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C08版:郑州故事 上一版3
平淡累积成幸福
      
返回主页 | 郑州晚报 | 版面导航 |      
     【打印】  
平淡累积成幸福

平淡,是李廷福和王清秀老人61年婚姻生活的写照。他们的生活没有大风浪,也没有长别离,虽说日子都是清苦着过来的,但是两人都没有过多的抱怨和相互指责,日子照样一天天支撑下来。时间久了,所有的苦都成了如今回忆过往时淡淡的语调,“其实过日子就是平淡中的累积”。

晚报记者 韩娟/文 张翼飞/图

采访对象

李廷福 79岁

王清秀 80岁

两个懵懂的年轻人挑起了家庭的重担

1948年,18岁的李廷福和19岁的王清秀结婚了,两个懵懵懂懂的年轻人一下子变成了要肩挑家庭重担、担负家庭责任的大人。对于当时这桩包办婚姻,两位老人都清清楚楚地记得,就连一个小小的细节仿佛都是发生在转眼间的事情。

李廷福记得,当时要给自己娶妻这件事情,家里面还是问过他的意见的:“那时候,我母亲对我说,长大了该成亲了,找的是邻村门当户对的姑娘,家里父亲都是做生意的,家里都有十几亩田地。起初我是不同意的,可是母亲却有自己的打算,她的身体不太好,很多农活都不能干,因为关节上的毛病,有时候抬手端东西做饭都成问题,我的弟弟妹妹还小,家里还有婶子等一大家子人需要照顾,所以,娶妻其实就是找个能干的姑娘来帮我家分担一下家务活儿。”虽说自己打心眼里不愿意,可是那时候李廷福也是一个没有参加工作的人,没有钱拿回家,当劳力又负担不了所有活儿,所以,他只能听从母亲的“如意算盘”,同意了这门未知数的婚姻。

如果说这是一桩未知数的婚姻,那么对于王清秀来说更是如此。“我父亲当时离开了巩义老家,来到郑州做生意,19岁的我也随着父亲来到郑州帮忙,对于将要嫁人的事情是压根不知情,从来不曾有人向我提起,直到所有事情都定了下来,母亲才通知我,哪天哪天回来结婚。那时候,怎么可能有什么抵触的心理啊?因为每个人都是这样的,我们村的女孩结婚都是没有见过丈夫的面。记得李廷福他们家结婚前送来彩礼,那时候都流行送衣服料子,他们家送来的是大花面的绸缎料子。按说料子是块好料子,可是我奶奶一见就让人退了回去,还对着他家人说:‘给俺孙女送这么花的料子,咋了?是不是让俺孙女去给你家唱戏啊?’我奶奶就是这样一个人,特别厉害。”

什么事情都定了下来,什么细节都商量好了,剩下的就是大事一桩——结婚吧,结婚那天,坐在红红的花轿里面,王清秀哭了一路。对方是个啥样的人啊?婆婆厉害不厉害啊?嫁过去日子咋过啊?“我一路上光想着这些问题,在家操持家务忙得不敢想的事情,一上花轿都‘冲’上来了,花轿里就我一个人,想这种事情的时间太多了,可是想着想着也就不想了,都是命,嫁了都嫁了哭也没有用了,所以,等到揭开花轿门帘的时候,我也早就不哭了。”

结婚以后的日子毕竟不像未出阁时候一般。洞房花烛夜那晚,为了怕村里的人来闹房,两个年轻人说了一晚上的话,“我当时拜天地的时候,看了李廷福一眼,心里也有底了,这个人看着老老实实的,不像坏人,对他也有了好感。那天晚上为了让我先适应环境,他重新把他家的情况都介绍了一遍,还对我说,家里人口多,以后肯定操心。”李廷福的话一点儿不假,第二天天没亮,王清秀就起来开始伺候婆婆等一大家子长辈,“给婆婆端完洗脸水,给婶子端,然后开始打扫家里,总之,一天不得闲。”

结婚第一年的生活很苦,因为两个人都没有参加工作,“连理发都要伸手问我父亲要钱,不过,那一年结婚感觉也挺甜蜜。王清秀是个很能干的人,家里家外都收拾得干干净净,我们两个也没怎么拌过嘴,除了经济上不独立,一切都很好。”李廷福回忆起结婚第一年的生活,满足地说。由两个互相不认识的人到每天生活在一起,这样的甜蜜不正是一种好的征兆吗?

