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A26版:独家连载 上一版3  4下一版
金融实战
体育悬疑
健康养生
      
返回主页 | 郑州晚报 | 版面导航 |      
3上一篇      【打印】  
健康养生

不论是体质养生、饮食养生,还是四季养生,其具体方法最终还是落在对五脏的养护上。本书作者傅杰英教授从起居、饮食、中药、经络等各个方面,详细叙述了五脏的特性、喜恶,并告诉人们如何尽量卸载现代生存环境和生活方式给五脏带来的麻烦和干扰,使五脏各司其职,使身体健康长寿。

傅杰英 著

鹭江出版社

人体五脏各司其职

“夫四时阴阳者,万物之根本也。所以圣人春夏养阳,秋冬养阴,以从其根,故与万物沉浮于生长之门。逆其根,则伐其本,坏其真矣。故阴阳四时者,万物之终始也,死生之本也。逆之则灾害生,从之则苛疾不起,是谓得道。”看了这句话就知道,中医对生命的认知、保养、治疗的出发点在于天地四季。中医养生是依照时序来调整生命状态的,既与时俱进,与万物一起生息沉浮于天地四季,又保持自我,稳定机体内环境而立足于地球生命之林。

“春夏养阳,秋冬养阴”是中医养生的基本框架,也就是说中医养生所有的方法理念,不论养神还是养形都必须在这个框架里,都必须遵循这个大法则。“春夏养阳,秋冬养阴”是顺天应地、保持自稳的基础。

“养阳”、“养阴”并非是用药食来补益阳气或阴精。而是指自然界的阳气于春夏升发,生活中就不能妨碍阳气的升发;于秋冬收藏,生活中就不能妨碍阳气的收藏。

在中国,大部分地区春夏季以阳气升发蒸腾为主,生命朝气蓬勃,生机盎然。因此春夏养阳,一切以不伤、不损、不碍阳气的升发蒸腾为原则。让阳气生而勿乏,长而勿亢,保持一种温煦、和谐、适度的状态。如果升发不及,则身心必然虚弱疲惫;升发太过,则会燥烈亢盛,内热火毒连绵不断。秋冬季则以阳气收敛潜藏为主,让生命休养生息,蓄积能量。因此秋冬养阴,一切以不伤、不损、不碍阳气的收敛潜藏为原则。让阳气收而勿亏,藏而勿僵,静中有动地积蓄“源头活水”的能量。如果收藏不足,则来年升发无力,日久必然影响生长发育;如果藏而不活,僵化不动,则容易生痰湿、生淤血。

人随着自然万物而春夏阳气升发、秋冬阳气潜藏。春夏秋冬每一季节、升发潜藏每一环节,都有相应的脏腑为主角来完成“天人合一”,其他脏腑则主次分明、各尽其责地协助主角。

肝主疏泄,性喜条达,不喜抑郁、约束,正应春季阳气升发、生机盎然、草木条达之象。春季阳气升发有助于肝的疏泄,而肝的疏泄则顺势促进人体阳气的升发。所以春季养生的重点是肝脏,不可郁闷生气。

心主血脉,血脉喜温恶寒,遇热则行,得寒则凝,正应夏季阳气盛长、江河满盈奔腾之象。夏季阳气旺盛有助于鼓动心脏、畅通血脉,而旺盛畅通的血脉则顺势促进人体阳气盛长。所以夏季养生的重点是心脏,不可逆势受寒经冷。

肺主呼吸,以肃降为顺,正应秋季阳气下降、生机潜藏之趋势。秋季气温下降,阳气潜藏有助于肺的肃降,而肺的肃降则顺势促进人体阳气的潜藏。所以秋季养生的重点是肺脏,不可燥热、不通而妨碍肃降。

肾主封藏,正应冬季万物生机潜藏、阳气下沉之象。冬季寒冷收藏利于肾脏积蓄能量加以封藏,而肾脏的吸纳封藏则顺势加强人体阳气的沉降内收。所以冬季养生的重点是肾脏,不可躁动不安,扰动封藏。

而脾胃是人的后天之本,气血化生之源。五脏要春夏养阳、秋冬养阴,要升发、潜藏,也需要消耗物质基础。这个物质基础、营养来源于哪儿?就来源于脾胃。所以中医说“脾主四时”或“脾旺于四时”。在一年四季都要注意脾胃。

人体五脏的功能协调是集体主义,不是个人英雄主义。虽各有各的职责,但更重要的是“一人为大家,大家为一人”的和谐。

五脏就是这样由天地、日月、四季引领,协调地指挥着人体的经络、气血、四肢、百骸、六腑、五官,跟随日月,追赶四季,与万物一起春生、夏长、秋收、冬藏而沉浮于生长之门,奏响天人合一的生命乐章。

3上一篇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