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C04版:热点 上一版3  4下一版
熊猫慢递:写给未来的信
广告
      
返回主页 | 郑州晚报 | 版面导航 |      
下一篇4      【打印】  
熊猫慢递:写给未来的信

这里是我们心灵的秘密花园

在电影《触不到的恋人》里,我们看过这样的镜头:一封信通过邮筒的时间转移,被送到未来的收件人手中。如今,25岁的王海元和他的朋友们已经演绎出现实版的“时空转移”。在北京的798艺术区,有间叫做“熊猫慢递”的小店,人们可以将信件在此存放一段时间,在指定的未来一个时间,慢递邮局再将信件寄到收信人的手中。开业至今,他们已经收到了上万封信件。

“熊猫慢递”邮局很好找。比如站在798D区这条被高大白杨环抱的街道上,从左手数第16根电线杆底下就是了。或者远望,一个熊猫模样的圆形灯箱会在天快暗下来的时候慢慢亮起来。即使不经意走过,店前青砖墙面上那块写着“由正慢递”的绿色牌子,也会让再匆忙的脚步戛然而止。

“这可不是错别字。和真正的邮政局不同,这里是我们心灵的秘密花园。”25岁的负责人王海元穿着一件休闲西服,解释起创意的时候,眼神里藏不住兴奋的火花。“这里提供和普通邮局相同的信件投递服务,唯一区别是投递的时间由寄信人自己决定。可以是几个月后、一年几年后,也可以是十年后,甚至几十年后……”那些挑选着各式明信片的游客们,面孔上也带上了一种安静的美好。

“亲爱的自己,收到这封信时你已身在巴黎,也许此时的你正在埃菲尔铁塔下微笑,亦或许在塞纳河左岸遐想,但不管怎样记得当初离开时你对自己说的话,一定要幸福!”一位不知姓名的女孩正坐在木桌椅上,轻轻地合上卡片,将信件小心翼翼地塞到邮筒里,并盖上特有的熊猫邮戳。

王海元说,这是最经常看到的画面。现在很多人在作某一个决定之前,会来到这里给自己或别人寄一封信,作为开启新生活的纪念。“一名游客告诉记者,这里似乎像是时空隧道,将我们带回了童年。”

给未来写封信

“熊猫慢递”开业还不到一年,但火爆的场面已让王海元筹划在王府井开分店。到目前为止,差不多有1万封信件在这里被委托邮寄,其中最“遥远”的一封要存放到2046年。很多人对慢递的创意赞不绝口。“当初一个朋友去云南丽江旅行,从当地一个小邮局给我们发明信片,结果一个月以后才收到。本来已经将这件事忘记了,收到明信片,我们心里却很激动,重新回味了一遍当时旅行的乐趣。”

这是一种写信的美:不管是月光盈盈地照着窗外,不由自主地铺纸提笔的冲动,还是那些依山傍水的心事顺着笔端缓缓淌出来的酣畅,抑或苦苦等到周末,走到很远的邮局,小心翼翼地又看了遍地址才塞进去,信掉进邮筒时发出的闷响。

这些信也许乘上了火车,坐上了汽车,或许还得跳上单车的后座,就像是要经历一场盛大的漂泊,无日无夜,夹杂着仆仆的风尘,一步步地抵达心中的那个人的手上。“这份回忆让我和朋友们决定把这里做成一个心灵的空间,让人们能够静下来,思考、体味一些东西,起到一个沟通的作用。而798的文化艺术氛围很浓,恰恰是白领和学生聚集的地方。”

为了保证寄存信件能及时准确投递出,这里建立了顾客的数据库,包括投递人的地址、联系方式、电邮等信息。而对于那些寄存期很长的信件,王海元笑着说都保存在保险柜里了。“很多客人都会有这样的疑虑,怕时间越久,风险越大。其实大家可以放心,我们会认真对待每一封信件,顾客给我们这份信任,我们就要守护这份信任,将来即使店不在了,我们也要履行承诺。”现在,王海元正在跟银行洽谈,准备以后把长期存放的信放到银行的保险箱里。“一方面更安全,另一方面也让客人拥有一份尊贵的感觉。”

并不慢的“慢递”

虽然营业时间不长,但王海元和朋友们在这间小店经历了各式各样的寄信人,也见证着人生中的酸甜苦辣——有刚结婚的新人让把信预存到金婚典礼;有金婚老人用文字回味着和爱人走过的风风雨雨;有准爸妈将一封未来的信寄给明年出生的宝宝;也有身患绝症的老人想把未来的希望送给还未出生的外孙。

但最让他们难忘的,则是那些追梦人的身影。“我们其实和他们一样,都是北漂族。鼓点般快节奏的白天,到了夜幕降临的时候,出租房里头分外的冷清。也为下个月的房租发愁,却每一天都豪情万丈地活着。”王海元说,“我希望这里成为他们的家,也许仅仅是休息片刻,却能放松心情。”

对很多人来说,“熊猫慢递”也许并不“慢”。漫长的投递时间其实已经成为一种安顿期许的空间。过去分秒必争的时间观念,在收到信件的刹那发生时空错位,刺激我们重新审视时间到底是什么。而当选择了让亲友、孩子或自己等待一封未来将至的信,其实就是在呼唤慢生活的美好与单纯。 摘自《每日新报》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