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B23版:第一教育·综合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校园上演“口罩秀”
培养高目标 造就“俏”人才
中学生如何远离数学“瘸腿”
      
返回主页 | 郑州晚报 | 版面导航 |      
3上一篇  下一篇4      【打印】  
技师和高级技师仅占工人总人数4%,未来职业教育以提高质量为主
培养高目标 造就“俏”人才

目前我国的高等职业教育在高等教育规模上已占半壁江山,技术工人占全部工人的1/3左右,但技师和高级技师仅占4%。今年9月份,前教育部部长周济在介绍新中国60年来教育发展成就时指出,在职业教育上,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下一阶段,职业教育的中心任务是提高质量,把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质量提到一个更高的水平。

“职业教育的指导思想更加明确,因此充满了活力。”日前,在采访中,一些职业院校负责人乐观地表示。晚报记者 唐善普/文 赵楠/图

[矛盾]

“职业属性”制约综合素质提升

采访中记者了解到,时下,高职教育在教学实践中,统一计划、统一大纲、统一课程的现象依然存在。而如果学生实际的职业技能训练不足,加上理论教学以“够用、适度”为最低要求,在社会对人才需求正在向复合型人才转变的情况下,就出现一些学生很难找到适合的位置的情况。

“高等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立足于‘培养适应生产、服务、管理等第一线需要的应用型人才’,是以满足市场对职业技术、管理人才的特殊需求来培养的。”一位高等职业院校的胡老师坦言,这种教育不可避免地在某种程度上贴上了“职业属性”的标签。针对性、职业性强化了职业技术教育“实用性”的特征,因为更多的实操课必然要以牺牲理论知识为代价,而知识的积累是学生具有职业适应性和发展潜力、创新能力的基础。

“人们对职业教育的偏见,使职校学生在职业创新能力,知识能力,信息能力等方面较为缺失。”郑州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职业介绍中心主任助理李仲德认为,这有可能造成培养出的学生与别人竞争与合作时处于弱势位置,无疑会对今后职业流动和发展带来不利影响。

[模式]

“无缝”培养成职校首选

“高职院校的学生应具有多方面的能力素质,包括专业知识能力、适应能力、创新能力、信息能力等。”此前,在郑州财经技师学院校企合作签字仪式暨毕业生供需见面会上,徐锡志院长对本报记者表示,产业及经济结构不断调整,对劳动者就业素质和适应生存发展的能力提出了高要求。而专业知识和技能等能力是学生就业的基础;创新及创业能力的培养能使高职院校的学生在就业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学校要在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的办学方针上,不断调整办学思路,强化校企间的“无缝”对接,培养更多实用人才。

郑州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总职业指导师张春生认为,未来校企间的合作要多层次、多领域、多形式地全方位合作,不断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培养出更多的高技能新型人才,满足更多的行业和企业需求。

[未来]

高技能人才成培养方向

今年9月份,前教育部部长周济在介绍新中国60年来教育发展成就时指出,在职业教育上,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下一阶段,职业教育的中心任务是把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质量提到一个更高的水平。

在此前的2009年中国(长沙)国际职业教育论坛上,第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中华职业教育社理事长成思危指出,我国技术工人占全部工人的1/3左右,但技师和高级技师仅占4%,要进一步发展职业教育。

“职业教育的指导思想更加明确,可以说未来充满了活力。”采访中,一些职业院校的负责人乐观地表示,我国经济的发展对技能型人才的素质和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高等职业教育的定位,就是要培养更多的高技能专门人才。

作为中部发展较迅速的河南,经济的发展,带动了会展、物流、服装设计与技工、营销、旅游等专业人才的需求。一些职教院校根据市场需求,积极进行专业调整,新增的物业管理、会展、地铁、家政服务等专业,毕业生就业很乐观。

对此,李仲德认为,高职教育应培养学生综合素质能力,进一步拓展学生的发展空间,满足社会对高技能人才不断增长的需求。

3上一篇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