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A03版:热点新闻 上一版3  4下一版
专家找出七个症结
      
返回主页 | 郑州晚报 | 版面导航 |      
     【打印】  
郑州交通为什么拥堵?
专家找出七个症结
提出多项对策,首先完善城市对外交通体系

郑州交通拥堵现状能否有更好的解决方法,昨日,市政府组织召开了《郑州市城市综合交通规划》评审会,省委常委、郑州市委书记王文超,市长赵建才,副市长张建慧及各厅局、各区负责人参加。同济大学交通运输工程学院教授彭国雄等国内13位知名交通、规划、管理专家组成评审委员会,对该规划进行了讨论和研究。与会专家们总结了郑州道路交通拥堵的7大症结,并分别对症下药、开出良方。

晚报记者 王菁 李萌 孙庆辉

11月23日,几辆公交车“淹没”在车流中。

据有关部门统计,郑州市的公交车平均时速正在呈现逐年下降趋势,每年减少1至2公里,今年高峰时平均时速只有14.7公里,基本上就比骑自行车快一点。造成公交车时速下降的原因,主要是城市交通基础设施滞后、私家车增长太快等。

新华社发

【相关新闻】

郑州交通现状调查

三成市民步行上班

市区公交线路209条

日均客运量达200万人次

昨日召开的《郑州市城市综合交通规划》评审会上,也透露了郑州的交通现状。

出行方式

居民首选“环保出行”

截至2009年6月,郑州市区机动车总量52.3万辆,从2000年~2008年间,市区机动车保有量增长15.4%,私家车发展速度年均29%,并呈逐年加速增长的态势。

据2007年11月对居民出行调查,中心城区居民人均出行次数2.68次,自行车、电动自行车和步行仍然是主要方式,自行车、电动自行车所占比例达47.5%,步行达30.4%,公交达12%。

城区交通

穿越铁路道路车流量大

在对道路交通调查中发现,与铁路线相交的道路交通量比较大,主要集中在陇海铁路和京广铁路的重合部分。

另外,在三环路,进出东三环和北三环的交通量也非常大。

公共交通

每日有近200万人次的客运量

据统计,2008年郑州市公共交通客运量达到7.24亿人次,日均公交客运量达198.4万人次。至2008年底实有公交汽电车4218辆,万人拥有率14.31标台,在全国同等规模城市中属中等水平。

在城区,现有公交线路209条,线路总长度3230.7公里。市区公交线路主要集中在建设路—金水路、中原路、花园路—紫荆山路、南阳路、文化路。

“铁公机”

连接郑州对外交通

铁路:郑州拥有全国最繁忙的货运和客运枢纽,2008年铁路旅客发送量为2624万人次,货运总量3108万吨。

公路:2008年底郑州市域公路总里程达到11767.3公里,形成以郑州市区为中心,连霍高速、京港澳高速,G107、G310构成的双十字骨架。市区现有10个公路客运站。2008年郑州市公路完成客、货运量分别为25465万人、34239万吨。

航空:新郑机场是全国五大航空门站之一,一类航空口岸。2008年郑州市航空客运吞吐量为356万人次。

晚报记者 李萌 孙庆辉 王菁

七种原因困扰交通

车、路供需矛盾日益加剧

据统计,目前我市机动车保有量为133.2万辆,今年前10个月,全市新入户车辆达到13.6万辆,市区新入户车辆9.1万辆,年底将突破15万辆。同时,市区还保有60多万辆电动车,360多万辆自行车。城市车辆的增长速度太快也造成交通拥堵。

群众交通参与意识淡薄

我市外来人口、流动人口较多,市区暂住人口和流动人口达200万人,占常住人口的56%。据统计,杭州、西安、石家庄外来人口分别为145万、120万、24万,分别占常住人口的23%、17%、10%。郑州外来人口群体多数是来郑打工者,闯红灯、翻越护栏、占道经营等交通违法现象普遍。

停车泊位数量严重供不应求

按照国家标准,百辆汽车停车位数需要达到35~45个停车泊位,郑州至少需要约20万个停车泊位,目前我市仅有停车泊位数12.3万个,缺口近8万个。

次干道微循环作用发挥不够

近年来我市拓宽改造了大部分道路,但是这部分道路基本属于先天通行条件优越和交通环境良好的道路,由于道路面积的增加,交通增量暂时有所缓解,于是便引来了更多的客流,产生了“诱增交通量”,使这条路重新趋于饱和,时隔不久又恢复到昔日的拥堵程度,次干道不能吸引交通流,有效分担交通压力,并没有从根本上达到缓解交通拥堵的目的。

