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A02版:中原时评 上一版3  4下一版
话题:商务部全球投放广告宣传“中国制造”
原来有套住房也是“就业力”
集全社会之力编织“红丝带”
一万涉黑者
无保护伞的
其他猜想
广告
广告
广告
      
返回主页 | 郑州晚报 | 版面导航 |      
3上一篇  下一篇4      【打印】  
集全社会之力编织“红丝带”

今天是世界艾滋病日。联合国将2009年至2010年世界艾滋病日的主题确定为“普遍可及和人权”,意在强调实现艾滋病预防、治疗、关怀和支持的普遍可及是保护人权的当务之急。截至2009年10月31日,我国累计报告艾滋病感染者和病人319877例,其中艾滋病病人102323例,报告死亡病例49845例。

反艾滋病歧视需要形成合力

据联合国艾滋病规划署执行主任米歇尔·西迪贝介绍,最近出台的一份有关中国艾滋病歧视状况的研究报告显示,在知晓感染者的身份后,1/4的医务工作者、超过1/3的政府官员和教师持负面和歧视态度。

(11月29日《中国青年报》)

面对歧视,艾滋病人除了感到无助、失望以外,他们可能因此隐身社会回避世俗的眼光。除了故意隐身社会的艾滋病人以外,据有关资料介绍,目前有不少患者并不知晓自己已经感染艾滋病毒。

为了帮助艾滋病感染者树立重新生活的勇气和信心,解除他们的疾病痛苦,国家制定了“四免一关怀”政策,这是当前防治艾滋病的有力政策措施。然而,为何那么多患者不知道自己已经感染艾滋病毒呢?在我看来,除了这类人群没有出现明显艾滋病症状外,更重要的原因在于,艾滋病患者心理方面的原因和世俗观念还不够开放。经过多年的健康宣传教育,虽然人们对艾滋病的恐慌心理已经有所放松、不再谈“艾”色变,但是世俗的眼光还远远不能够坦然接受艾滋病人。

只有全社会形成合力,改变对艾滋病人的歧视心态,让艾滋病人普遍感受到社会关爱,才能让“隐身社会”的艾滋病人回归正常的治疗轨道和生活轨道,共同做好防艾这篇大文章。叶祝颐

政府开酒吧防艾与舆论“鸵鸟心态”

由云南大理市卫生局出资、10多名防艾志愿者负责经营的以同性恋为主体顾客的酒吧即将正式营业,卫生局和志愿者们计划通过酒吧的平台对更多潜在的艾滋病患者进行“同伴教育”。(11月29日《新京报》)

这个消息引起了舆论质疑之声。一种声音认为,防艾应该“釜底抽薪”,让不健康的同性性行为失去传播途径,而开酒吧无疑会助长此风。我觉得,这种思维很是滑稽。既然我们已经承认了同性恋作为一种“权利和自由”,又何必再给同性恋性行为打上不道德的标签?而实际上,各地隐秘的同性恋酒吧早已不是什么新鲜事——与无序自发的聚集相比,带有防艾色彩的卫生引导显然更安全。

舆论诟病的关键应该是在于“政府出资”。拿纳税人的钱,去给同性恋开酒吧,似乎让人很不爽。再者,政府开办酒吧,也有违规之嫌。但是,需要指出的是,公共防艾不仅是一种社会公益行动,还是政府卫生部门的责任。既然是政府责任,防艾自然需要投入。从这个角度上看,政府出资开办同性恋酒吧,与花钱购买避孕套免费发放——并没有本质的区别,只是形式的不同而已。

逃避不是办法。我们不能怀有“鸵鸟心态”。请恕我直言,政府利用防艾经费以开同性恋酒吧的方式进行宣传和防艾,不仅是现实的次优选择,还是一种防艾管理上的有益创新。这种人性化姿态,之所以引起舆论的指责,也从一个侧面反映出,无知和歧视仍然是阻碍我们战胜艾滋病的最大障碍。陈一舟

3上一篇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