丈夫的理解和支持,成了生活中的甜

成家立业以后当然不能事事靠着父母,李廷福那段时间总是在寻思找点事干。1949年,他来到郑州打工挣钱,在某商行当了一年学徒工又应聘到一家贸易公司,不过,小插曲也在这时候有了苗头。

1950年,我国颁布了第一部《婚姻法》,废除了包办强迫、男尊女卑、漠视子女利益的封建主义婚姻制度。全国上下都纷纷感受到了这股新思想,在贸易公司这么时髦的行业,李廷福当然也受到了一些影响。“很多人离婚了,公司里也有几个人离了婚,因为多数都是嫌弃自己的婚姻是包办的。眼看着这么多人这样做,我那时候心里也多少有了想法,自己的年纪还小,婚姻也不是自己愿意的,是不是应该离婚呢?可是转念想了想,我们第一年小日子过得还不错,王清秀又是那种品质比较好的女人,孝敬父母、操持家务,她什么错都没有,后来,这种念头就搁置了下来,不再想了。毕竟不是个个离了婚都过得如想象中一样,公司里有两个再婚后婚姻不顺的同事也总跑来告诉我离婚的坏处,所以,就不再提了,心想好好过日子吧。”

正当李廷福心里上下矛盾的时候,王清秀也在巩义老家苦恼着,不是因为李廷福想离婚的念头,而是因为李廷福已经一年多没有写信了,不,他走了以后都没有写信回家。王清秀整日在家伺候着婆婆一大家子,有委屈说不出,小姑子又处处找麻烦,所以,整日盼着李廷福的王清秀生活得很苦恼。李廷福是体恤媳妇的,他也知道她独自在家的难处,自己在郑州扎住脚跟之后,便来了一封信让女方也带着孩子来郑州。虽说是情理之中的事情,可还是受到了婆婆的阻挠,不得已,经过女方家人和其他人的劝说,王清秀终于得到了批准,在1952年的时候,来郑州投奔李廷福。

虽说那时候日子很苦,“睡觉都是用木板拼成的床铺,但是生活没有那么大的约束”。王清秀对生活还是挺满意的。

后来的日子,小两口就几乎没有再分开过,除了定期要回巩义老家帮忙,王清秀又在7年的时间里,给李廷福添了3个孩子,从开始的3口之家到后来的6口之家,本来李廷福比较宽裕的工资显得有些拮据。

怎么办?光靠李廷福自己的工资可不行,王清秀决定找工作。可她是一个没有上过学的女人,能找的工作都是出劳力的那种。4个孩子也是各送各的去处,大的送到学校,小的送到幼儿园或者自己的母亲家里。虽说自己没有文化,但是凭着心灵手巧和吃苦耐劳,王清秀干了不少工作,她曾经到建筑工地搬砖和泥,到金水河挖河抬土,去木器厂钉箱子,又到纸盒厂糊纸盒,还给人家当过保姆。“那时候我干了不下20种工作,什么脏活累活都干过了。”王清秀回忆说。

她对家里作的贡献,李廷福一直都是感谢,退休以后,他写了关于自己工作生活的回忆录,其中有一段是描述妻子王清秀的,是这样写的:“她外出打临时工,中午不能在家吃饭,自己带个馒头喝点开水就算是一顿饭了。实行粮食计划供应后,家里粮食不够吃,家里总是做两样饭,我和孩子吃好一点的,她吃粗粮,她可以说是一个标准的贤妻良母。4个小孩上学时期,是我们家庭生活最困难的时期,我当时一心扑在工作上,家里所有事情都由她来操心,所以4个小孩的长大成人,我爱人是有功之臣。我在工作中取得的成绩和荣誉,也有我爱人的一半功劳。”

苦点算什么呢?丈夫的理解和支持,在王清秀看来都成了生活中的甜。甜甜的感觉在苦日子的时候显得弥足珍贵,在退休以后的生活中则让两位老人知足。

相亲相爱

携手幸福人生

退休以后,儿女们都各自成了家,两位老人算是可以放轻松了。趁着身体好的时候,他们到处旅游,上海、南京、苏州、广州、武汉等地,除了这些国内名景,他们还去了法国、德国、意大利、越南、荷兰等国外风景名胜。常言说:“年轻受点苦不算苦。没有昔日的苦,哪有今日的甜。”此话在像他们这样的老人身上真是一点儿都不假。

谈起明年的心愿,和很多老人不同的是,李廷福两口的心愿是:“想去养老院。”“孩子们都独立了,虽说都争着让我们去家里和他们一起生活,可是毕竟不方便。去养老院的想法我们早就有了,而且也已经交了钱长期包了两个床位。想去住的时候就去住住,就当是疗养了,而且那里老年人也多,能相互说说话。去年的两次旅游就是养老院组织的,很多老人在一起说说笑笑,很有意思。现在我们的愿望就是不当孩子的负担,所以我们要为自己打算。”

说起养老院的话题,看着两位老人的表情都很坦然,相信他们是真心的,因为墙上全家福每个人脸上的幸福不会说谎,因为周末回家探亲的孩子嘘寒问暖的真情不会说谎。我们这里祝福老人平安健康,在人生长路上能更相亲相爱。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