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C03版:旧事 上一版3  4下一版
我在父亲傅作义身边“潜伏”
广告
      
返回主页 | 郑州晚报 | 版面导航 |      
下一篇4      【打印】  
傅冬菊回忆劝父与共产党合作的往事
我在父亲傅作义身边“潜伏”

与父亲激辩张家口

1924年,我出生在太原。中学毕业后,我考入了昆明的“西南联合大学”。在联大我加入了共产党的外围组织“民主青年联盟”。联大毕业后,我回到西安。不久,我就到天津大公报社当了一名编辑。就在我离开西安,去天津大公报工作的时候,父亲部队连续与八路军发生了冲突。

开始,是因为受降问题,父亲遵从蒋介石的命令,从绥远省的归绥东进到绥东、察哈尔、热河去接受日军的投降,可这些地方大部分是八路军的游击区,八路军在这里与日军打了几年的仗,按理说应由八路军去受降。1946年秋,眼看解放军快要攻下山西大同了,他却为阎锡山的部下解危,先后从解放军手里打下了集宁、丰镇。我对父亲的作为很不满,于是就利用星期天,还请了两天假,乘火车来到张家口,与父亲争辩了一个通宵。

由于我的话有时说得太尖刻,把父亲激怒了。他说:“你刚刚走出校门,对社会了解多少?你知道吗,爸爸为了实现抗日救国的抱负,费尽了多少心血才经营了这样一支军队?那时,要使人民免受鬼子的奸淫烧杀,就需要枪炮子弹、军饷军粮,这些东西靠谁供应,只能靠我心里非常不满意的国民党政府。我打了胜仗,蒋介石要给我授勋,我坚决辞勋,不给蒋介石好脸看,不就是表示对他不抗日、假抗日、真剿共灭共政策的不满吗?我不会忘记,时时警惕着蒋想利用中统、军统两条绳索捆住我的手脚,让我充当他们的鹰犬,去咬那些吃不饱穿不暖的穷苦百姓。所以,我所带的这支部队,是在控制与反控制、吞并与反吞并的斗争中逐渐壮大的,也是在夹缝中生存下来的。”

这一夜,我与父亲的争辩对父亲触动很大。事后,我从他身边一些人的只言片语中得知,他经过认真思考,对这些人说:这样再打下去,我们即便战死在疆场,也不会有人来为我们收尸! 

在今年热播的战争剧、谍战剧中,《北平战与和》颇引人注目。该剧再现了北平和平解放的历史,以及国民党高层将领傅作义由战到和思想转变的全过程。在傅作义转变过程中,他的长女傅冬菊在其中起到了不可替代的关键作用。傅冬菊是中共秘密党员。正是在她的努力下,千万百姓的生命及大量稀世文物才免遭涂炭,因此其被评为北平和平解放“立头功者”。

晚年,傅冬菊曾接受记者采访,详细回忆了当年如何劝说父亲与共产党合作的往事。

我在父亲身边“卧底”

1946年秋,我到了天津大公报社工作,时间不长,我就向中国共产党提出了入党申请。1948年9月,我到北平执行任务,任务完成后,李炳泉同志对我说:天津那边来电话了,叫你留下来,以照顾你父亲生活的名义,多向党提供一些你父亲的思想动向等方面的情报。从此之后,我就留在了父亲身边,将能观察到的父亲情绪上的细微变化,都毫无保留地告诉了党组织。

1948年11月2日,辽沈战役结束。3日,蒋介石来电,要我父亲到南京去开会。这天夜里,我就在父亲的屋子里等他回来,想从父亲的言谈中探出点情况。

父亲回来后,嘱咐我说:我明天去南京开会,我不在北平,你少出门,免得特务们盯你的梢。我怕父亲像过去一样,蒋介石给他升个什么官,他再跟着蒋继续去打内战,于是我说:“爸爸,今天我见到了一位老同学,他十分关心你。他说:战争的形势发展这样快,你父亲是抗日英雄,共产党希望再次合作,和平解决平津问题。”

我父亲一听,马上反问:“你说的老同学是真共产党还是军统特务?你可别上当。”我说:“是真共产党。”他又问:“是毛泽东派来的还是聂荣臻派来的?”我说:“是毛泽东派来的。”他沉思了一会儿说:“这是件大事,我要好好思考一下。”

父亲致电毛泽东求和

1948年11月7日,父亲从南京开会回来了。11月17日早上,我来到父亲的房间。父亲说:“近日你与那位同学见面没有?他到底是真共产党还是假共产党?接触中有没有让你生疑的地方?”我回答得很肯定:“是真共产党,是毛泽东派来的!”父亲说:“那好,我有一件十分机密的事,能不能请他帮我办一下?”“能!当然能!”我回答。

于是,爸爸说:“请他替我给毛泽东发个电报。一个字也不能用笔记,只能记在脑子里,对你的同学,也只能口授,决不能字传,一点痕迹也不能留下。”于是,父亲口授了两遍,又让我复背了两遍,没有错误,这才罢休。

电报的原文大意是这样的:我已认识到过去以蒋介石为中心来统一国家、复兴民族和随蒋戡乱是完全错误的,决计将所属的约60万军队、200架飞机交毛泽东指挥,以达救国救民之目的,请求派南汉宸来北平商谈和平事宜。

“元旦六条”解除父亲疑虑

1948年12月14日,解放军包围北平。25日凌晨,中国共产党宣布了头号战犯,我父亲的名字在里面。这一下子激怒了他。我把父亲大闹的情况向组织汇报后,1949年1月1日,毛主席写了一个电报给父亲。这封电报,后来人们把它称为“元旦六条”,一下子解除了父亲的思想疑虑,把父亲又拉到了谈判桌上,这才有了派周北峰出城进行的第二次谈判。

1948年12月底的一天,父亲把邓宝珊将军接到了北平,他们一起去看望马占山将军。他们三人早在抗日战争年代就拜了把子。邓伯伯来不久,就与崔月犁接上了头。崔月犁告诉我说,你父亲的问题解决了,他下决心与我们党合作了。我听了,特别激动,父亲能走到这一步,有我一份功劳在内。摘自《纵横》

■人物后传

新中国成立后,傅冬菊先到天津任《进步日报》副刊编辑,还参与了《云南日报》的创办。1951年3月,她被调入人民日报社工作,之后,她感到自己“在政治上越来越受歧视”。“文革”开始,傅冬菊受到了冲击,在毛泽东亲自过问下,她才获得了自由。“文革”后,傅冬菊在新华社香港分社工作了十几年。1995年后她在美国与孩子生活了两年,此后一直生活在北京。

晚年的傅冬菊深居简出,从不向人提及自己对和平解放北平作出的贡献。2007年,傅冬菊在北京逝世。

晚年的傅冬菊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