的,最好是神童。有些家长一看到孩子爱画画或喜欢跳舞,就认为孩子有这方面的天赋,拼命地培养孩子这方面的潜力。更有一些家长从小就开始对孩子实行知识教育,胎教时听英语,3岁就能读报,6岁便参加钢琴、书法、奥赛等各种培训班……一些教育机构也针对家长的这种不正确心理投其所好,打出类似“培养超常儿童”的口号,但结果只能是多花冤枉钱。

正确做法:家长和学校在培养孩子的过程中,应遵循儿童身心发展的规律。孩子的教育应是全面加特长的教育,特长教育应遵循儿童的选择,考虑儿童的自主性,不要一厢情愿地逼着孩子学他们不喜欢的东西,应多给孩子留一些自由的空间和时间。

误区三:照本宣科养孩子

目前,许多年轻父母,特别是一些80后的父母,由于自身不太懂得喂养孩子的方法,又认为老人的方法不科学,于是大多以书本为标准喂养孩子,认为只有这样才是科学的。书上说几个月要教孩子认颜色,马上就教。书上说孩子几个月会爬,就立即要求宝宝做到,如果自家的宝宝不会,就异常着急,以为是宝宝的生理或智力发育出了问题。其实,书本上的知识和要求不一定与孩子的实际情况相符。有的可能说话早些,有的可能走路早些,每个宝宝的成长路线都是不一样的。

正确做法:可以把书作为参考,一旦觉得宝宝与书上说的哪点不一样时,不要着急,综合考虑宝宝的发展,比如不会爬是不是因为穿得多了,不会说话是不是因为没给他说话的机会。

误区四:满足孩子的所有愿望

由于上班族家长平时与宝宝相处的时间不多,因此,当宝宝提出一些过分或不合理的要求时,家长都会尽量满足他。这其中包括吃饭、穿衣、走路、买玩具等。其实,这种无节制地满足孩子的要求对孩子的成长发育并不好,不仅错失了很多锻炼孩子自身的能力,而且会让宝宝觉得一切太顺利,而太容易获得的东西人往往不珍惜,而且获得的乐趣也没了。

正确做法:如,宝宝不想自己吃饭,可以对宝宝讲,如果你把饭吃完,妈妈带你下楼玩。如宝宝想要买某个玩具,可以对他说,假如坚持一周都去幼儿园,妈妈就买给你。这样让宝宝有一种期待,有一种追求的愿望。父母要注意一定要实现自己的承诺,不能骗宝宝。

误区五:不愿和孩子多沟通

生活中,很多家长认为孩子太小,和孩子说的太多,孩子也听不懂。岂不知父母是孩子学习语言的第一任老师,对孩子语言发育有深刻影响。婴儿听觉研究专家发现,婴儿脑内的“听觉地图”大概到1岁左右完成,在此期间,给零岁婴儿输送越多的有意义的声音,越能促进婴儿脑内主管听觉的神经元的敏感性。另外,还有研究表明,婴儿获得词汇量的多少,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母亲对婴儿说话的数量。

正确做法:当给宝宝穿衣服时,当给宝宝喂奶、换尿布时,要和宝宝说话,告诉他:“妈妈在给你换衣服,凉不凉啊?伸伸小胳膊、抬起头”等。也就是说,尽可能地与孩子多说话,这是发展孩子的语言能力所必不可少的。当到了一定时候宝宝的语言会突然爆发,于是很多话都会说了。

误区六:过多使用物质奖励

“宝宝听话,如果听话,妈妈一会儿给你买一个玩具。”这是大多数父母在日常教育孩子的过程中都会用到的“招式”之一。其实,奖励孩子本质上并不是坏事,但是,你必须明智地去选择何时何地用何种奖励。如果孩子做什么事都期望获得物质奖励,那么没有得到物质奖励的时候,孩子就会变得灰心丧气,他们甚至会认为没有物质奖励的事情不值得去做。物质刺激的确能对幼儿的行为产生巨大的影响,使孩子有高度的积极性,可是产生的效力却是短暂的。家长只考虑物质刺激给幼儿带来的短期效应,而未考虑给幼儿造成的危害。从长远来看,这种手段注定会产生不良的影响。当幼儿受到多次物质刺激后,就会变得越来越依赖于物质刺激,甚至做一点普通的事也是如此。

正确做法: 家长应当慎用物质刺激,而多用精神鼓励的方法,给幼儿以精神上的激励。当宝宝能按时起床,自己穿衣服时,父母要及时表扬,夸他:“你真棒!”从心理上满足和鼓励孩子。

误区七:早教机构一送了之

在生活中,将孩子往早教机构一送了之的父母大有人在,他们认为早教都是早教机构的事,我花钱了,你就应该把孩子给我培养好,岂不知孩子大部分的时间还是和父母在一起,家庭才是孩子教育的第一站,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父母在早期教育中的地位旁人不可替代。父母的身教对于孩子性格、习惯、价值观的形成是非常重要的。

正确做法:0~3岁强调亲子教育,父母应尽可能多地与孩子相处、游戏、交流,这对孩子的身心健康非常有利。相反,如果父母与孩子相处时间较少,孩子没有安全感,会孤僻、惧生,产生言语障碍,这些一旦形成,很难改变。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