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C02版:城市故事 上一版3  4下一版
常怀一颗“感恩的心”
广告
      
返回主页 | 郑州晚报 | 版面导航 |      
下一篇4      【打印】  
常怀一颗“感恩的心”

赠人玫瑰手留余香

人惜福,福才会一直用不完。

1995年2月遭遇车祸之前,英子的人生是相当顺畅的。毕业后,她先是在旅游局工作,空闲之余自学了经济管理,后来进入一家大公司驻郑的办事机构工作。因为能吃苦耐劳,再加上性格比较好的缘故,和公司各方面的关系都很融洽,工作如鱼得水,颇受上司赏识。待遇当然也不错,月薪3000元,打车等费用还可以报销,这在当时算是名副其实的高级白领了。

“那时候,我染上了小资女人的通病:巧克力要吃德芙的,牛肉干要吃味美思的,蛋糕非要泰隆的,连吃米皮这类小吃也挑剔得很,非认定的店坚决不吃。可能有人会觉得有点‘作’,可我觉得这样很好,很快乐,很满足。是啊,20多岁,一个女人最美的年龄,又经济宽裕,生活对我来说,除了尽情享受,还能有什么呢?”

当年的英子也算是个“作女”了,是什么让她有了根本的改变呢?

“是琴姐教我懂得了惜福。1998年,我通过一个朋友认识了琴姐。从第一面之后,琴姐一有空就来我家陪我聊天、谈心,并鼓励我好好地治疗,等将来站起来了我们就一块出去好好转转。每次从外地回来她都会给我带贵重的礼物,像北京的玉佛、海南的玳瑁什么的,还经常留下钱让我好好治疗。”

“有一次,我实在忍不住了便问琴姐为什么要这样做,她沉默了好一会儿说:‘英子,你不要以为我们交往你得到了很多,其实真正受益的是我,你让我发现了一方真正的净土,在你这儿我能忘却所有的烦恼!’我惊讶于琴姐的心境,连帮助人都心存感恩。”

“几年来,琴姐没有一丝怨言地资助我家里数万元,而且还不断地给我打气、鼓劲。有一次琴姐临走时还对我说:‘英子你赶快好吧,琴姐答应你,只要你好了,别人有的东西,我全都让你也拥有。’你别以为琴姐是因为太有钱了所以不在乎钱,其实她平时的生活都是很俭朴的,她的日常用品大多都是从批发市场里讨价还价买回来的。她说人要懂得惜福,这样福才会一直用不完。”

去年金融危机爆发后,倡导“有钱但不奢侈,简约而不简单”的新简约主义迅速流行开来的。其实,生活中很多像琴姐一样的人,他们与潮流无关,与时尚无缘,但他们一直过着有意义的“简”式生活。

(三)园 园 给感恩一个容身之所

园园是个8岁的女孩,还在幼儿园的时候,她就会背诵《锄禾》,跟随姥姥姥爷生活的她,在幼年时期曾无数次地用自己的小手捡起掉落在餐桌上的米粒,重新放入碗中吃掉,也会学着姥姥把自己洗脸的水倒入桶中,留着冲厕所,还曾不嫌麻烦地坚持把喝完的饮料瓶带回家积攒起来。

可这两年,这样的行为已经渐渐不再有了。回到父母身边上小学的她,被父母以“不卫生”为由禁止捡起掉落的食物,更以“不文雅”、“寒酸”等理由命令她改变了很多以往的生活习惯。

园园很快适应了这种生活,她也和同学们一样有了量化的标准。平常测验满分,奖价值50元的小礼物一个,期中期末考满分,奖现金200元,儿童节200元,生日300元,每天零花5元,周末游玩100元,诸如此类。

这样的定额让园园对新的玩具很快产生厌倦,因为永远有更新更好的玩具在等待她。她也不再有节约的意识。

现今社会是个物质丰厚的年代,但这并不足以成为浪费的借口,节约在任何时代都是应该提倡和践行的一种美德。物质不丰富时,我们因为贫困而节俭,是一种无奈;物质极大丰富时,我们在富足中享受节俭的乐趣,是一种境界和生活的理性,是一份阅尽铅华之后的平淡和自由。

据一位从事小学教育的老师说,现在小孩子看到别人用的东西,第一句话问的大都是“多少钱”,过于关注物品的货币价值,让孩子也提前进入物化的怪圈。

如果一切获得都变得习以为常,如果连亲情和拥抱也被货币量化,交换势必成为唯一的准则,哪里还有感恩的容身之所?

还记得我在英子家里看到的许多小物件,有朋友送的“2008北京奥运”的镜框;墙壁上悬挂着吴景晨先生赠送的“光明在前”的书法,还有火红的爆竹、灯笼、中国结……

无论大小贵贱,英子一视同仁,也许从这里我们可以懂得英子为什么能够活得开心、过得坦然了。没有分别心的感恩,让卧床十余年的英子双眼看到的依然是明媚的阳光。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