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美的“第一人”
与校长推荐的瑕疵
□张敬伟(江苏)
南师附中的匡超已经确定为学校即将举荐给北大的人选,目前正在接受公示。“匡超啊,超牛的!文科生里他理科学得最好,理科生里他文科学得最好!”该校已被清华提前录取的赵鹏竟毫不掩饰对匡超的佩服之情。
(11月19日《扬子晚报》)
北大公布“推荐权”后仅两天,江苏就诞生了校长推荐“第一人”。这一创新的自主招生模式这么快就破局,校长推荐的效率如此之高,反而让公众有些难以招架——毕竟这两天人们还在激烈讨论这个模式的优劣,论证推荐过程是否严密和公平。当结果突兀而至的时候,由于缺乏情感缓冲而对“第一人”的产生充满极度惊诧。
需要说明的是,透过媒体公布的“第一人”信息,人们的惊诧有了逆向和更为复杂的解读。也可以说这种模式的快速践行,曝露了人们预料之外的新的瑕疵。
因为该生太完美,隐约让人觉得该校校长过于谨慎刻板,有些明哲保身的意味。笔者揣测,这位校长推出本校公认的最优秀的学生,这么做,北大满意,校长解脱了公众和舆论的监督压力,算是两全其美。
北大给予校长推荐权,也许是为了单纯吸纳学习能力和素养皆优的全才。但这只是北大的理想,作为中学校长,并非北大的招生办主任,专为北大“掐尖”;职责所系,更主要的还是要向本校的所有学生负责。
因此,中学校长除了推荐像匡超那样的全优学生外,一些独具天分的偏才、怪才,也不妨向北大推荐。当然,这种推荐会给自己带来社会风险和舆论压力,但也反映中学校长慧眼识才的真伯乐本色。
同时,这也在考验现代北大是否具有老北大“思想自由,兼容并包”的涵养和学养。在北大的传统中,偏才、怪才、奇才特招特录而成就为天才的佳话并不鲜见。如果中学校长们利用推荐制创造出同样的佳话来,要比明哲保身地推荐全优学生更让人钦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