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A17版:郑州读者 上一版3  4下一版
说代书胡同,不能不说一个坑
广告
      
返回主页 | 郑州晚报 | 版面导航 |      
下一篇4      【打印】  
说代书胡同,不能不说一个坑
这个坑不可“小”视,60多亩,能打鱼游泳

前日,本报以《了解郑州,从胡同开始》为题,征集郑州老街道、小胡同、名人故居故事。消息一经发布,立即引起了读者的积极响应,许多热心读者来电,不仅对“征集郑州老胡同故事”表示赞许,同时也将自己熟知的老胡同故事讲述出来,还有人愿意贡献个人多年收集的资料。并有读者毛遂自荐,要带领记者前去现场走访。

晚报记者 詹莉莉/文 王银廷/图

读者:代书胡同故事多

“西大街有个代书胡同,已经有上百年历史了!”昨日一大早,在北下街办事处工作的王先生就打来了热线电话。王先生说,像这样类似的街道还有很多,建议记者不妨去北下街地方志或管城区地方志办公室查查。

另外,挨着代书胡同的黄殿坑、管城区区政府后面的寺后坑,这两条路恐怕现在很少人听说。书院街、清真寺街、营门街、顺城街、法院西街、法院东街、唐子巷胡同等,都是一些颇有典故的老街道。

“管城街的故事和渊源也多着哩!”王先生说,民国的时候,现在的管城区区政府的位置,以前是郑县县衙,门口正对的路就是管城街,以前县衙叫衙 。后来冯玉祥改其为县前街,新中国成立后郑州市政府搬到此处,该街就叫市府前街。管城回族区成立后又叫管城街。“文化大革命”开始时,曾改成向阳街。

胡同两头高中间低,与“坑”有关

昨日下午,在地名专家王瑞明老人的带领下,记者来到代书胡同。顺着胡同口朝里走,地势由高渐低,马路喧嚣也仿佛一下子被甩在身后。

这条胡同长260米,宽四五米,大致东西走向,胡同由东向西延伸,而后拐弯向南走。它东起管城街,向西至黄殿坑,此后拐弯向南,直至西大街,整条胡同呈“厂”字形。

“别看这条巷子不大,却有三四百年的历史,藏着讲也讲不完的人间百态,酸甜苦辣。”王瑞明老人说,明清时,这里并不叫代书胡同,而叫“黄殿坑东沿”。“你看,这里地势明显比刚才低很多!”在胡同拐弯处,老人指着代书胡同社区西边的地面告诉记者,胡同两头高,中间低,原来这里是一个很大的水坑,叫黄殿坑,因此地名便叫黄殿坑。代书胡同在黄殿坑东边,于是,便以“黄殿坑东沿儿”来称呼此处。

说说我身边的胡同:读者版征集郑州的老街道、小胡同、名人故居、寺庙等的故事,以及那些正在消失的胡同和街道,如果您知道它的渊源、变迁、掌故,请致电0371-67659999,或者登录晚报QQ7738277告诉我们。

“代书处”慢慢变成代书胡同

明清时,黄殿坑这一片的居民很穷。胡同里住着一个私塾老先生,很有学问,这儿的人有啥事情都喜欢找他,帮忙写封家书、状子、呈文或者对联、帖子等。

由于老先生写的诉状一般都能赢得官司,因此他的名气也越来越大,找他写诉状打官司的人越来越多。而代书胡同东北不远,即现在管城区政府所在的位置,便是衙门,胡同附近的法院西街东部,明朝时曾设有监狱,清朝时设管狱署,民国初年始建郑县法院。当时,一些律师及代人写状子、呈文的文人,便都聚居在此帮人代书,人多后逐渐形成气候,便立了一块牌子“代书处”,后来人们就叫此处代书胡同了,一直沿用到今天。

后来随着城市的发展、老城改造时,黄殿坑慢慢被填平。

老人:儿时常在坑里捉鱼游泳

“黄殿坑里还有很多鱼呢!”昨日,听说记者打探胡同的故事,一旁扫地的巴西常(音)老人忍不住打开话匣子,说起他熟知的一切。

今年72岁的巴西常老人,从小就生活在代书胡同。他说,由于此处地势低,下雨时,四周的水全都流到这儿。夏天时,坑里青蛙叫,蚊子也多,还经常有人游泳。

“大网一撒再捞上来,便网着很多鱼,孩子们都去抢,我还去抢过一条大鱼呢!”回忆起往昔,老人仿佛又回到了儿时的岁月。

今年88岁的沙奶奶,是巴西常老人的婶婶。据她回忆,当时他们家就盖在黄殿坑东边,那时候人穷,都是搭的草房。黄殿坑呈圆形,有60多亩,水多坑深。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