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A14版:专题 上一版3  4下一版
冰天雪地里,请记住这群“铁人”
      
返回主页 | 郑州晚报 | 版面导航 |      
     【打印】  
冰天雪地里,请记住这群“铁人”
郑州自来水管网维修职工用汗水为千家万户换来清澈的自来水
自来水管网维修职工正在抢修爆裂的水管。

大冬天没热水,人们洗个手都觉得凉得透彻骨髓,然而却有一群人冰天雪地里抢修水管,一身水一身泥变成了“水泥人”,困了就在车里打个盹,一干就是几天几夜;大夏天,人们躲在空调屋里都嫌热,而他们却冒着酷暑戴着防毒面具、钻到爆管沟槽内去抢修……他们就是郑州市自来水总公司管网处的职工,寒来暑往,他们不是在抢修管网,就是奔波在抢修管网的路上,他们的辛劳换来的是清澈的自来水流淌到千家万户。

晚报记者 张华

通讯员 贺春飚 陈馨 文/图

今冬头一场雪,他们奋战在工地上一个个变成雪人

11月10日,天空中开始飘起雪花,这是今冬郑州的第一场雪,寒风刺骨。晚上9时,正是千家万户在家享受温暖的时候,却有一支队伍顶风冒雪来到建设路与伏牛路口,趁着工程施工停水之机更换阀门,那样可以避免再次施工对居民生活造成影响,他们就是市自来水总公司管网处桐柏路维修队的抢修职工。

当起动机吊起了需要更换的阀门,刹那间,管道内的余水淹没了整个操作坑,此时已是夜里10时30分,寒风肆虐,大雪下个不停,抢修队员们都变成了雪人。

11日3时堵板安装完毕,4时铸铁管段割断,5时吊车把新阀门放置在管段之间,6时……时间见证了每一个抢修队员的艰辛和铁人般的意志。11日临近中午,随着最后一个螺丝的拧紧,开阀试水运行良好。13时30分,施工现场清理完毕,更换阀门工作圆满完成。整整16个小时,他们奋战在冰天雪地里,为了保证安全施工,管网处副主任张振杰彻夜留守工地。像这样的抢修,在整个冬季,几乎每天都有。

夏天污水管里高达50℃,他们戴着防毒面具忙抢修

市自来水总公司管网处航海路维修队队长贾有顺从事管网维修已经7年,他看起来很瘦弱,却是管网抢修的“快枪手”,经常处理最棘手的问题。

说起这几年最艰难的维修,贾有顺说要数去年7月14日晚航海路的那场维修。

那天晚上10时许,客服接到附近居民反映说水压低。值班人员排查到天亮也没发现漏水点,又增派人员直到15日中午,才排查到航海路大学路一水管漏水,那时大量的自来水已顺着雨污水管道白白流走,是一施工单位野蛮施工所致。

高压电缆、燃气管道、供水管道,地下管道交错,施工难度非常大,要维修得先关闭阀门止水,而阀门年久老化腐蚀必须先换掉。在将近3天3夜的时间里,抢修人员在高达50℃的井里施工,一般人是无法忍受的,施工人员不得不买来鼓风机向井里通风以防中暑。最后,维修人员戴着防毒面具,钻进狭小的污水管井内更换被顶破的供水管道。

贾有顺说他这辈子都忘不掉那滋味。

连续两届的首席员工,一问到成绩他“没啥说的”

大冷天,别人都穿大棉袄,他却穿着一件单薄的蓝色工装,在工地冻得直搓腿——因为他一直在工地抢修没时间回家换衣服,他就是管网处负责管道安装维护的宋山岭,人称“宋首席”,也被公司誉为“金色蓝领”,连续两届的首席员工。

一问到成绩他就有些腼腆:“没啥说的。”队友们都说,他的这些荣誉都是当之无愧的。

宋山岭参加工作26年,家住尖岗水库,离单位远,但上班一次也没迟到过。他家都知道他有个习惯:“只知道上班时间,不知道下班时间”,8点上班,下班时间却有可能在十天半月甚至20多天以后。

2006年年底,西环立交桥下,由于长期重车碾压造成柿园水厂出厂干管DN500、DN800两处、DN900管道接连发生爆管,严重影响西区供水。时值元旦,天气又寒冷,宋山岭二话不说,组织人员赶到现场,挖泥、清土、吊管……日夜守在工地上,白天除了吃饭外,抢修工作一刻也不停止。晚上施工人员轮流上阵,困了就在车内打个盹。近半个月的抢修,宋山岭累得几乎散架。

艰苦的现场施工环境让宋山岭和许多队友一样,整天离不开香烟,“没烟提神,天天熬夜熬不住。”

2007年2月28日,九五滩区穿越黄河大堤的DN1200水管发生两处严重漏水,这个管道是通往石佛水厂唯一的一条主干管,维系着西区的供水。宋山岭带领职工在尘土飞扬的滩区奋力抢修。站在满是泥浆的操作坑里,他就像一尊会动的泥人,一直在忙碌。打灰口补漏用的都是腐蚀性强、凝固快的高标号水泥,在寒冷气温下,他双手在水泥中来回抓灰,手指冻得又红又肿,裂着口子向外流血,手套都戴不上。