路网不完善,交通管理滞后

目前的郑州建成区道路长度已达到1386公里,建成区路网密度4.7公里/平方公里,但路网密度偏低、城市快速路系统未完成,都影响了城市交通。

与此同时,我市虽然建立了城市交通指挥中心,但功能不完善,特别是区域性的交通指挥系统等手段应用较少。同时市区多数信号机是10年前引进西班牙系统时安装的,系统严重老化。目前我市绿波带、电子警察等数量也不足。

公交、机关位置影响城市交通

在二七广场,有十多条公交线路都在此交会,因此经常出现七八辆公交车同时进站的情况,影响了由西向东方向的其他机动车的通行。在现状公共交通中,公共交通的枢纽站、首末站不足,造成公交和其他方式也相互干扰,路段堵塞。

另外因为城市中心区机关密集,建设开发强度偏高,整个交通与空间利用发展并不协调。

市政工程施工影响不容小觑

近年来,郑州市区10条精品街的改造、BRT快速公交、轨道交通1号线、解放路立交桥、陇海路高架桥、京广路—沙口路快速通道和多条道路下穿涵洞等建设项目的陆续开工,对交通阻滞与疏导将造成诸多困难,交通拥堵随之加剧。

交通事故也是原因之一

目前市区主干道的交通流已经基本处于饱和状态,市交警部门实施了轻微交通事故快速处理办法,但平均每天800多起的交通事故中,仍有20%需要使用一般程序处理,现场的撤离需要15分钟左右,有的重大事故则需要更长时间,这样仅交通事故就造成每天有160多处交通拥堵点。

专家提出解决之道

昨天的评审会上,共邀请到同济大学交通运输工程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彭国雄,北京市公安交通管理局原副局长段里仁,英国南埃弗顿大学、中英联合智能中心主任、教授、长江学者吴建平等国内13位知名交通专家学者,对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和郑州市规划勘测设计研究院编制完成的《郑州市城市综合交通规划》进行评审。郑州市的部分人民群众代表、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一起参与此次公开评议。与会专家提出多项建议,谋求改善郑州交通拥堵现状。

完善城市对外交通体系,加快中心城区快速路建设

解决市区拥堵首先要加快高速公路出入口的建设,中心城区在既有的10个高速公路口的基础上,继续建设7个高速公路出口。

另外,建设安阳至信阳一级公路其中一部分的郑州至新乡、许昌一级快速公路,建设至焦作郑焦公路和黄河大桥。建设至航空港四岗连通大道和紫荆山南路。建设至中牟航海路重点线和南三环重点线。至新郑、新密要改造既有的郑新公路和郑密公路。另外连通和改建新密到中牟的快速通道。

扩宽三环以内跨铁路通道,建设4条跨南水北调的连接线

郑州市区内铁路立交较多,分别是东风路、黄河路、嵩山路、紫荆山路、长江路5个铁路立交,遇到火车经过就容易出现堵车情况。专家建议加强主干路与快速通道连通,首先是将这几处立交进行扩孔拓宽,并修建19条主干路,总长度70公里。另外,南水北调的实施近期要建设4条跨南水北调的连接线。

优化优先发展公交,改善自行车出行

专家认为建设和完善快速公交系统,要加快公交枢纽首末站建设。适当优化公交线路,培育公交的主干线。避免重复系数过多。实施公交优先,扩大公交专用道的范围。

根据调查,郑州市自行车以及电动车比重占人们出行交通工具的47%,但目前没有专用道的情况下基本上干扰是非常严重的。建议在道路改造中要保障自行车的路权,适当的开辟专用道,实施连续性。在公交枢纽点、商业密集区和公园、游园主要的自行车出入点实施自行车租赁系统,引导“骑乘”转换。加强和规范对电动车的管理。

解决停车难,三环内新建23处停车场

专家们认为,今后要加快道路停车场建设,在三环以内建设23处,停车泊位5360个,在外围结合轨道交通建设5处。适度提高建筑物的配件指标。规范路边停车,加大停车设施管理的力度。大力发展不同类型的停车场,立体停车库位逐步增加。

实施单向交通,重大节日单双号限行

目前郑州市区单向交通比之周边城市单向交通的数量远远不足,原因是单向交通层次比较低,由于配置路不好,像双向六车道的道路,现在是双向四车道。

建议尝试尾号限行,如果遇到重大节庆日实行单双号限行。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