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报记者 杨宜锦
昨日,在河南省易学研究学会等主办的易学研究高峰论坛上,来自全国的易学教授、学者齐聚一堂。与会者认为,现代人应以科学的精神、科学的方法继承发扬优秀文化精髓。
在会上,南开大学教授廖墨香表示,易、诗、书、礼、乐、春秋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易经》被称为群经之首。在古代有不知易者不能为将相,不知易不能做太医,日本有不知易不能进内阁。在《易经》的基础上,孔子、孟子将其发展为儒家思想;老子则形成了道教思想;墨子则形成了墨家兼爱非攻思想,这也是《易经》被称为群经之首的原因。
廖墨香称,《易经》所凝聚的民族文化内涵即是“自强不息”和“厚德载物”,这是清华大学的校训,但不少国人却不知道这句话来自《易经》。他表示,《易经》中提出的“天人合一”“阴阳平衡”,用现代人的观念即可理解为追求和谐社会,现代人学习易经即是学会平衡矛盾。
专家们还表示,河南是易经的发源地和发祥地,伏羲的先天八卦、文王的后天八卦都是在这片土地上产生的,但河南的易学研究还相对滞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