昨日,记者看到宋山岭的双手,上面长满了茧子,连手掌心也不例外。

曾经的汽车兵,现在自学成为“蓝领发明家”

“你的头发比我少,太聪明了”,在采访中,宋山岭和今年新当选的首席员工王书奎开着玩笑。

被誉为“聪明绝顶”的王书奎,曾经是一名汽车兵,转业后成了供水战线上的一名挖掘机司机,却对机械维修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2005年,管网处从美国进口的昂贵的装载机发动机出现故障,厂家维修专家答应来修,但提出全程双飞,吃住全包,维修费用及零配件另算,费用非常大。不服输的王书奎就自己动手,凭借自己的维修功底,找出了故障原因,只花150元买个新配件装上,机器就正常运转了。

有一次,管网处一大型轮式挖掘机破碎锤出现故障,由于损坏的配件是韩国进口的,价值约15万元,配件很罕见,光修理工时费一项就需要5000元以上,修理时间最少半个月。王书奎精打细算动手维修,多方寻找合适的耐磨材质,自己设计尺寸找人加工,总共花了不到1000元就修好了机器,经售后服务人员鉴定完全合格。

王书奎还和队友们研制了一种液压工作站,正准备申请国家专利。近几年来,他的小发明和小创造,为企业节约了上百万元的维修费,人送绰号——“蓝领发明家”。

他们“离婚的多,光棍的多”,其实他们都很优秀

说起队员们工作个个都优秀,说起队员们的生活,管网处副主任张振杰和5个维修队队长都有一肚子的苦水:“离婚的多,光棍的多。”最发愁的就是桐柏路维修队的队长陈新伟和副队长韩玉定,手下的大龄男青年最多,其中1个班就有4个,小郭就是一典型代表。

小郭其实年龄不小,已经34岁了,曾经是一名班长,因为工作太忙,每次恋爱都谈不长,“女孩打电话约会,他第一次说是在工地,第二次还是在工地,第三次再说还在工地,人家就再也不联系了。”陈新伟说,如此三番,小郭已经到了34岁,再也拖不起了,要求辞职。张振杰和陈新伟商量,还是先别让他当班长,等解决了终身大事再说。可就在几天前,已经是晚上10点多,陈新伟在工地上见到了小郭新处的对象,两人就在工地上约会。看了让人很心酸。

谈对象难,有家的也不轻松。有次韩玉定在工地上一连忙碌几天没回家,回家时发现孩子不见了,说是已经丢了3天,后来在一车棚里发现了孩子,他备受家人和儿子的埋怨。

未来路维修队的一班班长李朝辉,关阀门是高手,再难关的阀门在他手里也乖乖就范,可最近也遭遇家庭危机:挣钱少,还一天到晚在工地上回不了家,影响了夫妻关系。

10个月抢修2500多处,他们要在全国同行闯品牌

说起他们的辛苦,每个人都有一大串的故事,干了多少活,张振杰有详细的统计,从今年1月到10月底,大大小小维修了2509处。

管网处有376人,分为机械队、巡线队、维修队等,有维修队员160多人,劳动强度非常大,而平均工资不到2000元。去年7月份,由于接手了小区庭院管网的维护和维修,他们的工作量大幅度提升,“以前是冬天忙夏天稍好,现在是一年四季都得忙。”

忙不忙,看他们怎么过节就知道了。

10月2日18时30分,农科路与文博东路一DN400mm供水管道发生爆管,政七街维修队队长高忠南带领队伍维修,奋战两天刚抢修结束,10月4日,白庙水厂DN1000mm的出厂干管闸阀要更换,又忙了3天3夜。

10月6日22时40分,徐寨路DN600mm供水管线发生爆管,高忠南和职工顾不上连续作业的疲劳,又一次投入到供水抢险中去,直到10月9日凌晨3时才完成任务。

“忙维修,忙规范,忙打造品牌。”张振杰说,今年他们制定了施工现场管理标准、质量验收标准、抢修技术标准,总公司制定了一个地理系统项目,所有供水管网和阀门都在电子地图上,这样做提高了抢修效率,减少影响居民的用水时间。

他们施工尽量安排在晚上,严格遵守爆管后50分钟以内赶到现场的规定。

在抢修时优先考虑新材料和新设备,提高维修质量,做到安全施工,既保证职工的安全,也保证在施工时间内行人的安全。

在施工时,还要求做到清洁施工,即施工结束后,不在工地现场留下任何垃圾。

张振杰说,他的目标就是不但做好郑州管网的及时抢修,还要在全国同行打造郑州自来水管网维修的品牌。

奉献无悔,这就是管网处抢修职工的精神,这是一种为千家万户带来方便的平凡精神。

他们还在2008年春节前南方冰冻灾害、“5·12”汶川大地震危急时刻,义无反顾地远赴灾区抢险抢通灾区供水生命线,他们以实际行动奏响了时代主旋律,书写了人间大爱。

几年来,管网处先后荣获市国资委“先进基层党组织”;市政管理局“先进单位”;郑州市总工会“工人先锋号”;中华全国总工会“工人先锋号”等荣誉称号。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