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A02版:中原时评 上一版3  4下一版
广告
固话资费改革是主动让利还是顺水人情
话题:饭补房补等职工福利需缴个税
公共冲突中的番禺样本
失落的
“白领”
      
返回主页 | 郑州晚报 | 版面导航 |      
3上一篇  下一篇4      【打印】  
公共冲突中的番禺样本

番禺垃圾焚烧发电厂选址问题近日引发部分群众信访。番禺区委、区人大、区政府和区政协日前分别召开会议进行了研究,并提出五条处理措施。其中包括:垃圾焚烧发电厂选址拟进行重新审视和论证;建立科学、民主的政府决策机制,不排除进行全区群众投票。

(11月25日《南方日报》)

家园附近设垃圾焚烧厂,遭很多居民强烈抵触。《南方都市报》

对等博弈不能依靠“用脚投票”换取

在为番禺民众与政府的逐渐合拍赞赏叫好的同时,笔者依然有深层的隐忧与更高的期望——在当下频繁发生的公共冲突中,民众对等博弈不能总依靠“用脚投票”换取。

“用脚投票”是民众最后的维权底线,付出成本巨大而不可轻用。正如信访是法制社会的非常态,民众与政府都不乐见信访现象越来越多。非正常的“用脚投票”举动过多,恰恰反映了权利自治架构的虚置和无力。甚至,对于政府有关部门来说,民众屡屡“用脚投票”,同样给社会管理带来严重隐患。矛盾的累积往往会将问题扩散放大,其爆发性后果难以控制。

对公共事务的广泛知情权、参与权与决定权是公民的基本权利,民众通过各自部分权利的让渡,委托政府有关部门进行公共决策,但并不意味着决策出口就完全掌握在有关部门手上,同样需要权利的汇集,通过广泛听证调查、民意表达与权利救济,形成民众某种形式的自我管理和服务。

番禺事件的价值原则是否也能运用于当下资源改革或其他公共事务改革进程中?只有从这样的观察视角和思考路径出发,才可能尽量完整而全面地理解这一标本意义深厚、内涵丰富的社会性事件。毕舸

民意终于说服了公权

从“没有比这更适合的地方了”、“推进垃圾焚烧发电坚定不移”,到“重新审视和论证”、“不排除进行全区群众投票”,番禺垃圾焚烧发电厂项目终于从政府一意孤行,回到了听取民意的正确轨道上来。这是一个艰难的转折。

说其艰难,一方面从2003年起,番禺区就开始着手垃圾焚烧厂的选址工作,并会同市、区两级国土、规划有关部门经历三年多调研和选址论证,2006年初步确定了目前的选址——换言之,当地政府在这个项目和项目选址上,已经酝酿太久,除了征求民意之外的前期所有工作几乎全部到位,既往经验告诉我们,这个时候让“坚定不移”的公权改弦更张异乎艰难。

另一方面,在各地公共事务管理中,到目前为止“全民公投”鲜见出现在决策预案中。11月22日,当地政府还在“坚定不移”;到11月23日,广州市及番禺区有关负责人表示,项目环评不通过或者绝大多数群众反映强烈,绝不动工;再到11月24日“重新审视和论证”,我们看到汹汹的民意逐渐将公权说服,从专家、资本、自身利益的合围中将偏执的公权拉出来,拉到了其本应该站到的民意立场上,以谦恭的姿态准备向“全民公投”问话。

以此来看,我们在向番禺区公权被民意说服表示赞许的同时,还需要反思公权何以一度罔顾民意甚至背离民意。燕农

3上一篇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