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C01版:悦读周刊 上一版3  4下一版
钧瓷“一把火”的传奇
广告
      
返回主页 | 郑州晚报 | 版面导航 |      
下一篇4      【打印】  
钧瓷“一把火”的传奇

11月7日,钧瓷故乡禹州。第六届禹州·中国钧瓷文化旅游节暨第二届中国美术陶瓷技艺大赛正在举行。很多来访者都驻足于一展台前,这位参展者就是在钧瓷界被称为“一把火”的河南省工艺美术大师杨国政。作为土生土长的神垕人,杨国政自幼耳濡目染的都是钧瓷,可以说闻的是窑火烟,看的是七彩火,听的是长辈们怎么烧好钧瓷的心经——他的生命早已经与钧瓷融为一体。

熟悉钧瓷的人都会对有着“宋钧神韵、里蓝外红”的杨氏风格钧瓷有着深刻印象,那究竟是什么造就了杨国政作品的这种特色呢?11月30日,在杨国政钧瓷作品研讨会后,记者对其进行了专访。南睿/文 晚报记者 张翼飞/图

(一)

1000多年以前的北宋王朝,五大名窑钧、汝、官、哥、定中的三大名窑出于河南,其中以钧瓷为首。中国的陶瓷有1万多年的历史,至宋以来,钧瓷以其造型端庄、窑变美妙、色彩缤纷而著称于世。钧瓷最突出的成就在于铜红釉的稳定烧成,改变了以往单一釉瓷的局面,因而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一枝奇葩。

杨国政继往开来,将宋钧神韵表现在作品的釉和形上,其作品造型以传统器皿造型为主,线条明朗、起伏恰当、装饰简练、浑厚端庄,而极有个性的杨氏红蓝釉则是杨国政经过上千次的反复配釉烧造最终形成的独特风格。

先说蓝釉。杨国政配制的蓝釉经过高温炼制后,能出海蓝、宝石蓝、天青色(即宋人所言雨过天晴之色)、月青色、月白色,同时很油润,接近宋钧蓝色。而杨国政的红釉,经烧制后出现鸡血红、柿子红、粉红(胭脂红)、水红色,出现的紫色如茄皮紫、丁香紫、玫瑰紫等色也很似宋钧色彩。难怪很多商贩将他的作品做旧,充宋钧入市,换来天价之利。

在神垕,做钧瓷并名国政的有好几个。有一个顺口溜,叫做邢国政的型,辛国政的釉,杨国政的火。杨国政“一把火”的称号可是名副其实,好多地方烧不成的,只要他一去,准能烧成。其实,除了釉料配制和烧制的绝活外,杨国政擅长的领域很多,比如手工拉坯。

手拉坯是钧瓷传统造型的重要表现形式,手的感觉很重要。看杨国政拉坯是一种视觉享受。只见他把揉好的泥块放在转台上,双手扶住泥块,右手拇指从顶部中心点压下,之后从底部向上缓缓提起,在匀速状态下将坯体逐渐拉高,然后双手指尖内外相对,右手稍用力向外扩中渐渐拉薄坯体。十几分钟过后,一个深口大钵就出现在了杨国政那宽大厚实的手上。

“钧瓷的艺术就是火的艺术。钧瓷以窑变为神,而窑变就在于一把火。”杨国政说。

以火候掌控闻名业界的杨国政在实际的炼制过程中,独创了风阀,也就是说,他的窑是没有阀的,而是开了一个口,完全靠风的来去作为控制火的阀。杨国政的钧瓷作品像极了钧瓷鼎盛时的宋钧,为藏家所喜爱。很多藏家隔三差五地到他家里,就为了候着出炉时寻找自己的最爱。

(二)

杨国政能在钧瓷上有这么多的绝活,得益于他长期奋斗在生产第一线,对钧瓷的各种工艺流程都异常熟悉的基础之上。

上世纪70年代初期,高中生杨国政对自己的未来充满期许,因为球艺好,杨国政没有像大多数毕业生那样遣返回农村,而是被安排进了镇上的瓷厂。在有着1000多年钧瓷历史的神垕,流传着许多俗语,其中“门里徒弟好出师”应该适用最广。杨国政正是如此,他的爷爷、父亲以及伯父等人一辈子都在和钧瓷打交道,他从小就在制瓷的环境中玩耍,听到的也都是探讨如何烧好钧瓷的经验。待到初中,闲来无事时,他也会捧着工艺美术方面的书籍看。

有着家传的底子,又自学了理论的杨国政在进厂之前,其实也算半个制瓷行家了,但新人还是要从基础工作开始干的。从注浆成型、装窑烧窑到造型设计,无论是做什么,杨国政都做得十分认真。当时,厂里以烧制彩瓷为主,但他认为,任何艺术瓷都是相通的,要想在制瓷领域成为行家里手,就应该对各种工艺流程融会贯通。请继续阅读C02版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